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文/大漠单骑
本文为大漠单骑原创独家首发,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如转载请务必取得本作者同意,个人自媒体、论坛等如转发请务必保留本作者署名,违者将追究其侵权责任,勿谓言之不预也。
又到每年9月24日济南解放纪念日暨济南战役胜利日,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座里程碑——解放军开创了攻克国民党军重兵守备、坚固设防大城市的先例,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关内解放的首个省会城市,从而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济南战役的胜利,拉开了国共两党、两军战略决战的序幕,为我军取得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吹响冲锋号。对此,毛泽东亲自审定的新华社社论《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给予高度评价。
不过,关于济南战役我军牺牲烈士人数,在各种媒体上有很多说法,从2000多人到8000余人不等,权威数据也至少有2932人、3764人、5101人、5217人四种,相差比较大。那么此战我军究竟牺牲多少人?今儿,就专门探讨一下这事。先简要介绍一下济南战役的概况:
01我军激战8昼夜攻克济南
济南作为华东工业重镇及津浦、胶济铁路的交会点,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济南北濒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城高墙厚,易守难攻。1948年秋,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统辖96军(辖整编第2师、整编第84师、独立旅等)、整编第73师、整编第74师、整编第83师等部共10个正规旅、6个保安特务旅(总队)及空军、装甲兵等特种部队11万人固守济南。王耀武为黄埔三期,抗战时任74军(整编74师前身)军长,是擅打防守的名将,他以济南内城为核心阵地,以外城和商埠为基本阵地,以济南周边山峰制高点、交通要道、各县城乡镇等为外围据点,构筑大量碉堡、战壕、雷场、鹿柴等防御工事,形成纵深五道坚固防线体系。在徐州地区,国民党军还部署有杜聿明三个兵团约17万人,伺机北援济南。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根据战局发展,命令华东野战军集中全力发起济南战役,并确定“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根据中央军委的要求,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决定:以6个半纵队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统一指挥;以8个半纵队18万人组成打援兵团,部署在鲁南兖州、邹县地区,阻击徐州北上援敌,打援兵团由华野司令部(驻鲁中宁阳县大柏集)直接指挥。
按照许世友司令员的部署,攻城兵团分为东、西两个集团,以“牛刀子战术”对济南实施东西对进的钳形突击。东集团由第9纵队、渤海纵队及渤海军区一部组成;西集团由第3纵队、第10纵队、两广纵队、鲁中南纵队4个团及冀鲁豫军区6个团组成;华野特种兵纵队(炮兵、装甲兵、工兵、汽车兵等)配属各攻城部队;攻城总预备队由第13纵队担任。
1948年9月16日24时,我军攻城兵团向济南外围防线发起全面攻击。至17日东集团攻占东郊茂岭山、砚池山、回龙岭等制高点;西集团攻占长清、齐河等外围据点,直逼西郊张庄飞机场,并以炮火切断济南对外空运联系。19日晚,守卫济南城西的国民党军第96军军长吴化文,率3个旅2万余人举行战场起义。我军抓住有利战机,急调总预备队第13纵队加入西集团攻势。20日黄昏,西集团向商埠发起攻击,激战两天占领之。18日至21日,东集团巩固东郊诸制高点,击退敌军反扑,连克甸柳庄、马家庄等地,直扑外城。至22日晚,东、西集团开始攻击外城城墙,突破后在外城展开巷战,第二天完全占领外城,直插内城。23日18时,攻城兵团从东、西两个方向对济南内城发起最后的总攻:激战至24日凌晨2时15分,东集团第9纵队第25师第73团从内城城墙东南角率先突破,攻入内城;24日拂晓时分,第13纵队第37师第109团从内城城墙西南角突破,经反复争夺8时许控制住突破口。随即我军各部迅速向内城纵深猛攻,战斗至24日21时,全歼内城守军,我军宣告济南解放。敌酋王耀武仓皇化装潜逃,在去青岛的途中被我民兵俘获。
在济南战役打响后,着急上火的蒋介石再三严令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北上援济,但敌援军慑于我打援兵团兵力强大,故意拖延时间,直到济南失守,国民党军黄百韬第7兵团、李弥第13兵团尚在集结之中,邱清泉第2兵团刚进抵鲁南城武县、曹县一带,一听闻济南守军被全歼则仓惶回撤。
我军攻城兵团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连续攻击,不给守敌以任何喘息,打得快、打得猛。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原计划打一个月左右,结果仅打了8天,全歼守敌10.4万人,这正是许世友将军的作战风格,速度之快不仅令蒋介石完全没有料到,连毛泽东也没想到能这么快,我军打援兵团也无大仗可打了。
02关于济南战役我军牺牲2932人的出处及辨析
