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编者按】今天,拜登和普京第二次会晤。大家自然担心拜登挑拨离间中俄关系。为此,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张志坤,特别探讨了普京对抗美国两手的策略,这既和中国紧密相关,也说明拜登不仅无法如愿,而且普京自有应对妙计。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交替使用“打”与“谈”的两手,当年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已将此等伎俩发挥得淋漓尽致,技艺运用水平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冷战结束以来还是这样,在新的美俄关系下,他们彼此之间仍然乐此不疲、再作冯妇。最新的进程是,美国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要进行视频会晤了。
这应该算得上是世界上很不友善的首脑会晤了,因为这两个人之间不但没有任何友情可言,甚至连基本的信任都不存在,如果说彼此间具有食肉寝皮情怀的话,那可能言重,但满怀杀心、满眼杀气的意思,早已栩栩如生、跃然脸上了,而他们各自武装力量间的较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所以,这样的会晤完全可以视作是面对面的角斗。
但问题在于,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进行这等面对面的角斗呢,难道各类战场上的角斗还不够吗?一个普遍的疑问是,在美俄关系如此严峻对抗的前提下,他们还有必要会晤见面吗,彼此之间还能达成什么谅解与交易吗?
要揭示这个问题,依然需要从冷战中寻找源流,也需要在美俄现实的对抗实践寻找答案。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打打谈谈、谈谈打打;以打促谈、以谈助打,在民主党政府的里根时期获得了巨大成功,也成了美国赢得冷战胜利的重要经验。现如今拜登政府依样葫芦,其全球战略依稀就是当年里根政策的翻版,美国已经下定决心要封杀俄罗斯一切战略出路,不给俄罗斯留下任何空间和余地(有关这个问题,请参阅笔者文章《“冷战”美国不战而胜,“竞争”霸权意欲何为》),但又不能让俄罗斯铤而走险、发展到鱼死网破的程度,所以就要一步接一步同俄罗斯谈清美国的手段、诉求和目的,简单地说,就是要零割肉,用小刀一点儿接着一点儿地往里切,让俄罗斯感到还有抗击的余地和空间,并非已到了最后生死决裂的关头。美国方面发起美俄首脑会晤的主要核心目的就在于此。
面对美国的两手策略,冷战时期的苏联总体上遭遇到失败,今天的俄罗斯人不会不懂得这个教训。但面对冷战后美俄关系下美国霸权新的两手,俄罗斯却欲拒不得、欲罢不能,既要抗击美国的“打”,也得对付美国的“谈”,因为美俄关系还没有走到最后的关头,更不是决斗的时刻。因此,对于来自霸权“谈”的攻势,普京就不能不接招、也不得不接招了。否则,俄罗斯在政治上和战略上将更加被动,这就是长期以来美国方面对美俄元首会晤看起来更积极主动的原因。
尽管不得不接招,但俄罗斯普京总统却不会对此抱任何幻想,他不会指望美俄元首会晤能取得什么具体成果,更不会幻想美国能退却让步或者改恶从善,过去无数次美俄或者美苏元首会晤的生动实践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普京也不会在美俄元首会晤中软弱求和,他不会乞求来自美国的尊重、平等与合作,而要以实力来赢得这一切,要以实际行动来赢得这一切。所以,普京将把美俄元首会晤当做实施俄罗斯战略威慑的契机,利用这个契机采取一切手段让美国在俄罗斯的核心利益面前望而却步。
实施这样的战略威慑,元首会谈只是前置性的铺垫,缺少这样的铺垫固然不行,但仅仅有这样的铺垫更加不行。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战斗民族,战斗民族深深懂得这样的道理,不管怎样声色俱厉,语言加唾沫的威慑没有用处,而是必须言出必践,付诸以强有力的实际举措与行动,将对手打疼、打怕,这样才能把“谈”的作用发挥出来,才能实现“打”与“谈”的有机结合。不能不说,这样的道理美国霸权主义者也深谙于心。
普京掌舵之下的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都照此办理,也因此收获到可观的战略效益。所以,此次美俄元首会晤中普京不会软、也不能软。人们都还记得今年6月的美俄日内瓦会晤,那次会晤普京毫不示弱,“谈”过之后照“打”不误,正因为这样,所以他才又迎来了这又一次的“谈”,笔者相信他一定在此次“谈”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下一轮打的手段与办法了。可笑的是,当6月份美俄日内瓦会晤的时候,中国国内的媒体舆论,一哄而起地议论,什么美俄关系可能触底反弹了,什么美俄双方避免了对抗进一步升级,关系得到有效控制;甚至于拜登想“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俄罗斯”,然后“转头对付中国”等等。一通不着边际的胡说八道(参阅笔者《美俄关系由此走向稳定了吗——评俄美日内瓦首脑会晤》等文章)。
美俄之间“打”与“谈”的演绎带给人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其中两点尤其紧要:
一是能“打”才能“谈”,想要“谈”好,必须先“打”好。也有人说,这是冷战思维,已经过时了,应该放弃了。但事实上美国也好,俄罗斯也罢,他们都没放弃这样的思维,事实上也不可能放弃,只有傻瓜才放弃了这个应有的底线思维。
二是元首会晤乃大国战略搏斗的必修课(参阅笔者2018年文章《美俄首脑会晤,各自的企图是什么》),任何战略大国的领导人都必须通过此关,美俄两国首当其冲,特朗普是这样,拜登同样也是这样。
所以,此次美俄元首会晤将不会有什么具体成果,只不过是他们又掰了一次手腕,进行了一番面对面的较量,孰高孰低,还要等待时间和实践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