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中国电影界,夫妻同是演员的情况有不少。
但是,夫妻同为导演的情形却不多。
而夫妻共同合作,联合执导多部经典的主旋律电影作品的例子就更是鲜见。
李前宽和爱人肖桂云就是堪称凤毛麟角的一对导演伉俪。
夫唱妇随,两人通过一部部历经细致打磨和时间推敲的优秀作品,演绎了一段响彻中国电影界的“导演夫妻店”传奇。
在其精诚合作三十年间,身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他们成就非凡,为电影奉献了最好的年华,联合导演了数部曾经风靡影坛的佳作,共同在国内影坛叱咤风云数十年,其作品甚至成为了主旋律电影的风向标。
说起与电影结缘,这得从他的前半生开始。
科班出身·不忘初心
他生在北方,长在北方;在北京求学深造,在东北长期工作与生活。
这是一个北方人的北国长成记。
原籍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的李前宽,1941年1月4日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的一户汉族家庭。
读完中学后,他考上大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学习。
1964年,时年23岁的李前宽怀着一腔热血与抱负,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逐渐接触电影背后的创作点滴。
在长影的最初岁月里,这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处在和国家和民族同命运的浪尖上。虽然无法改变世界,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骨子里对于专业的执着热爱和不懈追求。
十多年的磨砺与积累,恰好给了这位厚积薄发的电影工作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准备条件。
直到1977年,36岁的李前宽才正式有了作品的产出。
当年,作为助理导演,他参与的悬疑电影《熊迹》走向人们的视野。
两年后,时任助理导演的他参与完成了剧情电影《瞬间》的摄制。
不过,这时的他还主要是协助导演进行电影的主创工作,而题材也比较迎合当时的电影潮流。
大器晚成·伉俪携手
进入20世纪80年代,春风吹满大地,李前宽的事业春天也来了。
年已不惑的他开始独当一面,成为了正式的电影导演。
从这时候起,他便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电影的理解与艺术的塑造进行彻底的实践。
也从这时候起,他开始了与妻子肖桂云长达30年的“创作蜜月”,联合执导了近20部电影、电视剧作品,历久不衰,共同支撑起中国电影界一道罕有靓丽的“夫妻导演风景线”。
他能把握方向,她更专注细节,他们结合各自强项,亲密无间,恰当分工,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在1982年至1988年间,他们一起导演了6部剧情电影,几乎平均是1年1部,为荧幕上先后献上了《佩剑将军》、《甜女》、《黄河之滨》、《逃犯》、《田野又是青纱帐》、《鬼仙沟》。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6年,他们这一年有两部影片出炉,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丰收年。
随后,这对勤奋的夫妇迎来了一个黄金期、高光期。
这一阶段里,他们的事业发展可谓是行云如水,渐入佳境,荣誉纷至,好评如潮。
1989年,二人努力将事业推向了第一个高潮,成为了优秀电影的输出人,站在了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高领奖台上。
在这一年,李前宽和妻子肖桂云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转向执导历史电影《开国大典》。
时间证明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这次勇敢的“冒险”,令他们俩喜出望外,一炮打响,大为成功。
这部主旋律作品既被叫好又被叫座,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双认可,于1990年摘得了四个极具分量的大奖:
- 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 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故事片奖)
- 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 广播电影电视部1989—1990年优秀影片奖
正是凭借此片,他们一举奠定了其在国内电影界的不可撼动的地位。
接来下,他们并不满足眼前而停住脚步,继续巩固高效而臻于巅峰的状态,再接再厉,主攻历史和战争题材,打下又一场“漂亮仗”,制造出第二波高潮。
1991年前后,知天命的李前宽与肖桂云风尘仆仆地执导了战争电影《决战之后》(上下两部)。
这部电影延续了大格局的恢弘气度,却又不乏细腻的精心刻画,受到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也为年已五旬的老李赢得了两项沉甸甸的荣誉:
