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随着午夜钟声响起,我们挥别2021年,热情迎接2022年。这个夜晚,在疫情防控一线、在热门商圈、在人民群众身边,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守护万家平安——
跨年夜
民警辅警在岗位上迎接新的一年
1月1日清晨,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边境管理支队纯克格边境警务站民警升起新年第一面五星红旗。芦胜磊摄
1月1日,北京铁路公安处北京西站派出所民警为旅客提供贴心服务,确保旅客出行安全。本报记者张建鑫摄
1月1日,安康铁路公安处汉中站派出所民警与医生一起将一名患病旅客送上开往西安的动车。郝黎俊摄
1月1日零时,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东城交通支队天坛大队开展酒驾醉驾集中整治行动。本报记者温凯摄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麦子店派出所社区民警解洪涛:
小事不小看,小事当作大事办
解洪涛在蓝色港湾商圈维护跨年夜秩序。王旭摄
2021年12月31日是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麦子店派出所社区民警解洪涛最忙碌的一天。
麦子店是一个国际化社区,这里坐落着京城知名商圈“蓝色港湾”,汇聚着各类高档公寓住宅,也有不少的老旧小区。外国人多、流动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而且一到节假日商圈客流量猛增,蓝色港湾日均客流量约2万人次,周末及节假日客流量约4万人次。作为蓝色港湾的社区民警,保一方平安是解洪涛义不容辞的职责。大大小小的事,他都亲力亲为,商圈疫情防控、消防安全、防电诈宣传等工作他都逐项检查完善。
18时,刚刚出警回来的解洪涛挤进了“热闹”的值班室,回复完刚刚处置的警情后,他便抓紧“盘算”起蓝色港湾一会儿要面临的人流量激增的考验。19时,夜幕降临,蓝色港湾的灯光节吸引了许多人驻足拍照,车流、人流明显增多,前来打卡、等待跨年的人络绎不绝。
解洪涛马不停蹄地直奔蓝色港湾的入口处,疏导人群,维护周边秩序。在入口处,解洪涛一遍遍提醒“大家不要拥挤,按顺序进入商区”,并提醒现场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把好“入口关”,认真仔细检查健康码,提醒群众佩戴好口罩,配合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20时,细心的解洪涛带着商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走进水岸旁的餐饮街、客流较大的商铺,进行安全检查。“店里的灭火器放置要规范,餐桌餐椅不能挡住消防通道,对进店的客人要查看健康码……”看到小问题的解洪涛,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商户们。
2015年至今,解洪涛的每个跨年夜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22时许,在室外“逛”了很久的他回到警务站,喝上了一口热茶。
时针拨过12时,日历上已是崭新的一天。游客们尽情狂欢迎接新的一年,解洪涛和同事们依旧在熟悉的辖区一遍遍地巡逻着。
解洪涛就是这样一个立足岗位、扎根基层的社区民警,他用实际行动描绘出新时代人民警察的模样,把一件小事重复做好上千遍,真正做到“小事不小看、小事当作大事办”。他是首都公安民警的一个缩影,更是万千首都公安民警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代表。
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刑侦支队反侵财队队长陈未:
在外滩守护群众平安跨年
黄浦分局在外滩等热门景区设置瞭望塔,观察客流情况。刘湘麟摄
“5、4、3、2、1……”随着新年的到来,上海外滩灯光璀璨,游客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截至1月1日零时5分,外滩江堤客流累计超过35.8万人次,同比去年上升24.9%。在市民游客欢声笑语迎接新年的背后,是上海市公安机关启动高等级勤务,全警动员守护群众平安祥和过新年的辛勤付出。
“新年第一个愿望就是想回到办公室冲杯热咖啡,缓缓劲。”1月1日1时许,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刑侦支队反侵财队队长陈未已在外滩的寒风中坚守了8个小时。
2021年12月31日16时许,陈未和同事已经全部到达各自的岗位。结合上海超大城市安全运行的实际需要和辖区特点,黄浦警方深化运用融合作战一体化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安保工作措施,充分做好“大客流”疏导管控的准备。
傍晚,紧邻外滩的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打卡”游客络绎不绝,黄浦警方为此制定了行人分道通行的措施,引导进出外滩客流“南进北出”分道通行,避免对冲。同时指挥部门也加强了视频巡逻和客流监测工作,组织警力对外滩滨水区周边的主要通道进行秩序维护。
2021年最后一天,上海市气温较低。陈未如往年一样,和同事们不停地对游客进行疏导,避免人流对冲。“不停地打出指挥手势,还可以让身子暖和一些。”陈未笑着告诉记者。
简单休息了几个小时,1月1日上午,陈未又走上了岗位。今天,他作为备勤力量,主要负责外滩沿线叠加巡逻工作。新年第一天,外滩区域客流有所下降,但安保压力也不轻。“今天是节假日,而且天气不错,会有外地游客去外滩游玩。”陈未透露。
据了解,像陈未这样连续两天奋战在岗位上的民警不在少数。节假日期间,黄浦公安民警连续作战。尤其是外滩安保工作,对民警的体力和精力更是一种考验,但是他们一刻也没有松懈,保证游客安全是他们的首要职责。
从2021年12月31日到2022年1月1日凌晨,上海公安民警奋战在工作岗位上,针对外滩、南京路步行街等地标性区域严密落实各项安保措施,切实保障超大城市运行安全。
南通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
跨年夜,110接警员连救两名轻生者
薛炜(右一)和接警员一起研判警情。苏锦安摄
