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九十多年前,发生于山海关内外的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曾震惊中外。
说起来,当年的这起事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偶尔涌起转瞬逝去的局部波澜而已。
如今再回看那段往事,虽然极有“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的历史沧桑,可在事件中各类人物的表现还是新鲜如昨,令人唏嘘不已。
无论如何,1925年11月底这场兵变危局,对踌躇满志一心想问鼎全国的大帅张作霖,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和考验。
郭松龄所带的部队,本是由张学良与其共同统领的奉系最精锐之师,又是张作霖心目中的嫡系。这伙人反了,无疑是众叛亲离。久经沙场的张作霖不可能不惊慌失措。
(剧照)
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影响诸多。具体到人际交往,这一事件更折射出人性中的善良和丑恶、忠诚与背叛、感恩与负义。
姑且不说与此相关的冯玉祥、李景林、阚朝玺等人的表现,还有日本关东军在事件中的表演等,只来看看张作霖当年在洮南关帝庙结拜的七个生死兄弟对此都是啥表现?
翻阅史料记载,此时张作霖的结拜大哥马龙潭是东三省巡阅使署挂名顾问,属于高级幕僚,不能有什么作为;六哥孙烈臣已经病故一年;三哥冯德麟下野闲置;五哥张景惠因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负有败责躲在北京避祸未归。
剩下的三位却都是兵权在握的高级将领。即:时任黑龙江督军兼第18师师长吴俊升、第11师师长汤玉麟、吉林督军兼东三省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和陆军第15师师长张作相。
“打虎亲兄弟”、“危难时刻显身手”。说起来,吴俊升、汤玉麟、张作相这三位张大帅的结拜兄弟在事件关键时刻还都经受住了考验,对得起“情义”二字。
没能搜寻到比较详细的史料记载,对于这三人在抵御郭松龄叛军中的表现,只有寥寥简单的记载,不妨看一下:
吴俊升。郭松龄在滦州发动兵变初期势如破竹,先后拿下连山,攻占锦州、新民,逼近沈阳,吴俊升被张作霖紧急召唤来帅府商议对策。他马不停蹄,星夜赶到沈阳。见到张作霖,吴俊升愤怒宣布“和郭鬼子誓不两立”。
这态度和举动,让张作霖眼含热泪,心头暖流奔涌。他立即委任吴俊升为讨逆军总司令,全权指挥部队应战。
两军最后决战时刻,吴俊升在巨流河召开军前会议时,黑着脸对诸位将领说:“我是老粗,不懂得红蓝铅笔在地图上怎么划,可我知道两人打架,我扯谁的后腿,谁他妈的就得趴下···。”
在作战部署停当后,他又做最后训话,严令要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不然大家都不能存在。临行又决定由旅长梁忠甲代理他当阵前指挥,随即亲率骑兵由辽中抄近道直奔白旗堡,火烧了叛军的军械弹药,粮秣仓库,使郭松龄失去了军需补给。为粉碎叛军立下大功。
1928年6月3日,被北伐战争打败的张作霖决定息争罢战,退兵关外。此时担任东三省上将边防司令兼保安总司令的吴俊升,特意前往山海关迎张作霖返奉,不幸于6月4日,在沈阳皇姑屯与张作霖同时被日本人炸死,终年65岁。
汤玉麟。1925年12月20日,郭松龄指挥叛军攻占了大民屯奉军一个军团总部,军情紧急。
此时驻军新民县三家子的汤玉麟决心出兵迎战。12月22日他率军从门台直抵张家屯,向大民屯发起猛攻,与叛军展开激烈争夺战,郭松龄战败而逃。汤玉麟又在义县大凌河设伏截击,致使叛军损失惨重,同日郭松龄在翟家窝子被活捉。
事件平息后,张作霖大赞汤玉麟“忠勇可靠”,擢升他为第12军军长,不久又让他出任热河都统,成为封疆大吏。
张作相。郭松龄倒戈反奉叛乱发生时,张作相所部正驻守榆关(山海关)一带。张作相得到儿子张廷枢报告之后,急令所部第15师阻击叛军。当郭松龄的叛军先头部队通过山海关,抵达万家屯火车站时,遭到了张作相第15师伏击。
叛军先出关的两个团,在孟姜女庙附近被缴械。随后出关的两团也在火车站被解除武装。
接着,张作相指挥15师又在兴城、连山阻击叛军。由于实力不济、敌众我寡,15师最终被叛击溃。战败之后,张作相日夜兼程,返回沈阳大帅府,向张作霖报告前方战况。
有史料介绍,叛军先头部队被张作相解除武装,令郭松龄非常恼怒。他专门给张作相发电报表达了不满:“榆关缴械,姜女庙进逼,龄之原定计划全为我公破坏。”
郭松龄被擒枪毙后,张作霖开会讨论善后,许多人要求把追随郭松龄倒戈的将校一律处死。唯张作相力排众议,分析利弊,反对再自残骨肉。张作霖最终采纳了张作相的意见,为后来的东北军保留了一批重要军事骨干。
历史往事都在渐渐远去,至于郭松龄倒戈反叛的是非对错,历史自有定论。尽管看法有争论,骂的、恨的、惋惜的、赞颂的都有,那也是所站角度的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有别而已。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