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著述《道德经》时,十分辛苦。有一位年愈百岁却依然鹤发童颜,神清气爽的老翁见老子呕心沥血地在写书,心里很纠结,想不通老子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人生如白驹过隙,说不定晚上眼睛一闭,第二天早上就不再醒来,一辈子就可去了,有福不享,有肉不吃,何苦呢!自己一辈子游手好闲,不耕田耘地,依然吃五谷杂粮,不置片砖瓦,却居于高楼大厦。
老子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一个鹅卵石和一块砖头,问老翁说:“如果在砖头和鹅卵石之间任选一种,你是选择鹅卵石呢,还是砖头?
老翁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砖头了。”
“为什么呢?”“这个鹅卵石没棱没角,我取它没有用处呀,而砖头,好歹还有一点用处。”老翁指着砖头说。
“那么你说,是砖头寿命长,还是鹅卵石寿命长呢?”“自然是鹅卵石的寿命啦!”
于是,老子笑着说:“这就对了。鹅卵石寿命长人们不选择它,而砖头的寿命短人们选择它,不过是一个无用,一个有用罢了。”
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我们不用去管它。但故事中所阐述的道理比较深刻,却是真的,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不说別的,如故事中的老子,呕心沥血著述《道德经》,创立道家,因为对社会“有用”而流芳百世,成为世世代代国人学习的经典,并流传国外,被奉为哲学的经典。还有,“好事做了一火车”,身高不足1米6,牺牲时只有22岁的雷锋,因为对社会“有用”,对人民“有用”,他所铸就的“雷锋精神”,成为了我们世世代代学习的榜样。
当然,“有用”与“无用”是相对而言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说明都“有用”,只是有“大用”与“小用”之别罢了。如故事中的“砖头”有“大用”,可以砌出高楼大厦;故事中的“鹅卵石”也并不是“无用”,只是有“小用”而已,如铺路、砌墙、和砂浆等,都少不了它。
人生苦短,生命有限。但人总要有所追求才好,于个人来说,日子才过得充实、有意义,不会白活一世;于社会来说,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使社会不断进步。因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人不可能都有“大用”,对于我等芸芸众生来说,有个“小用”就ok了。但千万不能使自己“无用”,更不能使自己“有害”,一个人如果成了“害群之马”,那么这个人不仅“白活”,而且会“遗臭万年”的,这样的人生就不好了。
因此,我希望人人都能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在这个前提下,努力争取使自己有“大用”。但千万不能使自己“无用”,更不能使自己“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