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轻一点,再轻一点
小心踩出泉水来
脚步慢一些,再慢一些
认真品咂那泉柳香
掬一捧泉水
洗一洗眼睛
眼睛亮了
折一枝柳条
戴在头上
心也绿了”
与济南相识,最早是在书本上。“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读着朗朗上口的诗句,想象着美不胜收的景色,孩提时代的我对济南有着浓浓的依恋和深深的向往。
二十年前,因工作调动,我来到了济南。随即,几乎在一周之内,我走遍了济南的大街小巷,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大明湖、千佛山、曲水亭……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虽然每次游览,心中都溢满了感动,充斥着赞叹,但由于事务繁杂、来去匆匆,总是多少有些意犹未尽、意兴阑珊的感觉。
几年前,在新华书店“充电”时,不经意间看到《济南的味道》这本书,一向好吃的我原以为是一本济南美食的汇集,但看看序言、看看目录,我不禁惊呆了,这原来是一本济南的解读,名家的荟萃,随即拿起来便再也放不下了。
《济南的味道》用千佛山做案,用柳枝做笔,用泉水做墨,细心勾勒出济南的泉、湖、河、柳、山、城、人文、历史,敏锐的视角,睿智的哲思和细腻的笔触将济南写活了,将泉城写灵了,也让我对济南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周末,带着孩子,夹着书来到黑虎泉。坐在泉边的石矶上,沐浴着柔柔的春光,感受着柳枝的轻抚,倾听着泉水的低语,书中的文字仿佛变成了一个个跳跃的精灵,文字与现实突然间无缝对接了,一时间,我竟不知道到底是文字真切,还是现实真切。抬起头来,丈夫带着孩子在赤脚戏水,一大一小正望着水中的影子笑,直笑到了心里去;三三两两的女学生歪着头摆弄着手机,长发垂下来拂着水面同柳枝融合在一起,渐渐地,已闹不清哪是发丝,哪是柳丝;不远处,一位老大爷用小行李车拖着刚打上来的四大瓶水正慢慢走来,前边还有一只小狗在撒欢似的奔跑,问起来,就住在附近,每天风雨无阻,打得泉水够一家人吃了,说着,乐呵呵地走了。我不禁莞尔,一下子,仿佛进入到一个童话世界,周围一切都变得寂静异常,人多泉愈静,泉静人自静,在泉边,每个人都怡然成了一株柳,消散、自适、怡然,而手中书籍的墨香反倒越发浓郁了。
闻着《济南的味道》的芬芳,踏着名人作家的足迹,我又不自觉地重新走了一遍十年前的老路,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大明湖、千佛山、曲水亭、泉城广场……景色变化不大,心情、感受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前的泉、柳、山仿佛一夕之间有了灵性,个个生动起来。徜徉在济南的市井小巷,除了领略美景,随时都会听到济南那“土得掉渣”的方言,乍听起来给人以直、哏、硬的感觉。可细细咂摸,这直、哏、硬中无不透着济南人的率直、豪放和果敢,且率直中不无幽默,豪放中透出纯朴,果敢中不失精明。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济南人的“憨厚豪爽”,是泉水滋润出来的,是柳枝飘摇出来的,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让古老的济南永远清新而灵动。
今年暑假,老家的朋友要来济南,说是一直想领略泉城的美景。放下电话,我不禁无措了,泉城美景这么多,到底要带她去哪里呢?登山、看柳还是听泉?于是,我又拿起了《济南的味道》,又重新领悟了济南山的明媚,柳的妩媚,泉的叮咚和人的胸怀,最终,还是追随着“味道”带她去了趵突泉。一路走一路看,惊叹声、赞美声便洒了一路。走累了,在泉边要一壶泉水,泡一杯清茶,落座喝茶说着闲话,孩子的功课呀,学校的趣事呀,老人的起居呀,话题有一搭没一搭的越说越疏,越说越澈,温暖的阳光透过柳梢照到水面上,漫起一层雾气,泉的勃起声这时听得反倒格外真切,哱—噗,哱—噗,轻轻地,缓缓地,从容不迫,内心好像被滤过似的,安静而又愉悦。说到动情,喝到开心处,朋友不由弯腰伏身,掬一捧泉水,喝一口,咂咂,仔细品尝,感叹说:“啊,甜,真甜,济南的泉水真好喝呀!”说完,她又伏身掬了几捧,咕咚咕咚喝下。最后,她拿起随身携带的水杯,灌了满满一杯泉水,兴奋地说:“把这瓶水带回去,让乡亲们也尝尝济南的味道!”她边说边朝我咯咯地笑,腼腆而又爽朗。
一泓泉就是一杯茶,一枝柳就是一首诗,济南的味道就是一本浓郁的茶,需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静静的咂;济南的味道就是一首绵长的诗,需用眼看、用手记、用心悟,“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长做济南人”。边走边爱,一路走来,我越发爱听济南的泉水,越发爱闻济南的柳香,越发爱那最富人性和人情味的济南人……
壹点号 敬事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