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文 | 未央
图 | 《家有儿女》
这几天,b站上一个关于《家有儿女》的视频默默地火了,弹幕上全是回忆。
今年春节,这一家人一起上了北京卫视,围坐在一起包了顿饺子,我看着他们其乐融融的样子,也特高兴。
2004年的4月,这部剧开拍,一年后正式开播。
90后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小时候看觉得一个家庭能有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真热闹。
但15年后再看才发现,原来这部剧不仅是拍给孩子看的,也是拍给家长看的。
看懂了《家有儿女》,才明白一个家的样子到底是什么。
如果用普世价值衡量,我们会发现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圆满的。
最令人头疼的是大儿子刘星,「政治课上睡觉,历史课上画猴,自习课上乱扔粉笔头。
弟弟小雨,在美国长大,刚回国就和楼上的小妹妹说:「 love you」,还老想跟在刘星后头逃课。
成绩最好的小雪,也是最可怜的:
爸妈带着弟弟去美国生活,把她一个人丢在国内。
再见到时,爸爸已经「 结婚离婚再结婚」,都没通知过她,她哭着说:「这对我幼小的心灵是多么大的伤害啊」。
他们是不完整的家庭下长大的不完美小孩。
就连夏东海和刘梅这对父母,也各有各的不顺心。
爸爸夏东海表面上是从美国回来的大导演,但他自己承认,
「我就是在美国混不下去了,又和玛丽离了婚,才回国的」。
而刘梅呢,中年女性离婚,还带着刘星这个拖油瓶,这种条件别说是十年前,就是现在也充满了困境。也难怪她挂在嘴边的话是「嘿,我容易么我」。
可就是这样「问题重重」的家人,15年前却在这部剧里完成了一个奇迹:
一群不圆满的人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最让人羡慕、最想来感受温暖的家。
鼠标被父母打了、明明被爸爸忽视了、胡一统和新女朋友遇到难题了第一时间都想来这个家。
每一个遇到问题的外人,都想来这个家取经。
但其实,这个家庭最开始的时候,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那些会出现在每个家庭的复杂情绪在重组家庭上尤为突出。
他们是没有安全感的——
小雨被蚊子咬了,会问刘梅为什么蚊子只咬我不咬刘星,是不是因为这不是我的家啊。
夏东海要去接小雪一起来住,问刘梅做好心理准备没?
刘梅说,心理准备没做好,我做好战斗准备了。她挺担心的。
彼此也不够信任——
家长会后,刘梅火冒三丈,夏东海假装在打刘星,不知情的姥姥在外边骂刘梅:“这不是亲生的就不是亲生的,打坏了你可后悔去吧。”
原本还嚷嚷着要打刘星的刘梅立刻害怕了,强撑在门口喊:「你把他弄出来,我收拾他」。
三个小孩也处不来,赌气一样把和亲爸亲妈的合影摆满了新家,还在刘梅和夏东海的合照旁边挂上了玛丽和胡一统的写真。
他们需要安全感,又找不到满足自己的办法,只好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安全感。
甚至对这个新家保有十足的敌意——
为了迎接小雪,刘梅做足了准备,又是准备大餐,又是整理房间,而小雪却处处作对:
在餐桌上念自己的守则、称呼刘梅用「哎」,还把男朋友带回了家。
这本质是小雪没办法接受「父亲离婚并组建了新的家庭」的事情,继而产生了另自己难以消化的情绪,最后把这段情绪带到了与刘梅的关系中。
为了拉近和小雪的关系,一开始刘梅不断委屈自己。
小雪喜欢上了f4,刘梅连切菜的时候都在偷偷背周渝民的身高。
小雪养了只老鼠,刘梅怕到不行还要佯装开心,夏东海只好抱来了只猫给刘梅。
结果,刘梅假装有同样的爱好本来是为了拉近和小雪的关系,小雪却觉得刘梅是故意在和自己作对。
刻意的关注往往适得其反,本来就有隔阂的两个人关系更紧张了。
松动的裂痕是从刘梅开始暴露自己的无力时出现的。
一次,小雪又喜欢上了大猩猩。
