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近期看完的一本书——《小妇人》。
这部自传体文学著作完成于19世纪,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它仍然有着许多借鉴意义,是一本女生必看的书籍,看完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小妇人》的作者是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一个感受丰富的作家,她执眼于一家人的生活日常,于个人及家庭的善意和小爱中诉求普世大爱。
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喜好写作,父亲沉迷于理想无法劳作,为了帮助家人维持生计,她曾做过多种工作:裁缝、护士和佣人……,并且一边工作,一边写作。
在她的著作《小妇人》里,那些看似稀疏平常的生活却流淌着“真善美”的价值观,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原来爱可以如此简单,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如此温暖。
这本书就是以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个人成长经历为蓝本。
撰写了南北战争时期,父亲因战争常年在外,母亲和四个女儿:大女儿梅格,二女儿乔,三女儿贝思,小女儿艾米在相互鼓励和支持下,追求爱与自由,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长的故事。
part1.那些日渐被疏忽的亲情
大女儿梅格,温柔贤惠,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型角色。
二女儿乔作为核心灵魂人物,是作者奥尔科特的部分真实写照,乔具有男孩子气的一面,她宁愿跟父亲一起去战场也不愿学习化妆和打扮。
她把大部分空闲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乔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很强,贝思两次生病,她都不分昼夜地陪在身边照顾她。
三女儿贝思,性格内向但心地善良,在母亲前去照顾受伤父亲的时候,曾交代四姐妹要常去看望一位贫穷的邻居,其他三个女儿全都抛之脑后,只有贝思仍然记得,也因此感染了猩红热。
小女儿艾米,活泼聪慧,她追求完美,对艺术执着追求。她自信且坚强,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束缚。
四个女儿虽然性格迥异,但也有着相同的地方:他们拥有慈爱的父母,较强的道德观念,团结友爱的家庭氛围使得他们虽然物质上并不富有,但心灵上绝不贫乏。
这也正是当今浮躁社会日益缺乏的家庭观。越来越多的现代家庭,子女与父母不合,子女之间反目成仇的故事屡屡上演。
《小妇人》是一部很好的家庭合睦示范榜样,一旦我们认识到家庭在人一生当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部作品就足以打破国界,在任何国度,都值得推崇。
part 2. 那些言传身教的善意?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里说: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早的启蒙者,他们的道德品质,言谈举止对孩子的未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妇人》中,则高度赞扬了父母,尤其是母亲对于女儿们成长的影响。
文中父亲因南北战争,参加北军出征,当随军牧师。
母亲凭借自己与生俱来的善良无私,勤劳淳朴,以及习得的宽容智慧,陪伴和教育家里的四个女儿,使四个女儿均走上独立自强的道路。
在圣诞节这天,母亲认为战争期间男人在战场上受苦,女人们虽然在家里什么忙也帮不上,但可以通过不安排圣诞节礼物这样的小牺牲来表示对那些在前线无法过圣诞节的人们的尊重。
这样的小事儿,可以让女儿们懂得学会尊重他人。
原本就生活拮据的母亲在圣诞节这一天,得知不远处的邻居,因贫穷饥寒交迫,于是征求女儿们的意见,把食物拿给邻居,女儿们在母亲的带领下也前去帮助她们。
这是一位值得敬佩的母亲,虽然生活拮据,虽然岁月艰苦,但是她却能够走出去,带给别人节日的关怀,撒播善意的种子。
也因此被隔壁友好富裕人家看在眼里,反而得到了更丰盛的圣诞大餐。
善意是相互的,在我们播种善意的时候,也在收获着善意。
有一段深刻的场景,是艾米恶作剧将乔精心写好的稿子烧掉了,乔回来之后崩溃大哭。聪明的母亲,及时给予了安慰和关怀:
母亲没有责怪艾米,但她突然冷峻的脸庞还是让艾米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母亲也没有像大多数长辈一样怂恿乔,告诉她妹妹还不懂事,让她作为长姐,原谅妹妹。
而是,在艾米道歉后,告诉她:“别被怒火冲昏了头脑,原谅她吧,互相原谅。”
她的出发点不是告诉乔,一个姐姐就该原谅妹妹,而是告诉她,怒火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而原谅却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这样的母亲,注定会在每个孩子的心里种下一家人互相关心和友爱的种子。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乔执意于家人之间的爱与关怀,可以毫不犹豫地原谅抢走自己少年之爱劳里的妹妹,而不是姐妹成仇。
