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手机游戏大受欢迎,也吸引了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很多玩家。最近,市民郑女士就愁坏了,前段时间,孩子偷偷充值了2万元买游戏装备。如今这钱想要回来,难!
放学喽
买游戏装备!!
升级打怪!!
第一幕
放学后,小源和小毅、小卫在一起讨论最近很火爆的一款游戏。
小毅:小源,你这个游戏人物皮肤太好看了,我好想买,但是我没有零花钱。
小卫:我也是,我没有钱。
小源:哈哈,我有办法哦~
第二幕
小源回到家,飞快地吃完饭后,拿起手机就开始玩游戏, 妈妈叫他,他也不理,然后,趁妈妈刷碗的时候,偷偷给游戏充值, 并且快速删掉充值提醒短信。
第三幕
郑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变少了,便去查询账单,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银行卡中的2万元,已经仅剩3元。当看到账单明细时发现,原来是小源一直在为某款游戏充钱买装备,郑女士直接气晕过去。
第四幕
郑女士认为游戏公司存在一定的诱导消费,儿子不懂事,所以才会疯狂充值2万元,于是,她找到律师,决定找游戏公司索赔。
检察官说法
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经过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主播平台打赏的款项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上述行为属于无效行为。
但是,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需要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充值、打赏的网络交易行为是未成年人孩子的行为等。
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防止沉迷于网络,特别要让未成年人远离不适合未成年人娱乐的游戏。
家长不要让未成年人使用自己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即便注册账号了,也要设置为未成年人账号。
对于确实需要为未成年注册的,也可以和客服说明该账号使用人系未成年人,限制其进行大额充值等。
家长要关注未成年人的游戏情况和自己的账户情况,及时发现不当的交易行为并提出异议。
游戏公司应当加强自身管理,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和自身利益出发,构建人机验证手段杜绝未成年不当的网络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