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品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当童年已经远去,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哪些印迹?回忆起来,也许就是一个又一个平凡生动的小故事,藏在我们记忆的深处,每次触碰都会散发出温暖的光芒。在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中,通过一个女孩子的眼睛,为我们展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住在北京城南一户人家的故事。
英子生在台湾,小小年纪就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北京,她是在胡同里玩耍的一个普通女孩。
民间有种说法:小孩子的眼睛最亮。小英子就用这双明亮、清澈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
在别人眼中,秀贞是个疯女人,让人躲之不及,可是英子却把她当成了朋友,经常偷偷去惠安馆找她。英子了解到秀贞曾经与一个大学生相爱,后来男学生回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他们的女儿小桂子,孩子生下来就被送到城墙根脚下,不知去向,这件事情强烈地刺激了秀贞,英子非常同情她。
天气暖和了,她也不穿缚腿棉裤了,现在穿的是一条肥肥的散腿裤。她的腿很瘦吗?怎么风一吹那裤子,显得那么晃荡。她浑身都瘦的,刚才蹲下来伏在我的胸前时,我看那块后脊背,平板儿似的。
英子有个小伙伴叫妞儿,经常受到继父母的虐待,英子意外的发现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非常相似,而且脖颈后也有一块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失散六年的母女相认了,秀贞立刻带妞儿去找寻找爸爸,在赶火车时母女二人丧命于火车轮下,英子一下子失去了两个好朋友。
全家搬到新帘子胡同,英子在荒草丛生的园中认识了一个神秘的年轻人。在别人眼中,他是个让人痛恨的小偷,在英子眼里,他是个令人尊敬的人,为供给弟弟上学不得已才去偷东西。
英子在荒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便衣警察发现线索,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深深地自责。
“就是那个便衣儿破的案,他在这儿憋了好几天了。”有人说。
“哪个是便衣儿?”有人问。
“就是那戴草帽儿的呀!手里还拿着贼赃哪!说是一个小姑娘给点引的路才破了案。……”
我慢慢躲进大门里,依在妈妈的身边,很想哭。
英子又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英子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孩子,她发现爸爸与兰姨娘的关系不对劲,就想办法让兰姨娘和德先叔认识,竟然成就一份良缘,化解了父母婚姻的危机。
“我和兰姨娘去逛莲花灯,您去不去?我们在京华印书馆大楼底下等您!”说完我就跑了……
这一晚上,我提着灯,兰姨娘一手紧紧地按在我的肩头上,倒像是我在领着一个瞎子走夜路。我们一路慢慢走着,德先叔和兰姨娘中间隔着一个我,他们在低低地谈着,兰姨娘一笑就用小手绢捂着嘴。
宋妈是英子家的奶妈,因为家境窘迫,她抛下自己的儿女进城当佣人,辛苦赚钱养活乡下的男人和孩子。她勤快诚实,经常对英子讲起自己的孩子,后来才知道丈夫欺骗了她,女儿早就被卖了,儿子也溺水身亡。苦命的宋妈最后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了,英子又失去了一个亲近的人。
英子的爸爸是个旧时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日本占领台湾,他不愿意做亡国奴,带着一家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他是一家之主,是家中的顶梁柱,更是英子眼中的慈父,他有同情心,喜欢养花,给予女儿良好的爱与教育,却身染重病,在英子小学毕业那一天去逝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熟悉的人一个个走了,爸爸也走了,英子意识到:童年结束了,自己长大了。
在小说《城南旧事》中始终回荡着一首骊歌的旋律,那是李叔同的作品《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冷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其实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相逢与别离,我们终究要与所有的人道别,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城南旧事》是作者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文字清新自然,娓娓道来,好像在讲述一个又一个童年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秀贞、小偷、兰姨娘、宋妈,爸爸都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他们有着各自的不幸,英子用童真的眼睛看到了他们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小说《城南旧事》描绘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充满怀旧的色彩,散发淡淡的哀愁,饱含纯朴真挚的感情,就像一首含蓄的宋词小令,一幅简约的中国古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