刘梅趁小雪去野外观察,把她的屋子摆满了大猩猩、弄了微缩景观,还跑去周口店偷偷挖化石,夏东海说她灰头土脸的样子像刚打完地道战。
但刘梅刚把卧室布置好,小雪就推门进来说自己现在又喜欢天上的星星了。
那一刻,刘梅终于撑不住了,百般努力后的无能为力在一瞬间都爆发了出来。
她背着小雪在外边说:「这孩子非恨死我不可」,急得要哭了。
她没想到,小雪就站在她身后。
这个原本一直管刘梅叫「哎」的女孩,第一次开口喊「妈」了。
尽力后依然无能为力的刘梅击中了这个女儿内心的柔软,也让其他家人感到了心疼。
那一刻,五个人真正站在了一起,身段开始变得柔软和放松,紧张的浓雾被温柔的阳光满满驱散。
刘梅暴露无力的结果是——父母开始卸下了「权威」的盔甲,心态更加轻松了。
后来,刘梅和夏东海为了了解孩子们,就派小雨去当卧底,用哥哥姐姐的秘密,换取奖励。
小雨成为了最让人不耻的「告密者」。
他们发现后这个现象后,赶紧中止了这个行为,还把孩子叫在一起,两人主动向孩子们道歉。
后来,不再紧绷着的的刘梅还在小雪的亲妈玛丽回国后,主动当起了母女二人的和事佬。
让孩子们们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需要,才会真正去体谅父母。
一次,姐弟三个都想买个大件,但夏东海的稿费只够买一件。
夫妻两报名了舞会想用奖金把剩下的钱凑够,半夜在外边偷偷练舞蹈 ,回了家也在客厅里摸黑练。
知道真相的姐弟三人表示,觉得也没那么需要买,自己的就不要了,给其他人买吧。
更令人的惊喜的是,到后来这对父母也在孩子的帮助下成长。
爸爸夏东海更有勇气了——
有牙疼老毛病的夏东海,因为害怕牙科的电钻声不敢去医院,每次疼起来脸就皱得和包子一样。
三个孩子主动先让刘梅检查了牙齿。
第二天,夏东海就去医院拔了牙。
妈妈刘梅对自己的能力也更坚定了——
刘梅上一次考试没及格,信心备受打击。
学霸女儿小雪主动来给刘梅讲科学安排时间学习,一家人还在刘梅考试的那天在门口一起为她加油打气。
不敢去考场的刘梅在众人的鼓励下出了门。
他们还推翻了一些固有的看法——
夏东海总是教育孩子们做人要大方,但没有原则的大方会让自己遭受损失。
后来,小区搬来了一家烦人的邻居,从锅碗瓢盆到家用工具,新邻居借了东西,不仅不还,还要再借别的东西。
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刘梅和夏东海又不好意思张口拒绝,那种感觉挺难受的。
但当邻居要问小雪借杂志的时候,小雪明确表示:「不」。
等邻居一走,小雪就很严肃地告诉父母:
不敢说不是自控力差的表现。
「她给我们上了一课啊」,一直教育孩子的父母被孩子教育和改变了。
我觉得这部剧最珍贵的地方就在于:
在所有人都觉得孩子就要听话,父母就要为孩子牺牲、给孩子做榜样的时候,用喜剧的形式打破了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模式。
父母可以说出他们的困难,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是征服,不用紧张地谁一定要强过谁,而是去相处。
他们共同去营造了一个温情的家,被孩子改变,向孩子学习,然后所有人共同身段柔软的完成一场成长。
这些小时候看的热闹,渐渐变成了教育的观点,温润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15年后,我们也和他们一起成长了,有了自己的事业、家庭和孩子。
今年春晚,他们被北京卫视邀请聚在一起包了顿饺子。
刘梅说她60了,要退休了,三个孩子要在圈里好好演戏、好好做人。
而我们一直会记得下面这个画面:
他们相遇的第一天,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变成了一个,刘梅特别高兴地宣布:
「幸福生活开始啦!」
- end -
今日话题 ▼
关于《家有儿女》你有哪些记忆?
如今的你,怎么样了?
到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