直立行走的历史
主演:姜美娜,边佑锡,杨惠智,林元熙,李真伊,洪允华,Kim,Hyeong-joo,강승요,徐智熙
简介: 2021中考历史名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现代观点普遍认为,人类是由猿经过漫长的历程演变而来。那么,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结束的标志是 a.使用工具 b.使用天然火 c.直立行走 d.制造工具 2.《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竹书纪年》记载商代第24代商王祖甲 “二十四年,重作汤刑”。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王又作辟”“贞王闻惟辟”,学者注释:“辟,刑”。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能证实商朝 a.祖甲主张无为而治 b.主张实行“礼治” c.用刑罚来维持统治秩序 d.郡县制度得到较好运行 3.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 a.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 b.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 4.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西晋以后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a.中国古代国人心态封闭保守 b.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d.中国小农经济发展兼容并包 5.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希望得到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a.门第观念依然比较浓厚 b.科举考试考风极为不正 c.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 d.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6.美国众议院通过“2019年西藏政策与支持法案”,再次暴露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和平发展的罪恶企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下列反映唐朝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盛况的诗句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7.单元复习课上,历史老师用ppt展示了如下图片。请判断这一单元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8.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有着“四不”规定,即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不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的文件必须以“军机大臣奉上谕”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 a.办事严谨而且保密 b.等同于以往的宰相 c.只是皇帝的辅政机构 d.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 9.“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材料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是 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b.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c.奖励军功,鼓励耕织 d.统一度量衡 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如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商朝、北宋、元朝 b.东汉、西晋、隋朝 c.商朝、隋朝、北宋 d.东汉、北宋、明朝 11.下图所示战役 " a.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c.导致了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 d.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12.以下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剧《贞观长歌》中 a.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b.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文成公主入藏 13.广东海上丝调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不能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是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南宋对外贸易发达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宋代纸币世界通用 14.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a.对侵略者的厌恶 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盘西化的态度 d.天朝上国的心理 15.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16.毛泽东盛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据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是 a.标志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明确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d.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17.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此表表明“一五”计划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 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使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18.新学期伊始,小辉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民族团结教育”参观展览。适合作为西藏展区背景音乐的是 a.《吉祥三宝》 b.《阿拉木罕》 c.《龙船调》 d.《天路》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在参加某次国际会议时形象地说:“尽管我们过去在国内谈判有经验,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是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了,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又是一个大国,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上中国政府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致力于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倡导建立不结盟组织 20.下图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总结的史实摘要,你认为图中内容的共同影响应该是 " a.加强了中国对外交往 b.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c.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1.漫画《奔向社会主义》生动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与漫画信息直接相关的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要出海,肯定会去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如果我们生病,肯定会去找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船长或医生”。材料强调 a.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b.雅典公民积极参政 c.雅典注重海外贸易 d.雅典民主高度繁荣 23.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马世力的观点是 a.法律反映了平民的需求 b.法律反映了统治阶级意志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法律可以教化民众 24.“这一事件的意义如此重大,这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更在于)它所宣扬的思想不*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室息的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样评价是因为这一事件 a.涌现出众多人文主义的大师 b.冲破了宗教神学思想的束缚 c.推动了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d.促使资产阶级统治巩固与扩大 25.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以下不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b.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 c.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d.创立了经典力学和生物进化论学说 26.“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是近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恩格斯一起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及时总结运动中的经验教训,继承前人思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该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 a.前人思想的总结 b.推动了法国和俄国的工人运动 c.是宪章运动等早期工人运动的理论指导 d.产生于革命实践中 2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a.垄断组织的出现 b.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d.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 28.钱承旦认为,美国的创新在于: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材料强调的“美国的创新”是 a.坚持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b.中止市场的运行 c.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d.改变政府的职能 29.有人说,虽然英国脱欧成功了,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大陆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a.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b.世卫组织的成立 c.世贸组织的成立 d.欧洲联盟的建立 30.历史研究重在“论从史出”。下列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中,结论和史实不相符的是 a.世贸组织加快经济全球化 b.万隆会议促进了亚非国家团结 c.不结盟运动冲击了多极化格局 d.欧盟成立重振了西欧雄风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1分,32题14分,33题15分.共40分) 31. (1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 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 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契合了洋务派怎样的治国理念?(2分) (2)对比材料一、二,与洋务派的教育方针相比维新派有何新发展?材料二中,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列举两位“新文学前驱”代表人物。指出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历程?(2分) 32. (14分)文化因差异而多彩,汲取不同文化的精髓,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一方土地上的文化遗迹承载着一方文明的记忆。从下面文化遗迹中任选中外遗迹各一例,简述其承载的历史价值。(6分) " (2)传统文化蕴涵着无限生机,是我们精神力量的源泉。你从下面两则材料中,能感受到怎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 " (3)思想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下图中的著作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任选两例作答)(6分) " 33. (15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仅从疆域上,更是从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大国不可撼动的牢固根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一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拿破仑说:“它是一只船,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材料四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 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美】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1799-1900) (1)阅读材料一,用史实论证“秦始皇铸就中华民族的牢固根基”。(4分) (2)材料二中的美国共和政体借鉴了历史上的哪些经验?简述其建立的民主政体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拿破仑这段话的理解。(3分) (4)材料四“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指什么?并概括这一模式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 "
