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文|程小亦(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如果一旦船离开了岸,还会回来吗?”“当然了,因为船的归处只有岸。”《紫阳花日记》渡边淳一
前几天,某社交平台上发起了《精神出轨该不该离婚》的话题,3021.7万人参与讨论。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该”,精神出轨了,肉体留身边也没什么用了。
但如果,有一对夫妻,妻子在背地里偷偷记录着丈夫的出轨日记,那这样的“肉体”在家庭角色的扮演中会是怎么样的尬与惑呢?
《紫阳花日记》讲述了丈夫省吾经营着一家私立医院,妻子志麻子是贤惠的全职太太。然而,看似平静的生活却暗流涌动,夫妻俩早已分房而居。一天,省吾无意间发现妻子藏着一本紫阳花封面的日记本。妻子周密地记录了丈夫的外遇,平时却未显露半点痕迹。省吾顿觉压力重重,却决心绝不主动招认。夫妻间斗智斗勇的战争正式开始。
渡边淳一,生于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后在该校任骨科讲师。多年后弃医从文,1970年以《光与影》获得第63届直木奖,1980年以《遥远的落日》获得第14届吉川英治文学奖。代表作有《失乐园》、《紫阳花日记》、《钝感力》等。
如果说《失乐园》演绎了爱情的理想版,那么,《紫阳花日记》展现的便是中年情感的现实版,爱情为何没有在最美的时候凝固与永恒,而是在现实中磨损与流逝?
紫阳花,又名八仙花,产于日本,在短短的一个月花期当中,颜色多变。前一天夜里,还是纯白的绣球花,到了第二天早晨,就变成了由红、绿等各色混合的花。
“紫阳花”是文中女主人公的日记本的图案,作者用了“紫阳花”代表了文中男女主人公在遇到情感危机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走向,据说这本书小说引起了日本妇女的游行,因为在日有很多女人婚后都是全职,所以书中“偷窥日记”“小三”“婚外恋”“师生恋”引起了一阵波澜,那么现象背后的本质就更有必要去撕开,本文将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走向,来解读关于中年夫妻的尬与惑,去除人设标签找回婚姻中的自我,别让标签遮住了婚姻的未来。
中年夫妻的尬与惑: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自不同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处说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我心里,幸福的家庭就是儿女绕膝,夫妻恩爱,日子过得平凡且富足,但事实上,现实中很多夫妻在外人看来都是都很“恩爱”,其中冷暖自知。
在《紫阳花日记》的主人公川岛省吾和志麻子是一对夫妻,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住在东京一所高档社区,丈夫经营着一家医院,妻子是一位全职妇女。两人育有一儿一女。从表面看起来,他们非常幸福,但背地里全是矛盾。
妻子志麻子在书中一共写了97封信。记录了她与丈夫婚姻中的点滴,婚后的子女教育问题和自我的疑惑,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丈夫出轨的事实,志麻子通过日记写下自己对丈夫日常行为的体会和心得,一次偶尔的机会,丈夫发现了这本"紫阳花日记"。于是,丈夫川岛省吾隔五差五制造去翻看日记,窥探妻子对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明智的妻子并没有说穿,而是在日记里偷偷写下这一刻。
文中作者采用了诸多的心理描写,妻子主内: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丈夫主外:负责经营自己的事业,每月固定提供生活开销,看似波澜不惊的婚姻生活,却在丈夫的出轨之后,激起了妻子心中的涟漪。
做女人要有志气,我绝不原谅。