在19世纪,女人仍处在男权社会控制下,但和很多希望女儿嫁入贵族的母亲不一样。
《小妇人》里的母亲,以身作则,关照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独立,母爱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了四姐妹的成长。
用与当时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指引了一群追寻真爱和尊重、独立和自由的女儿。
那些言传身教的善意,成为了四个女儿最初的精神财富,滋养了日后的人生。
part3.爱与金钱的抉择
《小妇人》里的爱情观和金钱观即便历经一个多世纪,仍然可以被视作金科玉律。
爱情与金钱是不对等的。生活在一个相对并不十分富足的家庭里,四姐妹小时候也渴望将来能够过上奢华的生活。但是长大后,在爱与金钱的选择上,却都拥抱了前者。
年轻的四个姐妹围坐在家中,等待着圣诞早餐。而大女儿梅格此刻透露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拥有很多很多的钱和很多很多的奴仆”。
奥尔科特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不吝笔墨在人物的性格缺陷上,正因为有缺陷和不断完善自己,才得以使得人物更加立体。
梅格起先爱慕虚荣,她受邀参加一个大家族的舞会,在舞会上看到上层社会人们的纸醉金迷,于是也想办法和她们一样漂亮,并学习她们的一举一动,但这似乎却不太适合她。
回来后的梅格,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过着奢华的生活。
母亲在意识到女儿的想法后,耐心教导她:人的一生,不只有物质可以追求。
后来,面对与贫穷但却热心的家庭教师约翰的爱情,她毅然选择了爱情所赋予的精神上的满足,并相信“贫穷不是坏事”,贫穷给了他丈夫开创事业和生活的勇气。
面对“爱”与“金钱”的抉择,她更相信眼前这个人才是最重要的。
当同龄人依旧沉迷于物质的肤浅时,她已经和相爱的人一起克服了婚后生活的拮据,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完善。
part4.自由的女性主义意志
受工业革命和维多利亚思想观念的影响,《小妇人》中的女性开始摆脱传统女性观念的束缚,不甘愿只做家庭妇女,而是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培养了独立自主的人生观,不再只做笼中的金丝雀。
这本书中,我个人最喜欢乔这个角色了,因为我现在的工作状态以及个性跟她几乎是相似的,有那么几个月,感觉自己就是乔·马奇。
作为本书的重点人物,她的女性主义也最为明显。
乔性格独立,具有反叛精神,她率真,不虚伪,有男孩子气的一面。因此,当家中长姐出嫁,二姐病卧在床,小妹远在欧洲学习美术,她就主动赚钱贴补家用。
虽然一直做家庭教师,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梦想,只要有空闲就坚持写作。
她的抱负从来不是做一名家庭主妇,而是像男人一样,被赋予自由。
她从不毁方瓦合,让自己变得像淑女一样,但正是因为独立和勤勉,她才实现了梦想,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面对青梅竹马的劳里的求婚,乔果断拒绝了,理由也很女性主义:婚姻中只有感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忍耐和自制。
她不愿当“漂亮住宅里的女主人”,她性子怪又显得老气,容貌平常,又不会干活,这会让婚姻生活争吵不休,劳里热衷的社交她无法感兴趣,而她热衷的写作,终有一天会使得劳里感到厌烦。
面对图书的出版,她会为自己的版权据理力争。她珍视自己的思想,虽曾短暂为五斗米折腰,但很快意识到,自己想要像莎士比亚一样因好的文章流芳百世,而不是玩弄文字迎合世俗。
最后,她和巴尔教授经营的私人学校,让她感受到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幸福。
这也让作为读者的我更加坚信:人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和自己所热爱的,才能能够得到幸福。
不单纯为了结婚而结婚,也不单纯为了赚钱而工作。
摩西奶奶说:“做你喜欢的事情就对了”。
★结语:
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带来人性的光辉。这部《小妇人》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在传达对真挚爱情和温暖家庭赞扬的同时又宣扬了女性独立自主,乐观积极的价值观。
girls have to go into the world and make up their own minds about things.
女孩子就是要见见世面才能决定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呀~
以上,共勉~
作者简介:【贝拉】
一个专注个人成长的斜杠青年
一个分享自考经历与短视频干货的95后
一个陪你阅读好书,陪你一起逆袭的女孩
一个从会计职场转入自由职业,正靠写作改变自己的勇敢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