简介: 2021中考历史名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现代观点普遍认为,人类是由猿经过漫长的历程演变而来。那么,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结束的标志是 a.使用工具 b.使用天然火 c.直立行走 d.制造工具 2.《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竹书纪年》记载商代第24代商王祖甲 “二十四年,重作汤刑”。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王又作辟”“贞王闻惟辟”,学者注释:“辟,刑”。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能证实商朝 a.祖甲主张无为而治 b.主张实行“礼治” c.用刑罚来维持统治秩序 d.郡县制度得到较好运行 3.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 a.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 b.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 4.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西晋以后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a.中国古代国人心态封闭保守 b.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d.中国小农经济发展兼容并包 5.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希望得到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a.门第观念依然比较浓厚 b.科举考试考风极为不正 c.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 d.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6.美国众议院通过“2019年西藏政策与支持法案”,再次暴露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和平发展的罪恶企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下列反映唐朝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盛况的诗句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7.单元复习课上,历史老师用ppt展示了如下图片。请判断这一单元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8.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有着“四不”规定,即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不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的文件必须以“军机大臣奉上谕”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 a.办事严谨而且保密 b.等同于以往的宰相 c.只是皇帝的辅政机构 d.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 9.“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材料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是 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b.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c.奖励军功,鼓励耕织 d.统一度量衡 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如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商朝、北宋、元朝 b.东汉、西晋、隋朝 c.商朝、隋朝、北宋 d.东汉、北宋、明朝 11.下图所示战役 " a.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c.导致了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 d.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12.以下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剧《贞观长歌》中 a.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b.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文成公主入藏 13.广东海上丝调之路博物馆中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不能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是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南宋对外贸易发达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宋代纸币世界通用 14.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a.对侵略者的厌恶 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盘西化的态度 d.天朝上国的心理 15.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16.毛泽东盛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据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是 a.标志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明确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d.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17.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此表表明“一五”计划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 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使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18.新学期伊始,小辉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民族团结教育”参观展览。适合作为西藏展区背景音乐的是 a.《吉祥三宝》 b.《阿拉木罕》 c.《龙船调》 d.《天路》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在参加某次国际会议时形象地说:“尽管我们过去在国内谈判有经验,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是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了,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又是一个大国,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上中国政府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致力于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倡导建立不结盟组织 20.下图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总结的史实摘要,你认为图中内容的共同影响应该是 " a.加强了中国对外交往 b.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c.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1.漫画《奔向社会主义》生动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与漫画信息直接相关的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要出海,肯定会去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如果我们生病,肯定会去找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船长或医生”。材料强调 a.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b.雅典公民积极参政 c.雅典注重海外贸易 d.雅典民主高度繁荣 23.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马世力的观点是 a.法律反映了平民的需求 b.法律反映了统治阶级意志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法律可以教化民众 24.“这一事件的意义如此重大,这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更在于)它所宣扬的思想不*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室息的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样评价是因为这一事件 a.涌现出众多人文主义的大师 b.冲破了宗教神学思想的束缚 c.推动了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d.促使资产阶级统治巩固与扩大 25.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以下不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b.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 c.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d.创立了经典力学和生物进化论学说 26.“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是近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恩格斯一起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及时总结运动中的经验教训,继承前人思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该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 a.前人思想的总结 b.推动了法国和俄国的工人运动 c.是宪章运动等早期工人运动的理论指导 d.产生于革命实践中 2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a.垄断组织的出现 b.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d.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 28.钱承旦认为,美国的创新在于: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材料强调的“美国的创新”是 a.坚持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b.中止市场的运行 c.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d.改变政府的职能 29.有人说,虽然英国脱欧成功了,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大陆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a.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b.世卫组织的成立 c.世贸组织的成立 d.欧洲联盟的建立 30.历史研究重在“论从史出”。下列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中,结论和史实不相符的是 a.世贸组织加快经济全球化 b.万隆会议促进了亚非国家团结 c.不结盟运动冲击了多极化格局 d.欧盟成立重振了西欧雄风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1分,32题14分,33题15分.共40分) 31. (1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 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 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契合了洋务派怎样的治国理念?(2分) (2)对比材料一、二,与洋务派的教育方针相比维新派有何新发展?材料二中,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列举两位“新文学前驱”代表人物。指出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历程?(2分) 32. (14分)文化因差异而多彩,汲取不同文化的精髓,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一方土地上的文化遗迹承载着一方文明的记忆。从下面文化遗迹中任选中外遗迹各一例,简述其承载的历史价值。(6分) " (2)传统文化蕴涵着无限生机,是我们精神力量的源泉。你从下面两则材料中,能感受到怎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 " (3)思想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下图中的著作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任选两例作答)(6分) " 33. (15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仅从疆域上,更是从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大国不可撼动的牢固根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一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拿破仑说:“它是一只船,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材料四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 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美】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1799-1900) (1)阅读材料一,用史实论证“秦始皇铸就中华民族的牢固根基”。(4分) (2)材料二中的美国共和政体借鉴了历史上的哪些经验?简述其建立的民主政体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拿破仑这段话的理解。(3分) (4)材料四“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指什么?并概括这一模式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 "
姜美娜,边佑锡,杨惠智,林元熙,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