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启松
记者从濮阳网了解到,近日,河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名单公布,濮阳市推选的3件作品分别崭获各艺术门类奖项。这是濮阳市近年来取得的“五个一工程”奖最好成绩,在河南省名列前茅。
据了解,濮阳市对此次参评活动高度重视。市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各县区各部门和全市文艺工作者积极参评。经申报、初评、终评、公示等环节,最终由市委宣传部推选的四平调《石磨的婚事》、歌曲《让爱绽放每个角落》、图书《站在台前》分别崭获各艺术门类奖项。
据悉,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是省委省政府为推动文艺精品生产创作而设立的、代表我省文学艺术最高水平的重要奖项。在严格清理和规范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的情况下,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文艺创作的重视。此次评奖活动,既是对近年来河南省文艺创作优秀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对全省文艺工作者队伍创作实力的一次有力证明,将激励广大作家、艺术家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文艺创作中,不断铸就新时代中原文艺事业新的辉煌。
歌曲《让爱绽放每个角落》乐谱
歌曲《让爱绽放每个角落》歌词
词作者孙德峰简历
孙德峰,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濮阳市音乐家协会理事,现任濮阳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总监。199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多次参与执导濮阳市大型文艺活动,主创的电视文艺作品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业余时间勤于笔耕,创作的人物专访《走进张德富》早在1997年就发表于《音乐生活报》,撰写的论文《略论河南方言对歌唱的影响》发表于《东方艺术》杂志,报告文学《梨园新秀张丽华》先后在《濮阳日报》及《龙城丰姿》大型文集发表。
擅长歌词、藏头诗、嵌名联的创作。近年来,先后为我市十几家企事业单位创作形象歌词,受到好评。在2009年举行的“唱濮阳、写濮阳、爱濮阳”活动中,与曲作者郭昌合作的3首作品均获大奖。在2009年濮阳市旅游歌词征集活动中,创作的《濮阳是你家》在100余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总分第一。创作的《绿军装士兵魂》荣获“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奖”作词一等奖。
2015年3月创作的歌曲《中国的骄傲》获“文明河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征歌活动”三等奖,2015年4月—5月,创作的歌曲《敬业歌》在濮阳大地和网络媒体、微信平台广为流传,为濮阳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全民敬业行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17年3月,创作的《龙都志愿者之歌》通过电视和微信平台广泛传播,并成为濮阳市文艺志愿者服务队的保留曲目,为濮阳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19年3月,创作的歌曲《让爱绽放每个角落》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歌曲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作品奖,是河南省唯一的一首获奖作品。
曲作者郭昌简介
郭昌,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原油田音协副主席。199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系,2003年进修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和著名作曲家秦咏诚教授,著有《共和国颂歌——郭昌创作歌曲选》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1996年开始音乐创作,作品发表、获奖近60件(次),有10余首分别获全国歌曲评选一、二等奖。其中《西湖伞》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举办的“全国96华夏原创音乐风潮作品征评活动”歌曲创作二等奖。歌曲《中国走过来》荣获河南省第八届“黄河之滨音乐周文艺汇演”金奖。歌曲《刮不完的西北风》荣获全国第三届“西部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精品(银)奖。女声小合唱《油站,我心中的家园》荣获中国石化文联举办的“中国石油石化歌曲”二等奖。歌曲《圣洁的祝福》在“感动中国——2008全国首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祝福你中国》在2009“中国杯”共和国60周年优秀词曲、歌手、乐手展示大赛中获词曲创作银奖。《绿军装士兵魂》在“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奖”全国大型音乐活动中荣获作曲一等奖。
