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有人说,刑事技术侦查员的眼一定要很亮,这样才能发现隐藏在现场的痕迹,在黑暗的罪案现场照出那把解开谜题的钥匙。
这位玩抓娃娃机的女孩叫马迪,87年生人,北京警院刑事技术专业科班出身,现在是丰台刑侦支队技术队的一名探长。
“迪哥,早。”“最多时一天出了11个现场,男侦查员干的活我也能干。刑警队没有女孩,只有侦查员,别把自己当女孩惯着自己。”马迪名言。对自己的这股子狠劲换来了“迪哥”这个尊称。
穿上制服,换下便服,关上柜门前马迪再看看这只便服上的小猫。关闭柜门的一刹那也意味着工作的开始,换上制服的“迪哥”,角色的转变。
现场勘查、法医检验、痕迹提取、串并案件、实验室痕迹显现......刑事技术岗位涉及的业务“迪哥”样样抓得起来,这些痕迹物证辅助破案,将一个个犯罪分子绳之于法。是因为天赋还是后期努力?“迪哥”自己也说不太好。也许正如抓娃娃一样,不断的练习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看着一排抓来的战利品暗自得意。
休闲时“迪哥”最爱穿的匡威鞋,但是出现场就要换上厚重的勘查靴,穿勘查靴的时间远远比穿匡威的时间长。
刑事案件现场,特别是命案现场,展现的往往是人性最邪恶的一面。放在刑警队窗台上的小绿植,生机勃勃。
冬天零下十几度户外勘察,手指、耳朵冻得近乎失去知觉;夏天三十多度室内高腐现场,受害者尸体散发的味道......像“迪哥”这样的现场勘查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受害者,为了抓住凶手。
不论现场面积多大,只要可能有痕迹的部位就要弯着腰一点一点“走”一遍。刑事技术岗的侦查员都有体会,勘查现场是个累腰的活。
相对光明,有的时候黑暗环境下更有利于观察。借助强光灯射出的光,痕迹显现,“迪哥”出现场从不会空手而归。
几年来,大大小小的案件现场出了2000多个,实战多了,练出了对现场痕迹那种特有的感觉,旁人看似无奇的痕迹纹路,在“迪哥”眼里就是千差万别,自己采的痕迹自己认识,判断比对不一定借助仪器。
痕迹可能出现在常人想不到的地方,几十层高的楼,半个身子探出窗外找寻、采集痕迹是家常便饭。
你永远无法选择现场,没有电梯,“迪哥”他们就要背着十几斤的设备爬上爬下,六层楼爬上爬下20多次也不是没有过。爬楼,“迪哥”这些刑事技术侦查员的日常。
探长“迪哥”和他的徒弟。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话虽然老但是道理。年纪轻轻的“迪哥”是侦查员、是探长、还是师傅。
被称为师傅的人,不一定是满头白发一脸沧桑。一脸稚气的“迪哥”平时也会和两位徒弟互开玩笑,但一说工作、一说业务,“迪哥”就会气场全开。不特意介绍您看得出中间是师傅两边是徒弟?
“迪哥”记得全丰台区麦当劳的位置,因为出现场总耽误吃饭,而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附近找个麦当劳吃。每次只点麦辣鸡汉堡套餐,节省思考点餐时间,买完就走,边走边吃,赶往下一个现场。
值班24小时,天已经黑了,“迪哥”不是在现场就是在赶往现场的路上。
咱丰台刑事技术队的“迪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