- 第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
- 第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人到中年后,有人仍然宝刀不老,老李显然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52岁那年,他与妻子合导了又一部可圈可点的大片——《重庆谈判》。
这部历史电影艺术地再现了几十年前的风云篇章,也为这对笑傲“战争片”江湖的夫妇收获了两个不同凡响的奖项:
- “华表杯”政府优秀影片奖
- 第十七届百花奖优秀影片奖
54岁那年,老李再度迎来了一个丰产年。
这一年,他和妻子先是合导了一部历史电影,名为《七七事变》;后又联导了一部剧情电影,名为《金戈铁马》。
而后的三年,他们相继共同导演了一部战争电影与两部剧情电影。
这部战争电影名为《红盖头》,以抗战为背景,运用小人物视角,讴歌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另两部剧情电影分别是《旭日惊雷》和《世纪之梦》,继续体现了夫妻二人最初对于电影的兴趣回归。
进入21世纪后,最初两年,他们共同导演了较少涉足的电视剧,而这部战争题材的作品就是《抗美援朝》。之后,他们趁热打铁,又邀请一批国外演员,拍出了电影《朝鲜战争》,再现这一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亚洲大事件。
再后来,他们较少拍战争类型的影片,开始拓宽戏路,涉猎其他题材的电视剧领域,先后合导出古装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和古代传奇电视剧《苍天圣土》,一改之前的风格。
在老李七十岁的时候,他仍然奋战在电影工作的一线。
这年,他与夫人联合拍了一部传记电影,主要讲述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童年往事。
这么多年,他们心无旁骛,一身正气,坚守创作初心,与共和国齐奋进,与大时代共同频,挥洒了燃情青春与无尽热血,成就了大银幕上的“大美情怀与电影记忆”,铸就了一个时代的电影辉煌。
在光影之外,他们一道用彩墨留痕,绘画美好!
俗话说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而这句话放在这对有着共同志趣的导演夫妻身上,可以形容为:男执女导,效果真好!
两人相濡以沫,举案齐眉,比翼双飞,在事业上并肩奋斗,互相成就。
可以说,老李的功勋章上有着老伴肖桂云的一半功劳。
功成名就·誉满神州
在神州大地上,老李的名字已经和中国电影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
这位给人以亲和、洒脱个性的国家一级导演,凭借自己的擅长,不仅为中国影坛留下了不少大题材的史诗级作品,还奉献出一些平凡人物的生活影片。
在一个个考究的场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场面、一幅幅感心动情的画面背后,他往往会通过作品带给观众令人难忘的气魄、唯美的诗情画意与值得细品的哲思。
耕耘一分,收获一分。
58岁时,老李由于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卓著贡献,被吉林省府颁发“世纪金奖”,尽展无限荣光。
61岁以后,他多次被盛情邀请出席各大影坛盛典,并先后担任第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副主任、第2届中加国际电影节荣誉主席等荣衔。
64岁时,正逢中国电影百年诞辰之际,他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奖,他的名字入选中国电影博物馆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五十位电影艺术家之列。
荣誉满身,褒奖加持。
而在他临近68岁的时候,被推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临近72岁时,成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临近74岁时,被授予“美中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 ;74岁时,当选为中国影协第6届副主席;75岁时,当选为中国文联第10届荣誉委员。
不止这些,他身上还曾兼职着更多的社会职务。
从学有所成的大学生到在电影世界里独步天下,他成为了一个让单位视作骄傲、令其母校——北京电影学院引以为豪的电影人。
宽阔的电影天地里,他记录了一个时代,定格了一种品格,保持了一种含有的持续式前行姿态!
80岁时,这位于光影中追梦一生的电影人走完了自己的璀璨人生。
华章永存,向他致敬!
作者:汤学习|原创作品
欢迎关注,持续提供不一样的内容!
欢迎评论,发表您对本内容的看法和意见!
(完)
参考资料:
1、百科词条
2、《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评
3、《电影文学》评
【注】文章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供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