这来自战后不久华野各部队关于伤亡情况的统计,也是流传甚广的数据版本(近期还有此类文章发表)。
根据这一统计,济南战役我军总伤亡失踪等损失人数是26960人,其中牺牲2932人,失踪400人。牺牲人数具体为:9纵1060人;13纵581人;10纵568人;3纵355人;渤海纵队233人;渤海军区20人;鲁中南纵队105人;山东兵团直属炮兵团10人。由于时间仓促,统计中留下失踪400人未核实这一“缺口”,但后来证实失踪的绝大部分人已经牺牲。如加上这些失踪人数,我军牺牲至少在3300人以上。所以,济南战役我军牺牲2932人一说,误差是比较大的。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在制定济南战役作战方案时,预估我军可能牺牲10000人,受伤16000人,但战后最初统计我军牺牲不到3000人。实际牺牲人数大大少于战前预估,说明战役组织指挥得好、部队打得好。因此,到目前仍有一些作者以济南战役我军牺牲不到3000人为题做文章,但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战中或战后的伤亡统计,因作战指挥或战略部署的需要,通常要求快速上报敌我双方实力损耗,能大概准确就可以了。但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关于作战伤亡的统计会不断变化。
我军解放济南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伤亡,这是因为在1948年秋国民党军队的兵力占优,士气尚有,济南守军中不乏能打仗的主力部队,包括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第74师(坚守商埠邮政大楼的172团,造成我军大量伤亡,致3纵8师师长王吉文牺牲)。何况济南守军是穷寇末路、困兽犹斗,在商埠、外城、内城爆发激烈的巷战,在城墙各突破口都发生反复争夺战斗,更是达到白热化程度。敌我军在装备上也存在巨大的差距,济南守军有战斗机、轰炸机和大量火炮支援,城池坚固,我军则缺乏攻城用的大口径直射火炮,基本是靠战士反复送炸药包爆破、架设云梯登城突破,先头部队的伤亡极大。比如战后被命名为“济南第一团”的73团,打得仅剩3个连,“济南第二团”109团也伤亡1192人。
03关于济南战役我军牺牲3764人的出处及辨析
这出自济南解放阁“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时间是1988年9月24日。
济南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济南的外城、内城城墙先后拆除,但内城东南角的城墙专门保留下来,以纪念济南解放,因为这里正是我军最先攻入内城的突破口旧址。这段保留的拐角城墙之上原有角楼(已毁于战火),东、南两侧是宽宽的护城河,对面是著名的黑虎泉、白石泉等。1965年济南市决定,以此段城墙为台基,在上面建筑解放阁,当时陈毅元帅为此亲自题写了“解放阁”三个大字(镌刻在台基)。可开工不久“文革”来临,工程只完成台基部分,尚未在上建楼阁,就陷入停工状态。相当长一段时间,解放阁仅有石质台基,高约11米,长宽各约50米,基本呈正方形,西侧设有上下台阶,台基之上是宽展的平台。
1985年5月,济南市重新启动续建解放阁工程,到1986年9月,三层解放阁竣工落成。之后在解放阁内设立“济南解放纪念馆”,由华野9纵出身并参加济南战役的迟浩田将军(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题写馆名。在1988年9月济南解放40周年之际,在解放阁台基东壁设立“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黑色花岗岩石碑上镌刻着我军在济南战役牺牲的3764位烈士的英名。碑中镌刻华野各部队牺牲人数具体为:9纵1356人;13纵989人;10纵541人;3纵406人;渤海纵队312人;鲁中南军区126人;华野总部警卫团26人;山东兵团直属炮兵团8人。
解放阁英名碑上的烈士人数,与以上济南战役后华野各部队伤亡报告相比:牺牲人数多了832位;烈士所属部队番号也有所不同,如多了华野总部警卫团、鲁中南军区,少了鲁中南纵队、渤海军区。我军牺牲人数有所增加这容易理解,一是早先列入失踪的人经核实已经牺牲;二是在医院中的重伤员有未救治过来牺牲的。但这个碑中出现的部队番号尚不够严谨,如少了的鲁中南纵队,其作为攻城西集团部队,战后统计牺牲105人,伤924人,失踪3人。鲁中南纵队虽说是由鲁中南军区的部队所组建,但两者毕竟职能不同,一个是野战军(后与吴化文起义部合编为35军,率先攻入南京总统府),一个是地方部队,并不能相互完全代替。同样道理,渤海纵队也不能完全代替碑中少了的渤海军区。
04关于济南战役我军牺牲5101人的出处及辨析
这出自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济南战役纪念馆,时间是2003年9月。
济南市南郊的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1661位革命先烈,以济南战役我军牺牲烈士为主,还有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毛岸英妻子刘思齐的生父),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毛泽东的秘书)等著名英烈。英雄山原名四里山,1952年10月,毛泽东在许世友陪同下登上此山祭奠英烈,毛泽东深有感慨地说:“青山有幸埋忠骨啊!有这么多人民英雄长眠在这里,乃此山之幸也。四里山就是英雄山啊……”自此,四里山又称为英雄山。毛泽东还亲笔为济南英雄山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题字,镌刻在山顶高高的纪念塔上。
