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虎符是古时候一种调动军队的信物,用铜或铁铸成虎形,从中劈开,分为两半,一半由将帅掌管,一半由国君掌握,若有重大调遣军队的军事行动,必须持国君的另一半虎符到将帅那里合符,合符无误,方可确信不是假传命令。信陵君到了如姬那里,说明了这一情况,如姬果然毫不推辞地接受了这一使命。
当天夜里,如姬服侍酒醉的魏王睡下,悄悄地盗出虎符,交给了信陵君。信陵君便拿着虎符来见侯嬴,侯嬴说:“只有虎符恐怕还不行,这样大的军事行动,没有魏王的亲笔信,晋鄙恐怕还是要起疑的,况且你又没有仪仗和军队。这样吧,我的朋友朱亥是天下无敌的勇士,袖中能藏40斤重的大铁锥。如果晋鄙同意出兵,那就罢了,如果他不同意出兵,或者还要请示魏王,您就让朱亥出袖中铁锥杀死他,然后拿虎符号令全军,这是一条万全之策。”
信陵君忍不住地哭泣。侯嬴道:“难道公子怕死吗?”信陵君道:“岂敢怕死,只是此去晋鄙必不同意,要杀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老将,实是于心不忍。”侯嬴道:“杀一人而存赵国,救魏国,乃是大义,做事应从大处着眼,不可谨小慎微。当您发兵之日,我一定面向北方自杀,替您谢罪就是了!”
信陵君又去见朱亥。朱亥说:“我未去回拜过公子一次,不是我不懂礼貌,实在是因为我不喜欢那些世俗的‘礼尚往来’,现在国有急难,正是我报答公子的时候。”说完,拿起铁锥就跟信陵君去了。
信陵君来到邺下,见到晋鄙,交上虎符,然后说道:“魏王说将军在外日久,鞍马劳顿,特让我来接替您。”晋鄙验明虎符,虽是无误,但费解可疑之处甚多。晋鄙推辞说:“军中诸事杂乱,等我过几天整理清楚了再移交给您。”信陵君说:“赵国危机,救兵如救火,怎能等待?”晋鄙说:“不瞒公子,如此重大的事情,只能等请示大王后才能决定,恕我不能立即把军队移交给您!”旁边的朱亥见情势已不可挽回,大声喝道:“不听君命,就是反叛!”晋鄙惊问:“这是何人?”朱亥喝道:“我是大铁锥!”即出袖中铁锥锥死晋鄙。
既杀死了晋鄙,夺了军权,信陵君就拿着虎符号令全军说:“魏王让我持虎符前来代替晋鄙,发兵救赵,晋鄙不从,已被诛除。各位将士只要服从号令,勇敢杀敌,将来必有重赏。”将士们见主帅已死,信陵君又有虎符,就安心听他指挥。信陵君立刻整顿军队,他发布命令说:“父子同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同在军中的,兄长可以回去;独子可以回去赡养父母,老弱病残也可回去。”这样,魏国的军队的10万人大约回去了2万,剩下的8万精兵重新整编集训,马上向秦军发起了进攻。
秦军未料到魏军会突然袭击,手忙脚乱地抵挡了一阵,平原君又带着赵军从城中冲出来,内外夹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死伤过半。郑安平本是魏国人,就率领两万秦军投降了魏国。
侯嬴果然在信陵君出兵之日“北向自刭”,以谢公子。
信陵君虽然名震诸侯,但毕竟是对魏国的君王犯下了大罪,所以,他只得留在了赵国。他听说赵国有两个隐士毛公和薛公,颇有贤能,便想会见这两个人,屡遭谢绝。信陵君多次去赌场和酒坊拜访二人,二人不肯会见他。于是,信陵君便派人秘密打探出二人住处,偷偷拜访。二人见信陵君不以结交平民为耻,遂与公子交游甚厚。平原君闻听此事,便对自己的夫人说:“久闻令弟志向深远,修身洁身,如今却每日与赌徒和卖酒人厮混,是个荒唐的人。”平原君夫人便将这些话转告给信陵君,信陵君听罢,向夫人道:“我闻听平原君贤能,故得到平原君的求救信后,才不惜叛魏救赵,以满足平原君的心愿。如今才知道,平原君待士,只不过是沽名钓誉。我在魏都大梁时,早就听说毛公和薛公是著名的贤人,到了赵国,唯恐见不到他们,像我这样位高德微之人能与他们交往,实在是我的荣幸,我还怕他们不理睬我。现在,平原君竟然认为我同他们交往,是有失身份,像他这样的人,我才认为不值得交往呢。”言罢,便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夫人将这些话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非常羞愧,马上去见信陵君,脱下帽子,向信陵君郑重地请罪,坚决挽留他。信陵君见平原君已经悔悟,才没有离开赵国。
秦国听说信陵君留在了赵国,便经常出兵攻打魏国。魏兵每与秦兵交锋,无不败阵失地。魏王焦虑万分,想起信陵君在魏时,秦兵一直不敢进攻魏国,便派遣使者去请信陵君返回魏国。信陵君害怕魏王仍怨恨“窃符救赵”的事,不愿回去,并警告自己的门客道:“有敢劝谏我返魏的,一律处死。”于是,信陵君的门客没有一个人敢出面劝说他回去。毛公和薛公听说此事,便一起去见信陵君,对信陵君说:“您得到赵国的尊重,能够名扬天下的原因何在呢?还不是由于魏国存在的缘故吗?如今秦屡攻魏国,魏国形势危急而您却全然不顾,如果秦攻破魏都大梁,毁掉先王的宗庙,您身为魏国的王族,还有什么面目以见各国诸侯,以对天下呢?您最后将回到哪里去呢?”话未说完,信陵君就恍然大悟,脸色都变了,立即吩咐驾车回去救魏。
魏王与信陵君见面后,兄弟二人相对哭泣。魏王亲自向信陵君谢罪,表示一定不再追究信陵君锥杀晋鄙、夺军救赵的事。立即拜信陵君为上将军,抗击秦兵。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信陵君派遣使臣联络各国,共抗秦兵。燕、韩、楚、齐四国得知信陵君做了上将军,各诸侯国都知其贤能,佩服信陵君,便派出军队救魏抗秦。当他向赵王辞行,表示回魏抗秦时,信陵君因挽救过赵国,赵王即发兵援助信陵君。于是,信陵君统率着燕、韩、楚、赵、齐五国军队与秦兵交战,切断了秦将之间的联系,终于在河外地区打败了秦兵,赶走了蒙骜。五国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函谷关,并在关前筑起五座大营,耀武扬威地向秦兵挑战,吓得秦兵关紧城门,不敢出战。当此之时,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各国来的门客纷纷来归,并进呈兵法。信陵君将平日作战的经验写成一部兵书,世称《魏公子兵法》。信陵君的大无畏精神和远见卓识,是最值得肯定的。
侯嬴在作者的笔下也写得栩栩如生。他的机智、坦率与真诚,最后以死相报,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时代风尚。
——见《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