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一、概况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又名丝连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思仲等,属落叶乔木,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杜仲科杜仲属。在地球第四纪(距今200多万年以前)冰川侵袭时,欧亚及北美大陆的众多杜仲植物相继灭绝,只有我国中部由于复杂地形对冰川的阻挡,使少数杜仲有幸保留下来,成为世界上杜仲的唯一幸存地。所以人们把我国的杜仲称之为“活化石植物”。直至1896年杜仲才被引种到欧洲,1899引种到日本,1906年引种到俄国,以后又相继引种到法国、美国、韩国、朝鲜、德国、匈牙利、印度和加拿大。其中引种面积最大的是前苏联,1931年开始在黑海附近和北高加索进行大量引种栽植,试图解决当时其国内硬性橡胶资源缺乏的问题。此次引种获得成功,所栽植的15年生杜仲高长达6米以上,胸径15~30厘米,每年单株结实量达20千克,且经受住了1940年冬季-40℃严寒的考验。
杜仲在国内大多数分布在华中和西南暖温带气候区内,其分布区大体上和长江流域相吻合,即黄河以南,五岭以北,甘肃以西。杜仲的中心产区在陕南,湘西北、川东、川北、滇东北、黔北,黔西、鄂西及豫西甫等地。目前除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及贵州有成片自然分布外,北京、安徽、福建、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及吉林都已进行规模性引种,并取得了成功。但从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引种情况看,树木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较多,这可能与当地气温过高、空气湿度过大及土壤偏酸性有关。从上述自然分布及引种情况来看,杜仲耐寒性强,而温度偏高却往往是杜仲分布的制约因子。
资源调查发现,杜仲在全国的分布面积超过300万亩,其中栽培占绝大多数,野生杜仲数量极少,很多地区原有的成片野生杜仲现已消失,野生杜仲濒临灭绝;杜仲虽然为单科单属单种植物,但其形态、结构甚至胚胎类型都出现了变异,如树皮具有光皮、浅纵裂、深纵裂和龟裂4种类型,且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如贵州遵义、湖北郧西等地以深纵裂型分布较多,湖北慈利则以光皮型较多,陕西略阳则四种树皮类型均存在;在杜仲的利用方面,已不仅仅局限于剥皮药用,保健品、饮料、调味品、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也已利用了部分资源,但附加值不高,大量杜仲资源的充分利用还要依赖杜仲胶的开发,部分杜仲产区已建成了粗胶厂,并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
二、药用价值
杜仲性味甘、微辛、性温,补肝肾,强筋骨。现代中医药学的研究,也证明了杜仲是有强身壮骨作用。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把人参、杜仲并列为补品,并认为杜仲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天然降压药物。陕西省杜仲临床观察协作组认为,杜仲治疗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降压的同时,有明显的症状治疗。
杜仲还具有安胎、利尿、抗菌作用。因此可制成多种中成药、汤剂、膏剂治疗疾病。
近年来,通过对杜仲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杜仲树皮和叶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尚有维生素b2和微量的维生素b1,以及铜、铁、钙、磷、硼、锌等13种元素,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说明杜仲的营养丰富,可以制成保健饮品(口服液、保健茶、药酒、可乐等)。适当服用能够预防疾病,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杜仲的新芽嫩叶可作蔬菜食用,爆炒、凉拌、汆汤都味美可口。《本草纲目》记述,杜仲嫩芽作蔬菜,可祛风毒脚气,久积风冷,肠痔下血等功用。杜仲花清香四溢,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三、药理研究及应用
1、化学成分