济南战役我军牺牲烈士还安葬在济南历城革命烈士陵园(1302位)、西马徐革命烈士陵园(47位,后迁入英雄山)、长清石麟山革命烈士陵园(200余位),齐河县烈士陵园等地,但规模最大的还是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共安葬有济南战役我军牺牲烈士1538位,其中782位是无名烈士(历城革命烈士陵园还有800余位无名烈士,齐河烈士陵园也有)。济南战役我军所有牺牲烈士的姓名都是记录在册的,之所以有这么多“无名烈士”,是因为许多牺牲于轰炸、炮击、地雷、火焰喷射器等的烈士遗体已无法辨认,当时也没有什么辅助技术手段确认,这也反映出济南战役打得极为惨烈。还由于处在战争时期(没有革命烈士陵园),我军牺牲烈士是散葬在济南周边,捧土为墓、削木为碑,后来有的木质墓碑损毁,无法确定烈士姓名。故这些烈士墓,成为没有墓名碑的无名烈士墓。
1998年9月济南解放50周年之际,济南市决定在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内新建大型“济南战役纪念馆”,该馆于2003年3月竣工,当年9月正式开放。纪念馆内设有英烈厅,收录了济南战役我军牺牲的5101位烈士英名。2005年,市有关部门对英雄山无名烈士墓进行修葺,完工后立碑纪念,碑文中记载济南战役我军牺牲烈士也是5101位。
5101位烈士,这比济南解放阁烈士英名碑多了1337人,至于增加较多的原因,在于之前统计的疏漏不断得到补充,尤其是以上两个版本的统计关于攻城参战部队都有遗漏,如少了冀鲁豫军区6个团、两广纵队、华野特种兵纵队及牺牲烈士。特种兵纵队是分散配属各部队作战的,但冀鲁豫军区部队和两广纵队则是成建制作战,在清扫济南守军外围防线的战斗中,冀鲁豫军区部队收复解放齐河县,两广纵队则是攻克长清县城的主力,随后这两支部队转入西集团攻城战斗。这三支部队均有人员伤亡,其中以两广纵队的伤亡更大一些。冀鲁豫军区隶属华北军区,两广纵队在淮海战役后划归东北野战军,均不属于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序列。因此,有关济南战役我军伤亡统计,如仅局限于华东野战军是不完整的。在新建的“济南战役纪念馆”内,这些疏漏在文字资料介绍中都得到弥补,以上几支部队均出现在济南战役我军攻城集团中。
05关于济南战役我军牺牲5217人的出处及辨析
这出自《济南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该书由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著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牺牲5217人,这比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的数据增加116人。军方关于军史战史的资料更加完整,相关研究更加专业,计算口径考量也会更加全面。比如计算济南战役牺牲烈士,还应包括支前民工和民兵中牺牲的烈士。济南战役期间,山东解放区共出动支前民工、民兵50余万人,动用各种车辆1.8万辆、担架1.4万副,筹集粮食1.4亿斤。大量支前民工、民兵冒着敌机轰炸、炮击等危险构筑工事、修建道路、抢运弹药、运送粮草、救护伤员、掩埋烈士、传递情报、押解俘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山东解放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就没有济南战役的胜利。这些支前民工和民兵虽不是解放军部队的官兵,但应视为解放军重要的辅助支援力量,牺牲的烈士也应享受同等待遇。再比如我军打援兵团虽只有零星的战斗和少量伤亡,且烈士牺牲在鲁南,但应统计在济南战役名下。因为打援兵团成功阻敌北上增援,为攻城兵团解除了后顾之忧,是济南战役整体中的一部分。
以济南战役的规模,最终理清我军牺牲烈士人数是一个复杂的集成工作或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过去烈士人数变动比较大,是由于年代久远,解放军参战部队众多,各部队建制和隶属关系又变动频繁,有关烈士统计和资料的交接、传承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遗失等情况;受战时条件和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局限,牺牲人员的原始资料也存在空白、差错、遗漏等情况;不同的统计口径或范围,也会产生不同的数据;烈士确认需要一定程序,有的烈士追认尤其是重伤不治拖的时间会比较长,还涉及军队与地方的衔接配合;相关史料、统计工作人员和有关文章作者等,对战争历史和军队建制的把握能力,也影响到有关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对济南战役烈士数据的变化,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充分理解和宽容,也要科学辨析和引用。只有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才是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
综上所述,济南战役我军牺牲烈士目前可采信的数据是5217位。这可能还不是最终的数据,但基本不会有大的变化了。
历山巍巍,泺水悠悠。烈士功勋,光照千秋。让我们永远铭记和深切缅怀为解放济南英勇献出宝贵生命的所有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