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本文藕浩瀚国学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作品简介
小说《寂静的春天》是由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在1962年出版的一部有关环保运动的奠基之作。作者卡森面对环境污染造成的灾难,反思人类的行为。并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呼唤人类采取行动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揭露化学剂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使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类必须使用合理的方法去保护自然和亲近自然。小说通过讲述人类使用化学用品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体现了作者卡森倡导生态中心主义、提倡生物进化理论、坚持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不仅唤醒了全人类的环保意识,而且对于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人们以为人类可以征服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所用。人类通过一切手段,攫取自己的物质利益。无视自然的警告,肆意践踏自然。当人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自鸣得意时,一切的苦果终将会降临。在作者卡森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惨淡的现实——人类终将自食恶果。一旦人类对大自然施加了暴行,任意地破坏自然,践踏自然,人类最终也自食其果。
二、危机的造成
小说《寂静的春天》中描述了人类肆意使用一种对自然环境具有高度杀伤力的化学物质ddt,去消灭田间的害虫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生态危机。ddt是一种带有危害性质的化学药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救治生命和增产作物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效应。但是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ddt在环境中十分难降解,并且在动植物体内会造成过度的废物积累。当今的世界中,化学物质是一大危害物质,改变着生物的根本性质。人们没有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和手段,注定会给环境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
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等问题屡见不鲜。化学药剂的使用,一方面降低了病虫害导致的动植物的发病率,另外一方面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看得见的疾病,人们开始使用化学物质去解决。看不见的疾病,人们却忽视了它们的存在。
工厂污水的排放、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等等这些有形的污染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对于那些由化学药剂引发的潜在的生物危机,人们也是采取了置若罔闻的旁观者态度。作者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描写了部分受害者的死亡病例。由于这些受害者在生前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到了有毒的化学杀虫剂,他们不仅使得自己的生命遭到威胁,也在暗示着危机时代的即将到来。但是绝大多数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只是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他们认为,受到危害的只是相当少的一小部分人,这场人为的危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危机后的反思
化学农药的使用在带给农业增收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危害。总统阿尔戈尔在小说的前言部分说过这样一句话:“《寂静的春天》好像空旷的大地上一声怒吼,用它全面的调查,最深刻的揭露,最犀利的见解帮助我们了解我们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管理体制,欧美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一边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条例的同时,一边却不愿去触及社会的黑暗面。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员,我们身处这个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大自然母亲无私的向我们提供着生存所必需的资源。而身处其中的我们却一直只是作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自私的认为,大自然的破坏与我们无关。
小说《寂静的春天》以一种振聋发聩的声音发出了这个时代的最高音,呼唤人们平等地对待大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对于大自然的忽视和冷漠最终会成为一把伤害我们自己的利刃,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显现。我们在一方面采取措施来增加农作物产量,另外一方面,自私的我们不愿意看见我们的过失,承认我们的过错,对于利益的追逐渐渐让我们变得狂妄自大。小说提醒了我们在这个缺乏环保意识的当下,我们有必要正视自己对于环境破坏所采取的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才能正确对待我们所生存的大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四、危机的启示
人与自然本是一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自然是生态统一的一个整体,只有维持着一种生态平衡,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小说《寂静的春天》一问世,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庄严警告着人类要采取一切有效行动去保护大自然——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在物质生活的追求方面,我们应该有选择的适可而止。因为我们的物质追求就像是无止境的黑洞,我们的欲望也在像膨胀的气球一般扩大,我们唯有慢下脚步去思考我们生存的意义,才能活得更加幸福和安稳。
技术的广泛使用,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大的标志。但是,由于广泛采取现代化学技术,对生态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危机。一种农药,也许可以暂时取得消灭害虫的胜利,造成粮食增产,但是与此同时又带来了破坏环境的成本。增产是可以立即感受得到的,而环境的破坏则是长期的、潜在的危机。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全部灭绝害虫是不可能的,因为害虫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超越了我们人类的想象。一旦我们过度采用化学杀虫剂,带来的结果便是短期内害虫数量的急剧减少。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是不是增加了害虫对于杀虫剂的适应性呢?这就好像是人体内注射进了某种药剂会产生抗体,这与病虫的防治也是同样的道理。我想,这便是小说《寂静的春天》给当下的我们最深刻的启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