杜仲各部位的化学成分类别基本相似,主要含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甙类、挥发油、多糖 、氨基酸、有机酸、甾醇、磷脂、维生素、微量元素以硬性胶等。以木脂素和环烯醚萜甙类研究为多,各种衍生物有20余种,尤其是松脂醇二葡萄糖甙研究最多,详见表1。
表1 杜仲的化学成分
木脂素类 | 化学成分 | 根皮 | 茎和茎皮 | 枝和枝皮 | 叶 | 果实种子 |
松脂醇二葡萄糖甙 | + | 0~0.55% | + | + | + | |
丁香脂醇二葡萄糖甙 |
| + | + | + |
| |
橄榄脂素 |
| + |
| + |
| |
杜仲素a、b |
| + | + | + |
| |
环烯醚萜甙 | 桃叶珊瑚甙 | + | + |
| + | 9%~20% |
筋骨草甙 |
| + |
| + |
| |
京尼平甙、酸 |
| + | + | + |
| |
挥发油 |
| 鉴定49个组分* 己酸占10.1% |
|
| 鉴定35个组分**二乙呋喃基丙烯烃占31.4% | |
多糖 | + |
|
|
|
| |
必需氨基酸 |
| 17种 |
|
| 15种 | |
β-胡萝卜素 |
| 2.14 |
|
| 1.93%(11月) | |
胡萝卜甙 |
| + |
|
| + | |
白桦脂醇 |
| + |
|
| + | |
氨原酸 |
| + |
|
| 落叶时达5% | |
脂肪油 |
|
|
|
|
| |
总磷脂(ppm) |
| 121.7 |
|
| 20% | |
杜仲胶(%) | 10~12 | 6~10 | 10~13 | 3 | 15~27 |
注:酸4,醇12,醛9,酯4,酮3,内酯1,芳族16 ··醇7,醛4,酮2,酯2,酚1, 芳族18 未标“+”处表示未见报道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贮存期的样品中降压有效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发现日本引种采收的树皮中含量普遍低于国内原产。然而国产杜仲本身也表现生物多样性,甚至有的地区杜仲根本不含此种成分。因此,选择优良种质并加以保护十分必要。《清宫医案研究》中光绪、慈禧的药方经常标明用“川杜仲”,看来讲究杜仲道地药材 很有科学道理。杜仲胶为反式异戊二烯的聚合物,产生于皮层的丝状细胞,当分泌产生的橡胶颗粒不断充溢细胞腔后,细胞器也就解体,仅存纤维素细胞壁。当折断某一部位时,见到的“白丝” 即是此种死亡细胞。
2、药理作用
(1)强壮作用 叶和皮煎剂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延长-3c生存时间及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增强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力,减少自主活动次数,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2)对心血管的作用 生药煎剂及松酯醇二葡萄糖甙和丁香脂二葡萄糖甙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叶中所含的iriodendrin,asperoside和syringin为血管紧张素和camp的抑制剂, 并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此外,水溶性硅的含量高达1580ppm,钙的含量亦很高,都可能参与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3)免疫增强作用 杜仲多糖能兴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但对体液免疫系统似无明显的影响。此外,木脂素类和环烯醚萜甙类成分还具有抗补体结合活性。
(4)枝叶水浸膏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3、杜仲的应用情况
表2 中日两国杜仲应用专利情况表
时间 | 国名 | 专利项目名称 |
1986年 | 中国 | 涡流压碎机提高杜仲叶胶得率3% |
1986年 | 中国 | 杜仲叶袋泡茶生产工艺 |
1988年 | 中国 | 天然杜仲硫化橡胶生产工艺 |
1990年 | 日本 | 杜仲叶、皮、根粉作为鸡饲料添加剂,生产低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鸡蛋白。添加2.5%杜仲叶粉喂饲鳗鱼获得增产 |
1992年 | 日本 | 杜仲果实中杜仲甙类(环烯醚萜甙的三聚体四和四聚体)作为新药 |
1992年 | 日本 | 环烯醚萜甙的提取工艺 |
1992年 | 日本 | 复方杜仲减肥茶(另有产品杜仲一拉罐饮料) |
