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01) 明武宗之死(上)

说到宁王之乱,我们不用看什么云遮雾罩的细节,只要看一下《武宗本纪》中,基本的、简单的事实,就会发现,这水深的,根本望不到底。
六月丙子,宁王宸濠反......秋七月.....丁巳,守仁败宸濠于樵舍,擒之。八月癸未,车驾发京师。丁亥,次涿州,王守仁捷奏至,秘不发。
以前,我说自己喜欢看白话二十四史,许多高人都是一脸的不屑,总而言之,我们从来都是文言文的。这牛X劲,真没有谁了。
问题是,不借助网络的力量,不借工具书,有几个高人,敢说自己能看懂上面这段文言文呢?
这段话,看文言文,它的信息量非常有限。但是,翻译成白话,那信息量可就大的惊人了。
因为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大意是这样的。
6月14日,宁王谋反。
7月26日,王守仁俘虏了了宁王。
8月22日,明武宗率军离开北京城。
8月26日,明武宗到达涿州;王守仁俘虏宁王的捷报,就传了过来;明武宗收到捷报,藏起来没有公布。
看文言文的缺点就在于,人们对时空的概念非常模糊。
比如,看文言文的时候,面对上面的几组数字,除了少数高人,谁能有直观的概念呢?
但是看白话文的时候,就是小学生,也会有着非常清晰的直观概念。
你是明武宗,看到王守仁俘虏宁王的捷报,会是什么感觉?我敢说,肯定会惊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这几组数字,我以前看到,都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发现自己没有看错时,马上又以为是书印错了,或是编译者的失误。因为,这几组数字,也未免太诡异了。
王守仁7月26日就俘虏了宁王;捷报却是直到8月26日,才送到皇帝面前。
这是什么概念?想一想,也会吓死人的!
一切是显然的,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大家都在做什么呢?
更主要的是,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大家曾做过什么呢?
这事,皇帝能深想吗?这事,皇帝敢深想吗?
据传统史书所说,明武宗接到王守仁的捷报后,之所以以隐藏起来,是因为,他害怕这个消息公布出来,就没法继续到江南游乐了。
问题是,你是明武宗,看到这个捷报,大概也会这样处理的。因为,这个捷报实在太诡异了。
7月20日,王守仁就已攻克宁王的大本营;7月26日,王守仁就俘虏了宁王。
直到8月26日,相关捷报送到你面前!
这本身就意味着,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江南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密谋串联、攻守同盟;才终于决定正式公布这个重大的消息!否则,这样一个重大的好消息,怎么会在一个月后,才从江南传到皇帝那里呢!
虽然说,那个年代没有电话,也没有电报,甚至连汽车、火车也没有,但是,从江南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到朝廷,需要三天时间吗?肯定是用不了!而现在,却用了30天时间,你说中间到底经历了多少故事!
当大家得知,宁王被俘虏的消息后,就纷纷劝明武宗不要率军南下了。
总而言之,宁王之乱已被扑灭了;您率军南下,还有什么意义呢?
更主要的是,您率军南下的消息传出后,蒙古鬼子趁机率军杀过来,那多危险啊!
问题是,你处于明武宗的位置上,会如何做呢?估计也会继续率军南巡的。
因为,宁王被俘的消息,用了30天时间才传到朝廷,这本身就证明,江南始终处于暗流汹涌之中,而且力量强大。
想成功拦截一个重大消息,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需要众多利益相同的人达成默契。否则,这种惊天大消息,早就传得满世界都是了。
宁王起兵前,当地的官员,与宁王相见时,已开始自贬身份,俨然以宁王的小弟自居了。
类似的事情,从理论上,是不允许的。因为,当地的官员见到亲王,都以小弟自居;那亲王所在的地区,岂非成了亲王的个人王国?
