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今天分享菌为大家介绍一位默片大师,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1895年10月4日—1966年2月1日),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皮奎,美国默片时代演员及导演,以“冷面笑匠”著称。
他与卓别林存在于同一时期,在卓别林的光芒下被人遗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作品也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精品。
作为默片时代的领导者之一,巴斯特·基顿衣着与形象同卓别林有着很多相同点,这倒不是故意模仿抄袭,默片的潮流之下各路演员都在从其他对手身上发觉闪光点,有些相似之处很正常,巴斯特·基顿也有着其他人不具备的能力,下面细说。
今天分享菌看了他主演的默片《福尔摩斯二世》,作为他的几大知名作品之一,这部电影将他的实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福尔摩斯二世》是巴斯特·基顿自导自演的动作喜剧片,该片于1924年4月2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年轻的电影放映师为情敌背了黑锅,却在绝望之时从梦中走入银幕,化身为名侦探福尔摩斯二世惩罚情敌的奇妙故事。
在众多种类的电影海报中,分享菌最喜欢上图美国版的海报,这张海报最能将巴斯特·基顿英俊的相貌与刻苦的精神展现出来,《福尔摩斯二世》是一部只有45分钟的默片电影,一个无声的默片要把观众逗乐,喜剧包袱的设定与肢体语言的运用非常重要,在这部豆瓣评分9.5的高分电影中,基顿本人的牺牲非常大。如果是他导演别的演员来演这出戏,或许别人都不敢接。
影片前期基顿看到了情敌占了姑娘的便宜,一生气踩了自己扔下的香蕉皮,从设定上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基顿使坏不成把自己摔得够呛,观众明知道有人要摔,却没想到下绊子的基顿自己摔了,这种超乎想象的笑点不得不佩服基顿的构思。从演员角度来看,基顿这一摔真不轻,在背部摔了之后还故意扭了自己的脖子,为了喜剧效果真的敢拼,这点卓别林真的比不上。
而接来下基顿在火车上跑步和拉下水管的一幕更加惊险,虽然考虑到调速与借位这两种方法能降低风险,但那么大水龙头冲下来的感觉真是不敢想象。
这部电影分享菌最喜欢的两个点之一,就是下图中基顿睡着后进入了荧幕中,随着底下伴奏的变化,画面也在各种景象之前穿梭,这种完全不讲道理的搞怪方式现在的喜剧导演都不懂得借鉴。
分享菌喜欢的另一个点就是结尾处的追逐部分,基顿发现了情敌偷窃的事实,但对方人多势众,基顿在逃跑时偶遇帮手,坐在车把手上的基顿就这么过了很多个场景,真让人担心会不会摔倒。
本来坐在车把手上骑摩托已经很危险了,为了增加搞怪效果还让人往自己身上撒土,只能说真的命大。
大家通过分享菌上面的描述一定发现了基顿的电影风格,充满创意而又能吃苦,将喜剧电影融合动作元素,将喜剧的笑点增加了危险性。这种风格在其他影片中都没发现过,而基顿也凭借着自己的众多电影作品获得了1960年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电影的时长只有45分钟,为什么不找个时间了解一下巴斯特·基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