1992年 | 日本专利两项 | 松脂醇和二葡萄糖甙及丁香醇二葡萄糖甙的组织培养技术 |
1992年 | 日本 | 松脂醇二葡萄糖甙的提取工艺 |
1992年 | 日本 | 血管紧张抑制剂的提取工艺 |
四、杜仲饲料的研究
杜仲,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其性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能。现代药学研究,杜仲主要化学成份为山奈醇,咖啡酸,绿原酸,还原糖,杜仲胶,桃叶珊瑚甙,脂肪油。还含有氨基酸,叶黄素,维生素,维生素等物质。杜仲叶和皮开以为动物饲料添加剂民间有采食杜仲叶,皮研碎喂养家畜家禽的沿习,对产仔,产蛋,促生长效果显著。国内畜牧及水产科技人员也对杜仲的叶和皮作动物饲料进行开发研究,已取得显着成果。
1、作营养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
(1)喂牛:用杜仲叶喂育肥牛,日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6.3%,饲料利用率提高10.2%,经济效益提高12.8%,用适量杜仲叶饲菜牛,牛增重率提高7—8%,牛肌肉呈深红色,色泽鲜艳美观,肉质肌纤维细嫩,肉香味加浓母牛添加适量杜仲叶,促进母牛按规律发情,孕牛饲食杜仲叶,有保胎安胎作用,提高繁殖率,同时胎儿发育健壮犊牛成活率提高。据嵇万清报导,自配的增犊散(杜仲,菟丝籽等)作母牛精料掭加剂,经试验50头母牛(对照组5头),在同样胎次,同样生活环境和饲养方法情况下,试验组产犊率比对照组提高16.2%。
(2)喂羊:用杜仲叶或皮喂羊,增重率可提高8.5—12.3%,饲料利用率提高12.3—15.7%,饲喂杜仲的羊肉呈深红色,肉质鲜嫩,羊腥味降低,肉香味增加。绵羊饲料中添加10—15%新鲜杜仲叶,羊毛增产率提高4.5~6.3%。毛的优质率提高3.5—4.2%,经济效益提高9.8—12.6%。
(3)喂鹅:在肉鹅青饲料中添加10%嫩杜仲叶,增重率提高8.3%,肉质品质得到改善。
(4)喂蛋鸡:据王介庆报导,在蛋鸡饲料中添加5‰杜仲皮颗粒,经122天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产蛋提早0天,产蛋率提高6.%,蛋黄色泽较对照组深;据其另一个试验,在麻鸭饲料中添加5‰杜仲皮颗粒,经122天试验,试验组比对照组产蛋提早8天,产蛋率提高8%,蛋个体较对照组大,且蛋黄色泽深,而且,使用杜仲皮颗粒的蛋禽体格健壮,抗病力提高。
(5)喂鱼:据欧阳庆福报导,在草鱼的青饲料中加5%碎杜仲嫩叶,鱼的增重率可提高8.5—9.2%,饲料利用率提高10.5—13.4%,饵料系数降低6.2~7.3%,经济效益提高2.7~15.3%,而且草鱼的腹脂明显减少,肌的土腥昧降低,香味增浓。据日本大学药学部高桥教授,做了多次实验,用加2.5%杜仲粉(中国产)末的混合饲料来喂养鳝鱼,使蛋白质胶质得到改善,其烹调后味道可与天然鳝鱼相媲美。
2、杜仲作为动物保健品杜仲可补肝肾,防止因肝肾不足而引起的腰脊疼痛,具有强筋骨,治四肢风湿弊痛,可防止母畜肾虚胎动和产前腹痛,增强公畜禽性功能;增强细禽抗病能力。
五、杜仲饲料的生产应用
按照中草药的性味、功能与有效成分分析,经过实验,设计新方,开发新产品或新剂型。饲用中草药剂的技术步骤(以商品生产为例)一般为:调查信息——处方设计——方药分析——制作剂型——小样试验——扩大中试应用——完善技术资料——申报批文——投放市场——产品定型——创立品牌——产品深开发。
1、家禽杜仲饲料生产方法:
①用玉米粉、杜仲叶粉等多种原料粉充分搅拌均匀混合后造粒而成。实现了杜仲叶药物成分、营养成分在生物链循环过程时在禽内,禽蛋内的积蓄,使每千克禽肉内含有绿原酸≥5.6mg,杜仲生物碱≥8.2mg,杜仲甙≥10.3mg,蛋内胆固醇较常规降低20%以上,适于饲料厂推广技术、禽产品是人人皆宜的保健食品。
②按以下百分比配伍:玉米 42-36,小麦18-20,豆粕9-11,棉仁粕5-6,菜子粕 5-6,秘鲁鱼 4-1,酵母4-1,膨润土2-4,骨粉2-7,石粉5-7,食盐0.3,防霉剂0.1,预混料0.9,杜仲叶粉2-4;将上述配伍原料置入储料槽均匀搅拌后经造粒机造粒、包装。
2、牲猪杜仲浓缩饲料生产方法:
①用豆粕等十多种原料与20目鲜杜仲叶在40—60℃烘干后粉碎粉剂充分搅拌包装而成,实现了杜仲叶所含药物营养成分通过生物链循环环节积蓄在牲猪体内,使每千克肉含有杜仲生物碱≤30mg,绿原酸≤25mg,杜仲甙≤42mg,是一种新的肉食品,适宜饲料行业推广技术,其肉食产品为老少皆宜,保健肉食产品。
②取百分比为:熟豆粕 60-68,棉仁粕8-4,菜籽粕3-4,酵母5-3,秘鲁鱼粉5-6,骨粉 8-3, 石粉i-2,食盐3-l;防霉剂0.1,鱼油l-2,预混料2.9,杜仲叶粉3-4,将上述组份的混配料在储料槽内充分搅拌均匀混合、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