2021年12月31日,跨年夜,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放松惬意的,然而对于110接警员,这样的夜晚是他们的一个普通工作日。和往常一样,他们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聆听着报警人的酸甜苦辣,守护着城市的安宁。
深夜,江苏省南通市整个城市渐渐安静下来,但南通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接警指挥大厅里依然灯火通明,不时响起打字声、说话声。接警员一边耐心接听电话询问情况,一边快速记录,下发指令。
“您好,南通110,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1月1日凌晨2时53分,接警员郝艳梅接通电话。“我不想活了!”电话那头,传来一名女子低沉的声音。报警人想要自杀!这个以轻生为开头的报警电话,让郝艳梅的神经一下子紧绷起来,迅速向值班长薛炜示意,同时与报警人展开交流。“发生什么事情了?请相信我们……”
在慢慢问清报警人所在的具体位置后,薛炜让邻座接警员先行指令辖区派出所值班民警赶赴现场搜索。经过耐心沟通,报警人打开心扉,道出了来龙去脉。原来,报警人单方面离职换了工作,现在原单位负责人不仅将此事告诉其家人,还声称要向法院起诉,因此她产生了轻生念头。
薛炜一边耐心倾听,一边劝导安抚报警人,直到在电话中听到辖区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的动静后,才安心挂断电话。
今年43岁的薛炜,在110接警指挥岗位已经工作了6年多。他带领的班组,这次值班从2021年12月31日21时到2022年1月1日8时。“我们的工作虽然在幕后,却很重要,来不得半点花架子,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警情是什么。”薛炜说。
时钟的指针转到凌晨4时许,接警员张馨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接通后,对方没说话就挂断了。但是作为已经在110报警服务台工作了15年的资深接警员,张馨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回拨过去。接通后,只听到一男子喊了几声“救命”,电话再次挂断。“报警人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危险?”张馨迅速向薛炜报告。但民警再回拨电话,却始终无人接听。
通过查询,民警发现机主系王某,此前有接报过王某身患抑郁症欲轻生的警情记录。薛炜设法联系上王某的家属,同时立即指令辖区派出所民警赶赴现场,先期了解情况,并帮助查找。
时间在等待中流逝,5时12分,王某再次拨打110,通过接警员的耐心询问,王某终于透露自己正在南通崇川大桥附近。在安抚报警人的同时,接警员迅速指令辖区派出所民警前往搜寻。6时8分,处警民警反馈,王某已被平安找到,并联系家属接回。
“正是由于接警员的敏锐意识,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薛炜认为,110是“平安线”,也是“生命线”,每一起警情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场考验,都必须认真对待、争分夺秒。1日8时,薛炜和他的接警班组圆满完成跨年夜的值班任务。这一夜,他们一共接听了1647个报警电话。
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枣园派出所民警付瑞:
“百姓平安就是我的新年愿望”
付瑞到辖区老人家中慰问。本报记者谢岗摄
“群众把节过好了,警察也就过好节了,警察就求个百姓平安,这也是我的新年愿望……”2021年12月31日20时许,在陕西省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枣园派出所社区中队办公室内,社区中队中队长付瑞带着一口沙哑的嗓音向记者讲述着他的“新年愿望”。
“这几天连续在核酸采样点执勤,喊话喊得多了,嗓子就哑了!”付瑞说,“由于疫情,现在群众都封闭在各自小区内,但是我们的安保标准一点也没有降低,特别像今晚这样的‘跨年夜’,一些群众的情绪有时候不稳定,还得去看看才放心。”
这样特殊的夜晚,民警不仅是群众的平安守护者,更是防疫政策的宣讲者和群众心理的安抚者。
“郭经理,你们小区封闭制度执行得怎么样?管理当中有什么困难?困难群众的帮扶有没有落实?”在枣园街道香庭花园小区的大门口,付瑞仔细询问小区物业经理郭先生。“一切都安排妥当了!”郭经理告诉记者,在枣园派出所的帮助和指导下,物业公司按照防疫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管理制度,群众都很支持和认可。
“呼叫付队!呼叫付队!”正在小区巡逻检查时,付瑞随身携带的对讲机传来指令。“有一王姓送快递男子求助,请你前往处置!”“收到!收到!”……
在枣园路中段,一名送快递的男子在寒夜里无助地等待着。“三轮车坏了,修了好一阵子也修不好,回不去了……”男子有气无力地告诉付瑞。看着已经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快递小哥,付瑞急忙上前查看三轮车情况。“先推回派出所,别再让他受冻了。”付瑞和辅警帮着快递小哥将三轮车推回派出所。
将快递小哥的事情圆满处理好后,已是晚上11点半。“我得抓紧时间看看明天核酸采样点的安保情况。”付瑞指着办公桌上的一张安排表,对记者说:“今天我们把工作做扎实了,明天核酸采集的效率就会提高……”而就在此时,报警电话再次响起。
“我的岳母78岁了,一个人独住,说晚上总是听到有人敲门,麻烦你们去看一下。”报警人焦急地说。付瑞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妥善处理了警情。
“谢谢你,好警察!这下我们就放心了……”当把处警情况告诉报警人杜某时,他激动地连声道谢。此时,已是2022年1月1日零时30分,付瑞和战友收获了2022年的第一声“谢谢”!
“传承张思德精神,传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的是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大爱。”付瑞表示,在枣园这片红土地上,张思德就是他最好的学习榜样,他要像张思德一样,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
战友们,辛苦了!
作者:董蕾阳 吴艺 赵家新 谢岗
吕品璋 王旭 杨晓俊 苏锦安
来源: 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