(一)中年夫妻的尬
女方:志麻子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了不影响丈夫的休息时间,与丈夫分床睡觉,有了孩子之后的一堆家庭琐事,逼着她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位女性角色,每当她照镜子时,她发现自己的身材、面容已经大不如从事了,自卑感油然而生,孩子长大之后,夫妻间的私密话也不再有,甚至渐渐变成隐形的陌生人。
一般夫妻结婚十年后,夫妻 之间就会没什么话了。丈夫只会说些“吃饭”“洗澡”“睡觉”等最简单的词,发子则会回答些“好”“什么”之类的,以前拥有的那些浪漫氛围也就荡然无存了。
中年女人的尬就是放不下的自己,却又不得不继续扮演家庭中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在角色转换中很难顾虑到自己的未来之路该何去何从。
男方:省吾在自己经营的医院里和自己的下属香田诗织在一起,为她租了一套公寓,每天都找各种藉口去和诗织约会,他觉得男人喜欢年轻女孩的身体是应该的,偶尔出轨并不代表着自己要放弃原有婚姻。
中年男人的尬就是在看似平凡的婚姻生活中却有着不安份的内心,一边想扮演好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一边又想挑战新鲜刺激的婚外生活。
(二)中年夫妻的惑
女方:志麻子发现了丈夫的婚外情之后,把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在自己的日记本里,通过丈夫的偷窥日记,让我们看到了女方的隐忍,面对丈夫出轨了,自己心里有怨言:一家子的一日三餐都是她负责,还要沏茶,切水果给丈夫,你却背着她花重金给小三租房子,买首饰,自己该何去何从?如果离婚了,以自己的现有能力是没办法支撑起生活的,更何况还有孩子的抚养权,如果不离,自己又该如何假装继续生活下去呢?可是自己又摆脱不了内心的阴霾。
心里的某个地方探寻着再次回到丈夫的身边的路,可是,周遭被浓浓的雾气所遮住,前方茫茫不清,觉得希望暗淡,只能呆立不住。
男方:省吾在被妻子发现自己的出轨事实之后,还觉得跟所有男人一样会适可而止,不会轻易与现有家庭决裂,是妻子想多了,妻子也离不开自己,现在家里的开销都是自己在承担,所以省吾并不担心会有很大的反应,而横在他心中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衡量好家里与家外的双重关系,在既可以拥有“三儿”的日子里,也可以照顾到妻子的反应。
“男人总觉得在外面搞个把女人算什么,对吧?女人可不一样,女人比男人有洁癖,说不高兴就不高兴。不像我们男人是暧昧的产物,尽管不高兴,但是还得自己找台阶下。”
在诸多的婚姻当中,真正和谐、平等和均衡的关系几乎是不存在的,总有一种微妙的奴役存在着,甚至有一种食物链存在着,总有一方处于被奴役、被压榨和被啃食的地位。
中年夫妻的尬与惑或许是每一对步入婚姻中的男女性都会遇到的事,所谓生活就是一半是惊喜,一半是惊奇,每个人单身时都希望走进婚姻的围城,但当我们踏入围城之后会发生其实婚姻生活是需要经营的,也需要面对的,毕竟新鲜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会过去的。幸福的家庭总是何其相似,不幸的家庭总是各有各的不幸,那么我们如何在出现的“瑕疵”婚姻中看待自己身上的每个符号呢。
中年夫妻身上的标签: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代表的符号
小说的背景是在日本,日本的工资水平比较高,一个人的工资足够养活一家;日本是一个男权主义的国家。
日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日本民众受教育水平之高在世界范围都是有名的,因此,日本的家庭主妇一般都是高学历。
很多女孩子辛苦上大学,结婚后成为家庭主妇按照她们的说法就是:
“之所以考上名牌大学,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不然,文化程度不高或是成绩平平,将来如何去帮扶丈夫?如何去培养子女呢?”
