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一个14岁,一个15岁。一个来自广东农村的贫寒家庭,最初跳水的愿望是不想读书,要挣钱为妈妈治病。
一个来自大上海的体操世家,最初跳水的愿望是自己体质瘦弱,要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从而由最初的学习体操转而改行学习跳水。
因为跳水这个共同的梦想,来自广东农村,时值14岁的少女全红婵与来自大上海的15岁小姑娘陈芋汐,在东京奥运会10米跳台相遇相识。
从此,俩位还在懵懂的花季少女带着梦想和信念,怀着满腔热情,在东京奥运会跳水项目的10米跳台,开启了各自人生的辉煌之旅。
全红婵和陈芋汐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最初的志向各异,追求也不同。
然而,她俩最终还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梦想,分别带着南方乡村的泥土芬芳和大都市的现代多彩气息,走出华夏故园,去到异国他乡,走上奥运跳水10米跳台,尽情展示各自的花季年华和跳水才能。
小小年纪的全红婵和陈芋汐,伴随着期待和憧憬,顽强和拼搏,将梦幻般的青春与10米跳台交融。
由此,俩人灿烂的人生在此交汇,从此一举成名。在10米跳台上,各自将辉煌和荣光变成人生坐标,由此开启了各自美好的人生征程。
8月5日,一个平凡而又光耀的日子。这天,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14岁的全红婵以466.20分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本届奥运会的第33枚金牌。
决赛中,全红婵三次跳出满分,一时技惊四座,名扬世界,成为中国跳水队群星灿烂中的一颗耀眼新星。
而就在本次10米跳台竞技之前的7月27日,陈芋汐和来自北京的17岁姑娘张家齐搭档,夺得了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双双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再添金牌。
还沉浸在金牌辉耀中的陈芋汐还没缓过神来。一周后,她又接着在8月5日的女子10米台决赛中,和队友全红婵组成“双保险”,为中国队包揽冠亚军,再次以425.40分获得一枚银牌,在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奖牌榜上又添1银。
一金一银两枚奖牌在手,在确保这个项目的冠亚军被中国队所包揽的同时,也铸就了全红婵和陈芋汐灿烂的少年灿烂梦想。
看着自己手中一金一银两枚耀眼的奖牌,15岁的陈芋汐如释重负。手中的这两枚奖牌达成了陈芋汐“会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报效国家的誓言。
那是在参赛前,为感谢父母多年来对自己的支持和悉心呵护。
有一天,陈芋汐突然鼓足勇气,把多年深藏在心底的一句话讲了出来:非常感谢爸爸妈妈多年来一直支持我、关心我。今后,我会以优异成绩来报答您们,尽最大努力来报效祖国!
女子10米跳台项目是中国跳水队的传统强项。当全红婵和陈芋汐在东京奥运会上双双摘取奥运金牌,成为年龄最小的奥运冠军后,天才少女的美誉一时成了她俩的代名。她俩很快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少女之神。
年仅14岁的全红婵一跳成名,一时成为许多人心目中追逐的偶像。
由于她一心要挣钱为妈妈治病的孝心感动了不少人,迅速成为万千家长用来教育孩子的励志少女,同时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孝心乖乖女。
而来自大上海,同样是奥运冠军的陈芋汐,在全国公众中的影响热度似乎要逊于全红婵。
而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陈芋汐却是继吴敏霞、火亮之后,又一位在上海有一定知名度的世界级跳水冠军。
全红婵和陈芋汐,俩人年龄相仿,际遇不同,但都凭借着各自的努力和拼搏,登上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与全红婵励志逆袭的故事不同,陈芋汐却是出身在体操世家。祖父曾是上海著名体操运动员,父亲是体操高级教练,母亲是体育学院副教授。
论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全红婵与陈芋汐无法相提并论,也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但由于共同的志向将她俩汇聚到了一起,她们在奥运赛场上同时出彩,同时站在同一领奖台。
基于此,俩人的跳水生涯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在中国,年仅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多数还在懵懵懂懂中生活。
在家里,许多人还在父母和其他长辈的精心庇护下,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少年时光。