所以,在宁王反对前一年,就有监察系统的官员,曾对明武宗反映过这种事,总而言之,亲王这样妄自尊大,当地政府官员这样妄自菲薄,它是非常危险的。
虽然说,明武宗对此做出了重要的批示。但是,这个监察系统的官员,随后就受到了打击报复。因为,大家都不说话,就你他X事多。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宁王造反时,可以迅速接管南昌城;并且可以迅速组织起十万大军。
宁王之所以敢反,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自己所坐镇的地方渗透殆尽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朝廷也有举足轻重的大哥级人物,暗中支持他。
宫廷之内,钱宁一直暗中支持宁王;我们得知道,钱宁不是普通人,钱宁是锦衣卫老大,更是明武宗的左膀右臂。
朝堂之上,陆完一直暗中支持宁王;陆完也不是普通人;陆完以前是兵部尚书,现在是吏部尚书。
这种重要岗位上,而且堪称重量级的人物,愿意站在宁王身后,我们可以想象,宁王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写这段话的时候,突然发现,写上一节时,因为功课做得稀松,而且赶稿赶得有点急,竟然把李梦阳和李东阳给弄混了,实在有点惭愧。
公众号发布之后,是无法整段修改的,所以只能在上一节,继续保留这种低级错误了。
但是,这样声势浩大的宁王之乱,仅仅42天,就被扑灭了。
宁王为什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呢?
传统史书,基于官僚集团的角度,自然会说,这是因为大家都忠于明武宗;更是因为王守仁神功。
其实呢,所谓大家都忠于明武宗,那不过是在扯淡罢了。
大家都忠于明武宗,明武宗怎么会被黑成狗呢?
你被人黑成了狗,本身就证明,你潜在的反对者非常多。否则,你怎么会被黑成狗呢?
明武宗在传统历史书上,是什么形象?荒唐的,都到了一定的境界!
一个皇帝能以这种形象存在,本身就证明他潜在的反对者非常多。
一、他的荒唐是真的,反对他的人肯定很多,因为,除了少数,为了忠于皇帝,已到了是非不分的人,正常人肯定都希望这个皇帝赶紧玩完。
二、他的荒唐是源于人们的抹黑,本身更证明,反对他的人很多,否则,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抹黑他?关键是,这种抹黑,怎么会被普遍认可呢?
而所谓王守仁神功无敌,所以平定了宁王之乱,这水份其实也大的很。
人们喜欢说,王守仁立有不世之功,却受到明武宗的猜忌、调查、冷落。
问题是,你是明武宗,听到王守仁在一个月前就俘虏了宁王,而直到此时,才向你汇报,你会怎么想?
不管你怎么想,肯定也会觉得,这水实在太深了,深的都让你不敢直视。
关键是,面对这种这种诡异而惊人的事实,人们竟然都装聋作哑,好像这一切再正常不过了。这更让你觉得,它的水实在太深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基于皇帝的角度,宁王之乱,之所以会这样迅速扑灭,就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与宁王摊牌,宁王当时就进退失据了。因为他想反,但是还没有准备充分。
二、皇帝在军事上,作了充足的准备,更让宁王身后的人,感觉跟在宁王身后,那是凶多吉少的。所以,只能赶紧离开宁王;甚至是反水,试图洗清自己。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他看来,王守仁也是临时反水的。
此时此刻,宁王虽然被俘虏了;但是,宁王之乱并没有结束。
剩下的一切,就看明武宗如何处理了。
如果真把大家逼急了,明武宗算个屁啊。
因为,明武宗不就是那个荒唐透顶、天天想着吃喝玩乐、四处乱来的昏君嘛!
因为,明武宗不就是那个残暴之极、肆意欺压广大爱国官员的暴君嘛!
大家有默契,啥也好说。否则,把大家逼急了,宁王虽然倒了,但是大明帝国的王爷多了,只要大家支持,从哪不能找一个王爷替天行道呢?
于是,明武宗的亲信,早早就代表明武宗进入了江南,但是,明武宗却是在北方一晃三摇地慢慢走着。
直到12月底,明武宗才到达南京。此时,据宁王被俘,已过去五个月了。
在此期间,明武宗到底在干什么?按传统史书所说,自然是吃喝淫乐啊。
然后,明武宗就在南京呆了8个月时间。
在这个8个月时间里,明武宗一直在干什么?按传统史书所说,自然还是四处吃喝淫乐啊。
但是,真实的情形是什么?
只要看看那封诡异之极的捷报,我们就知道了。
此时的明武宗,内心肯定充满了危机感。因为,宁王之乱,处理的轻了,肯定不行;处理的重了,更有可能把天捅漏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明武宗之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