日本对家庭主妇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保护,在日本夫妻中有一方辞职做家庭主妇/夫,缴纳的税金会少很多,所以日本家庭主妇多。
心理学上,有个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
看完整部小说,除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走向之外,还包括文中志麻子的3位女性朋友对婚姻对夫妻生活剖析,省吾及其朋友,她们之前对待婚姻对待感情的看法几乎吻合了省吾的观点,书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感受的就是每个人身上的标签,由此形成的一种世俗落差。
一、妻子志麻子身上的标签:家庭地位男尊女卑,中年家庭主妇,毫无收入来源
从日本的国情看,男尊女卑的社会形态一直存在,所以文中志麻子没有任何收入,家庭的所有开销都来自于丈夫一个人承担,志麻子负责孩子的一日三餐,管理孩子的学业,生完一胎女儿,还要配合丈夫测量体温追生男孩,没生男孩怕婆婆有意见,丈夫和她过生活纯粹是为了生男孩的任务,丈夫回家还要给他端茶倒水从这点可以看出志麻子的奴性思想。
我们这些全职太太的生活来源主要依丈夫,因而处理和丈夫的矛盾时,投鼠忌器,顾虑很多。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权是掌握在他手里的。 由于他的一个决定,我们就可能发生各种变化。我就像在激流中漂浮的一片树叶一样。 不过,树叶也有树叶的骨气
后来因为丈夫在外有“三儿”,志麻子开始忍受着这一切,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全部记在一本印有紫阳花日记本里,对丈夫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
就如书中所言,在一家报社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主女职业”栏里填“乐”字“婚姻生活”栏里填“忍”字的主妇最多,这里所说的主妇们,表面上举止文雅,粉饰出幸福的神态民,而实际上都有主妇的烦恼。
一个志麻子影射出了在日本甚至在中国的成千上万个家庭主妇的现状,看似乎幸福的全家喜乐场面,其实大多数都在忍的过程中。
二、丈夫省吾身上的标签:出轨男,成功男人,家庭中的主干人员
丈夫省吾经营着一家医院,每月固定给妻子家庭开销,他觉得即使妻子知道他外遇,她也不会选择离婚,因为离婚对于妻子来说就意味着没有生活来源,这也让他的行为越来越过份,经常找各种藉口外出约会。
就像省吾同学村濑所说的,但就觉得有什么地方,缺了点什么?想寻找点刺激的东西、能让人刺激的东西。
丈夫从日记中发现妻子已经知道他外面有人的事实之后,他却以一种“不捅马蜂窝,蜂也不会来蛰”的心态,觉得只有在这种不即不离的状态下生活,才是最佳方法。
从省吾和志麻子俩人身上的标签,可以看出这是日本婚姻中夫妻双方的代表性人物,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标签,这个标签会伴随着自己一辈子,有的人因为身上的标签原因而开始放纵自我,比如省吾等人,他们觉得不论妻子多时尚,多漂亮作为男人都会寻找一些刺激,无可厚非;而有的人则因为身上的标签而开始停滞不前,比如志麻子她觉得只照顾好孩子,照顾好丈夫,照顾好公婆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而我却觉得,每个人身上的标签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你想要怎么样的人生,你得自己决定,标签就像衣服一样,随时可以脱掉换一件新的衣服,而不是把它当做一种身份,牵绊着你一生。
别让标签遮住了婚姻的未来:撕去标签,重新找回自我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志麻子去省吾的“三儿”香田住宿开诚布公,后来她为了报复丈夫的行为,她与大学教授清源光彥相好了。
志麻子遇见了自为你的爱情,不仅整个人容光焕发,对丈夫更加吐槽了,甚至不怎么搭理丈夫,以致于丈夫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他一直觉得自己找三只是为了刺激,不会因此而选择告别现有家庭,但妻子找三的事情却一直让他耿耿于怀,他觉得妻子太单纯了。
电影《失恋33天》上那个老奶奶说的话吗?“以前东西坏了总想着去修,现在的东西坏了却总想着去换”。
