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看老电影常常会发出以下感叹。
“惊了,他们是怎么过审的?”
“羡慕,原来爸妈见识的比我们前卫多了!”
“硬核,没想到我们现在还在讨论“怎么样”的议题,这片子连“为什么”都谈这么深了。”
好的,今天就介绍一部会让你发出以上感慨的片子《人在纽约》,又名《三个女人的故事》
电影于89年上映,曾荣获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八项大奖。
31年过去了,重看这部老片,或许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猜,很多人都没看过吧,毕竟,它比你大。)
阵容豪华,导演关锦鹏,张艾嘉、张曼玉、斯琴高娃三位影后联袂主演。
电影的两个名字,也从不同切面概括了这部电影的内核。
《人在纽约》,对接当时的移民热潮。
《三个女人的故事》讲女人之间的友情和情感归属,是永恒的命题。
移民。
相比80年代,淘金热带起的移民热潮。如今的移民不如资产阶层追求更高品质保障的优化选择。
换句话说,那时候移民为的是“生活的更好”,而现在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而比起“更好的生活”,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正处在,并将持续处在努力“生活的更好”。
北漂、泸飘、深漂……提起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飘”。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部讲移民的老电影,对年轻人来说不陌生,甚至相当契合。
该片以三个纽约生活的中国女人切入。
台湾的黄雄屏(张艾嘉饰)
香港李凤娇(张曼玉饰)
上海的赵红(斯琴高娃饰)
她们或居无定所,或情感混沌,或亲人相隔。
物质、金钱、婚姻,难以消解她们的漂泊感。
所以,黄雄屏努力追求事业,李凤娇渴望稳定的情感,而赵红一心想要接母亲过来完成家庭传承。
说到底,她们都在寻找一份心灵的归宿感。
黄雄屏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台湾高官,下野后移居美国。
黄雄屏童年跟着父亲来到纽约,而她的母亲则二十年来一直滞留家乡。
电影没有直接交代父母分离对她造成的影响,但是从她跟父亲貌似亲密,但黄雄屏即使租不起房到前男友家借住,也拒绝回家就能够看出她的态度。
黄雄屏面对感情,作风潇洒。
感情里合则聚不合则散,展现爱的浓度,对情感的纯度没有太多要求。
辗转在感情里,生活随之奔波变动,并将这种变动视为平常。
黄雄屏只有面对热爱的戏剧是认真的,不计较,也不随缘的。
她希冀着在这里找到归宿感。尽管同样艰难,甚至更难。
黄雄屏曾经修读历史,却离开了故乡,之后专攻戏剧,希望在舞台上有所建树。
然而谈何容易,机会少之又少,歧视无处不在。
李凤娇,香港移民,跟爸爸合作开一家餐厅。
李凤娇拥有朝气蓬勃的生命力,进取,冒险,对赚钱充满热爱。
她做生意,房子,珠宝,股票什么都炒,且做得风生水起。
她身上拥有着阶层跃升式激进,却也不能否认,她在用忙碌挤压感情对她的磨损。
李凤娇以摩登女郎的方式出场,却在街上遇到白人男的咸猪手。
错过肩去后,李凤娇犹豫几秒后还是折返回去,跟白人男争论,讨回公道。
只是,拿到“大女主剧本”的李凤娇,走却不是大爽剧模式。
一方面她依然要面对传统文化里长辈和舆论的逼婚。
另一方面,跟同性好友的暧昧纠缠。
跟爱慕男子的试探。
这些都让李凤娇陷在情感旋涡里,难以自拔,也找不到依附。
而上海移民赵红,因为爱情远嫁美国。
丈夫富有而体贴,在陌生的国度,跟相爱的人过着体面的生活。
除了有点寂寞,她几乎得到了完整的幸福。
然而,有苦难言,言也无用,是所有成年人的生存困境。
一个看似幸福的女人尤其如此。
成长过程中,赵红跟母亲相依为命,少女时代的赵红无数次在心里告诉自己,“等我长大,等我有了能力,我要让妈妈过上很好的生活,我要陪伴妈妈相依到老”
然而,“不错的”丈夫理解不了,为什么成年且通情达理的妻子,非要跟母亲住在一起。
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香蕉人丈夫,不能理解,也不想理解。
他甚至在急切之下,建议想接妈妈到美国的妻子去看心理医生。
三个女人,三个在异国生活的女人,背负着各自的困境遇到了彼此。
女人间友谊,同胞间归属,暂时让她们卸下烦恼,端起酒杯。
明天会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