2019年创作的歌曲《让爱绽放每个角落》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歌曲”全国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作品奖”第二名(不设等级奖)。获此奖项的全国仅有10首作品,也是河南省唯一的获奖作品,该作品由亚洲爱乐合唱团演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等国内各大媒体进行了播发,并向全国推广传唱,该作品还荣获河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歌曲《都来关心下一代》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向全国推广。同时还有大量作品发表在《歌曲》《词刊》《音乐周报》《音乐生活》《云岭歌声》《军营文化天地》等刊物上。近年来,先后为50余家企事业单位创作了形象、广告歌曲,拍摄了20余部音乐电视,作品多次被省、地市电视台播出,得到了观众广泛赞誉。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青年突击手”“中原油田繁荣工程先进文艺工作者”“中国石化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中国音乐家协会编纂的《中国音乐家名录》。
图书《站在台前》
图书《站在台前》简介
该书以改革开放40年来的壮阔历史为背景,以河南省台前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历程为主线,以感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为主要内容,客观详尽地记录了台前人不甘贫困、勇于进取的创造精神。
台前县,这个成立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的贫困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新发展40年,在资源匮乏的黄河滩区砥砺前进。特别是近几年,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台前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奋发精神,尽锐出战,涌现出一批典型人物和事迹。他们“无中生有”,使台前成为全国有名的羽绒集散中心、汽车零配件批销中心;他们又把产业车间建到了村头地边,一批返乡创业青年大展身手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难问题。台前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推进脱贫攻坚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
对台前县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就是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作者聚焦于脱贫攻坚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以文化历史的深度和发展的视角,探求人的精神内涵,向我们展现了台前人在脱贫攻坚中的风貌和精神,为改革开放40年来的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详实而生动的案例。
该作品视域开阔,叙事结构宏大,文笔生动细腻,熔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炉,聚现实光彩与历史深度于一体。作者以新闻人特有的敏锐,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在台前采访中发现台前人身上的开拓创造精神,揭示了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个深度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战中更具有独特意义,一个黄河滩区深度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战中走在前面,站在了台前,激发起脱贫攻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
作者杨秋意简介
杨秋意,1972年7月出生,河南省唐河县人,中共党员,郑州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协会员,曾出版有散文集《为了阳光》、长篇小说《女记》、纪实《农业力量》。先后在河南新闻出版报社、河南文艺出版社、决策探索杂志社工作,现为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总编辑。
四平调《石磨的婚事》演出现场
《石磨的婚事》故事简介
荷花镇石磨与喜燕6年前定下婚约,但因高昂的彩礼婚期一拖再拖。祸不单行,爹娘正为筹办石磨的婚事发愁时,石磨又被车撞。石磨爹趁机索要5万元赔偿,婚事方有转机。可朴实憨厚的石磨将赔偿退回,道出是自撞,并非他人所为。至此,双方父母希望破碎,再陷困境。喜燕父亲见石磨拿不出彩礼,只好逼女儿退婚。
护士田兰馨目睹石磨遭遇,爱上了石磨。不但不要石磨彩礼反要陪嫁100万元给石磨。然,石磨坚守与喜燕的爱情,不为所动。
石磨舅面对这高额彩礼也为妹妹犯愁,无奈之下编出石磨爹中800万元体彩的谎言,骗喜燕之父应允石磨的婚事。没想在石磨与喜燕喜结良缘之际,其父不顾丢人现眼与众怒,闯进石家强行将女儿拉走——因彩礼再次罢婚。该剧围绕石磨婚事,抨击当下金钱至上的婚姻陋习,同时歌颂了石磨、喜燕纯真的爱情及石磨诚实守信、勤劳敦厚、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该剧故事新颖、人物风趣幽默、呼之欲出,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演出中,深受专家与观众的欢迎。她的出现,为当下舞台再添新姿,为四平调这一稀有剧种传承发展将会做出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推荐意见:该剧自2017年4月上演以来,先后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河南省儿童剧院,驻马店遂平剧院,濮阳人民剧场及濮阳市五县一区,共演出280余场,观众达30余万人次,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做了突出贡献。本剧2017年11月获十四届“河南文华大奖”前六名;2018年入选河南改革开放40年优秀现代戏在郑展演,2018年由北京剑河影视公司等单位拍成戏剧片,分中、英文将在全国及海外上映。该剧2017年在京演出后,映视与全国各大媒体均有报道,群众反响强烈,实践证明它是一部艺术性与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舞台剧。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