而全红婵和陈芋汐,却过早地品赏着艰辛和磨砺,小小年纪就懂得感父母,背负起为国家和民族赢取荣光的责任。
陈芋汐最早被父母带去练体操是因为身体不好,希望体操能够成为一剂良药,可以让她强身健体。
同时,也是作为体操世家的传承。父母希望在陈芋汐身止,能够看到体操世家职业生涯的赓续。
然而,陈芋汐最终却选择了跳水,从此走上了一条与祖辈和父母不同的职业道路。
尽管父母起初不同意,但由于陈芋汐的坚持和执作,父母还是尊重了陈芋汐的选择,并全力支持她在十米高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梦想。
陈芋汐在练体操前,一家人住在上海新江湾城,过着安稳舒心的生活。
陈芋汐迷上跳水后,为了让她能够安心在上海游泳馆训练跳水,减少从家里到游泳训练馆来回奔波的时间和劳累,父母就换了房子,搬到离训练馆最近的地方居住。
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给了陈芋汐无穷动力,成了她刻苦训练的“助推器"和动力源。
虽然是小小年纪,但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却深知父母的不易,同时也在内心深处萌发了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一定要刻苦训练,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感恩父母。
全红婵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恩,是要挣钱为妈妈治病;陈芋汐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恩,是要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两者的追求虽不一致,但目标却是殊途同归,都是爱心和孝心使然。
年复一年,春去冬来,两位青春少女都是在艰苦和搏击中坚持着、努力着、奋斗着。
全红婵的拼搏历程许多人己经知晓,而陈芋汐的奋争经历,还有许多人闻所未闻。
那是隆冬时节。有一天,陈芋汐在训练中感冒发烧。由于天气寒冷,她就告诉父母不想训练了,这时教练告诉她:明天吴敏霞姐姐跟火亮哥哥要到我们跳水队来,你要不要来?
陈芋汐一听,本来正感冒发烧的她又来了劲,马上兴奋起来。
作为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吴敏霞13岁就入选国家跳水队。有着25年的跳水训练经历,18年的国家跳水队生涯。
吴敏霞曾连续20次参加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世界三大跳水赛,累计获得世界级金牌20块,奖牌32块。直到2016年12月退役。
同样,作为中国男子跳水运动员的火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得男子双十米台冠军。在全国跳水锦标赛中多次获得金牌。
吴敏霞和火亮都是陈芋汐崇拜的偶像。听说吴敏霞和火亮要去自己学习跳水的游泳训练馆,本来正在感冒发烧,也显疲惫的陈芋汐马上告诉教练:我要去!
此后,陈芋汐一直以吴敏霞和火亮为榜样,坚持刻苦训练,不断顽强拼搏。
有人说,作为一个运动员,从领奖台下来的那一刻,就不再是冠军了,又要重新去奋斗,去拼搏。这话说得非常富有哲理。
不管是站在生活机遇的路口,还是伫立10米跳台的台面,全红婵和陈芋汐还只是少年。她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还很多。
她俩的年龄尚小,世界对她俩来讲,还很缤纷,还很灿烂。
她俩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也将会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出彩,不断焕发荣光。
不管是全红婵还是陈芋汐,对她俩来说,这个夏天的东京奥运之旅是一个路口,是一个起步,同时又是一个挑战。
生活已经为全红婵和陈芋汐亮起了一盏绿灯,但走向何方,去往何处,继续的辉煌和荣光都掌握在她俩的手里。
有人说,一块金牌可以照亮现实,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一个冠军可以证明现实,为自己坚定当初的选择,激发出心中最大潜力,从而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战。细细思量,这段话应该是说到了她俩的心里。
然而,现实向她俩展现的并不一定都是鲜花和掌声,更多的依然还是刻苦、艰辛和需要不断的拚博和奋争。
全红婵和陈芋汐己经发挥得很完美了,体现了咱们中国跳水的绝对实力和水平。
有全红婵和陈芋汐这样领军人物带头,大家都会把这份拼搏精神不断地传承下去。
奥运会期间,在看了全红婵和陈芋汐的比赛后,一些人曾感慨万千,由衷地说出心中的期待。
上述这番话,这个期待,应该也是许多人对两位"天才少女"的殷殷希望和寄托。
真心希望全红婵和陈芋汐在今后的跳水运动生涯中,能够向更多、更好、更高的运动目标进击和冲刺,为国家和民族赢得更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