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前言:电影虽然在商业的环境下,具备娱乐属性。但自从诞生之时起,就具备天然的教育性、舆论性。同时,成为与报刊、广播等一起,具备传播性质。也就是说,电影能在传播的过程中,无形中起到教育性。同时,还有一个更大的功能,即如同报刊、广播等一样,具备社会特征的新闻式描写性。它能从某些视角,反映社会新出现的现象,并加以评论或总结。因此,电影有新闻方面的属性。
历史上,男性主导文化领域。但随着两性平等思想的发展,男女趋于平等。电影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衍生出一个专门的电影类型,即女性电影。这是以研究女性主义,或者说是女权主义的专门的类型,对推动两性平等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女性电影的出现,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其中对女性形象的分析,也就自然成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内容了。
女性电影在世界各国具有普遍性。其中尤其以欧美国家为最先出现。法国作为一个欧美重要国家,女性电影出现得很早,对法国社会发展中妇女地位及其女性观点有重要性的概括性叙写。那么,法国电影是怎样描写女性观念的变化的呢?我们从法国女性的婚变观、对爱情的追求等方面,来欣赏法国电影对女性的描绘情形。
一、在电影导演的眼中,法国女性在婚恋上有怎样的观念?
詹姆斯.胡特是位法国有名的导演,他拍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作品,比如《邂逅幸福》、《幸运星卢克》及《神奇手机》等。其中,《邂逅幸福》是一部有强烈女性性质的影片。此片描写一位离了两次婚带有三个孩子的中年母亲,由于需要工作养活自己及孩子,不得不在前夫的商业帝国中忍辱工作,并被前夫所控制。在此过程中,她在偶然间结识了音乐人萨沙,并坠入爱河。两人经过一系列冲突,最终摆脱了前夫的各种障碍,有情人成了眷属,终于走到了一起,有了一个喜剧性的结尾。
显然,这是一部典型的女性电影,这位中年母亲名叫夏洛特。她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后,内心对爱情的憧憬并未消散,她仍然拥一颗处女般的心,对感情及生活有着无限的激情。在生活中,虽然她有三个孩子,并她并不把他们当成累赘,生活的重压也没有浇灭她内心的火热。对于爱情,她在邂逅了萨沙后,毫不畏惧前夫的势力,无所顾虑地往爱情的道路上冲。这样,一位自男权社会中反抗而出的女性形象就十分鲜明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因此,电影展现了女性的解放。这是一个女性自我挖掘其价值的过程,在爱情的枷锁中敢于追求解放,影片总结性地描述了法国女性敢于突破压制自我解放,这从深度呈现了她们全新的婚恋观点及对爱情的追求。这正是新时代女性的体现。
夏洛特在电影中,是最重要的角色,电影几乎都围绕着她进行故事的展开。她在影片中,具有多重角色,母亲、妻子、职业女性、家庭主妇、受压迫者、追求者、恋爱追求者等等,显然,她具备艺术策划者的角色。在社会角色中,她拥有的身份并不只是被局限在母亲和妻子二者之间。
我们将职业女性与家庭主妇进行一翻对比,二者间的不同之处是很明显的。职业女性给人一种独立的感觉,其在经济上可以摆脱男权的限制而独立,而社会身份也一样具备独立性。然而,家庭主妇这一形象没完全不同,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只得依赖于男权而生存。电影中,对夏洛特的描写,让人们看到职业女性可以像男性那样拥有独立性,而不必再受到家庭的制约。因此,夏洛特的离婚虽说并非她想要的结果,但客观上也是她独立的开始。她们可以去追求心中理想的生活。至少,女性可以在精神上保持一种独立的存在。这就是这一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法车女性的状态。
二、法国电影是怎样描述女性对爱情的追求的
法国有另外一个著名导演,叫帕特里斯.夏洛尔,以其执导的著名影片《玛戈皇后》,最终得到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奖。其后,有多部电影作品获取不同的大奖。《玛戈皇后》是部有影响力的大片,以战争为主线,其中着力描写的却是法国女性对爱情的义无反顾的追求。
影片中,描写十六世纪后期,法国发生了"胡格诺战争"。天主教和新教两个教派的教徒们由于信念对抗,逐步展开了从动嘴到动手,最终酿成大规模屠杀式战争的事件。故事中,为了能血洗新教,天主教教徒,也是法国皇室定下了一个阴谋,他们将玛戈公主嫁与新教徒,法国的国王亨利。这当然不是为了和好,而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开始。在举行了婚礼后,当晚凯瑟琳皇后就下令展开了对新教徒的血洗式大杀戮。这一事件在法国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圣巴托罗之夜"了。
影片中,对战争的描写只是一个方面,对爱情的描写是更值得重视的内容。玛戈公主婚前在生活方面并不纯洁,相反很是杂乱。她处于被众多兄长的欺辱当中,私下拥有多位情人。皇室决定把她嫁给亨利,只是为了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她仅是被当成一个随时可以被抛弃的筹码。因此,皇室完全不去考虑她的感受或幸福。皇室人员包括了其母亲凯瑟琳皇后,同样并不理会其嫁出后是否幸福。因此,在这一事件中,玛戈仅被当成棋子式的工具,并没有任何一个人关心她。
玛戈在嫁出前,生活混乱,在她的眼里并不存在爱情,她也不懂得爱情的含义。她的生活只是在被压榨与被欺骗当中轮回着。但是,在出嫁中,她认识了拉摩尔,并与之共坠爱河,两人真心地相爱了。此时,爱是如此的无私,让玛戈懂得了爱情的真谛。她由此从她的哥哥们与母亲手中勇敢地摆脱出来,寻找属于她自己的爱情与幸福。在影片中,拉摩尔最终牺牲,然而玛戈并没有失去爱情,在认识了爱情的意义,因此思想上得以重生了。这部电影以战争为基点,以这一爱情为主线,表现出了法国女性对于爱情的觉悟已经醒来,并由此拥有独立的爱情观。因此,导演通过影片,让法国女性的婚姻观与爱情观得到充分的体现。
结语:世界女权运动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展开并步入高潮,西方国家对此以立法等多种形式给予支持,其中法国也不例外。由此,法国女性电影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了出来,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在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中,法国电影集中描绘了众经典的例子。上述两例只是其中稍有代表性的内容而已。这些影视的描绘,记录了当时法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的变迁历程。从世界范围看,在女权运动开始后,法国其实是最早处于这一运动前沿的国家。对此,法国电影大量描绘出女性形象的变化历史,也给人们记录下这一段历史,并为后人对此的分析研究提供重要的素材。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权运动会继续展开。我相信法国电影对女性的描写也会更为深化,更精彩地记录历史的变迁进程。
参考资料:
《帕特里斯·夏侯》 .网易财经
丁蕾.《法国新浪潮电影中女性主义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龚峰峰.《透过90年代法国电影研究法国女性身份特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于丽娜,谭路.《自由的灵魂.前景中的新浪潮女性》.当代电影
吴子.《男权文化影响下的法国女性传媒形象》.湘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