事实证明,换来的东西还不如修回来的东西好。后来省吾被香田抛弃了,志麻子因为教授的一句话:“等一会儿我和太太约好了见面,”让她意识到自己只是个男人感情中的替代品。虽然她很伤心却对教授念念不忘,衣服店里的女老板一句话点醒了志麻子,“不管你如何专心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小说的最后,男女主人公撕掉了各自的标签,省吾开始每天很早就回家,也开始关心起妻子来,累了就靠在妻子的肩上休息;志麻子送给了丈夫最喜欢的车模型,她觉得看着一家四口儿女欢乐的场面,这样的家就是自己唯一的安居之地。
如果在那之前还有另外一个自我存在的话,我就是找到了足以唤醒自己青春的方法。
志麻子意识到了,是自己因为害怕动摇了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家庭,才去找另外一个渴望被男人爱的自我,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世界。双方如果能够更宽容一些,多一些理解,将直接决定着家庭的幸福程度。
记得有一个记者曾经采访过黄磊,对于结婚久了,夫妻成为亲人的事情是怎么看的。黄磊当时说:“我反对这个观点,在我看来,夫妻应该一辈子就是恋人,情人,这不可能变成亲人。”
网上曾经流行过一句,很多人结婚成了家,从此就再也没有了自己的家。所谓的家就是在无论经历过多少岁月的洗涤,婚姻中的男女双方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立场。
《紫阳花日记》短短三百余页让我从中看到了中年夫妻的隔阂和芥蒂,是什么让妻子越来越讨厌丈夫,是爱还是恨?我觉是志麻子是因爱产生恨,而省吾找“三儿”是婚后的平淡,还是每个人潜藏在心底的那份“刺激”,我却觉得,是历经十余年婚姻的平淡,夫妻间的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的,导致想找人倾诉,其实在他的心里,妻子还是他身后最后的港湾。
电视剧《前半生》中,陈俊生离婚后娶了“三儿”跟贺涵吃饭,陈俊生苦笑了一下,他说:“是自己错了,折腾来折腾去,发现日子过得还不如从前”。陈俊生这才意识到是他自己的问题,离婚又再婚,然后结果还是过得苦不堪言,反而又很怀念罗子君。
陈俊生也曾跟罗子君说过:我后悔了,我想要回到从前的从前。他眼中的从前就是他过生日,有平儿和子君的从前。
从《紫阳花日记》到《前半生》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激情永远都只是暂时的,平淡的婚姻很真实,却也最温暖和富足。
就像书中所说的,夫妻之爱,还不如说是人类之爱的一种境地,也可以说是那种互相照顾的感觉。
深以为然。
《紫阳花日记》能够成为畅销书,也正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影射出了中年夫妻的尬与惑, 却也能从这对夫妻的平淡如真的婚姻生活里找到一点共鸣,那就生活始终是自己的,你想要怎么样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那么心中幻想的“刺激”的生活到头来还是淡如水,所谓真正幸福的婚姻就是能够在平淡如水的婚姻生活里找到一点不平凡的触动和自我内心的和解吧!
参考资料:渡边淳一《紫阳花日记》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
往期文章欣赏:
心理学分析|以《一件小事》为例,浅析人物的自我修养及现实意义以svr 理论建立亲密关系,用2步法和归因模式提高亲密关系满意度从人物、场景设定、情感3方面解读《一小时的故事》及现实意义从莫泊桑经典小说《项链》中,看“潜文本”如何植入故事?仰望曙光,逆境成长|《唐的赎金》:生命的真相,唯有爱才能破解《最后一片叶子》:捕捉灵魂亮点,让人性之花在夹缝中绽放以爱宽恕,点燃希望之梦|《一百条裙子》:一个孤独女孩的蜕变史多元化情感升级|《胖子和瘦子》关于关系疏离与自我价值的反思打破局限,生而改变|《挂在脖子上的安娜》:浅析安娜迷失的真相诠释自我塑造与展现|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浅析《沟通的艺术》心理学分析|以《孔乙己》为例,浅谈人物的自我修养及现实意义贫民窟爱情启示录|《麦琪的礼物》:回望生活,探寻爱的层次之美审视隔阂|《我家来了个怪外婆》:重塑人文关怀,窥探幸福真谛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您的关注!
作者:程小亦 85后榕城女子,心理学爱好者。书里看人生,影中品百态,笔端抒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