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大话西游》1995年
第一遍,看不懂。
第二遍,也未必能看懂。
这是一部需要反复看才能逐渐摸清各种复杂线索,而且每看一遍都能被逗得前仰后合的“神片”——噢,他们管它叫“后现代解构主义”。
你问问有多少人可以背下那段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
还有那首哀怨的音乐,是触动女生泪腺的不二法门。
苦海翻起爱恨 在世间难逃避开命运
中了《大话西游》的毒,就会时不时来上这么一段词儿。
早上照镜子要喊“猪啊”,晚上失眠要说“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就连年终奖没发,都要说:“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大话西游》培养了一批“毒瘾者”。
他们为脚踩裆部灭火狂笑,为紫霞仙子的死去而哭泣。
见到啰嗦的人,就扣上一顶“唐僧”的帽子。
时隔十几载,大话情缘始终未断。
2、《波拉特》2006年
它的全名是《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
但它的内容比它的名字还要碉堡。
一个哈萨克斯坦人去到美国,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啥都感觉很新鲜。
比如马桶里的水,他……拿来洗脸。
味道如何?
走在街上,见到陌生人就要亲对方。
没办法,谁让波拉特来自一个民风淳朴的国度呢?
这么一比较,性观念开放的美国,反倒显得很羞羞呢。
你以为很重要的东西,人家根本没有在怕的。
由于细节太多,笑点太密,你得多看几遍才能逐一搞清楚。
后来你会发现,原来这是伪纪录片。
再后来你会发现,表面上看是在嘲笑这个乡巴佬,其实是在揶揄大美利坚嘛……
3、《断背山》2005年
十年前,一部《断背山》不但让东西方全都为其竖起大拇指,也能让男人(直男癌除外)跟女人一样心潮汹涌。
你一定记得,守在营帐的杰克一定要为恩尼斯做饭。
谁料取汤时遇到了灰熊,恩尼斯挂彩回营。
杰克先责骂:“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恩尼斯冷冷回应:“遇到熊了。”
细细品味这简单的对话,一个因担心而骂,每一个因伤心而冷,这样的关切有几人懂?
所以,是不是两个男人谈恋爱并不是影片所要叙述的重点,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错过和等待的爱情故事。
到底是爱下去还是坚守,要面临性格巨大差异的考验。
最后一个镜头意味悠长。
恩尼斯用自己的衬衫套在杰克的牛仔服的外面,而门上挂着一幅画,而那里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的福地。
两个在世不能在一起的男人,在心中的断背山里铭刻真爱。
啥也不说了,每次这里都是泪点。
哦,还有想到希斯·莱杰的时候。
4、《高斯福庄园》2001年
群戏里,还属原汁原味英国味儿的《高斯福庄园》最经典。
这里的各色人等,充分诠释了什么叫“贵圈真乱”。
本来是一场欢欢喜喜的狩猎季宴会,但却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气氛。
先是一家之主,这位大老爷,在打猎的时候,被一发子弹差点打到耳朵。
他虽然一直骂骂咧咧,但没人知道这枚子弹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在晚宴上,女主人拿老爷的爱好开玩笑,说他只喜欢钱和枪。
谁料这时旁边的女仆竟然义愤填膺地插了一句:“这不公平!”
场面顿时冷到极点。不用说,这位老爷肯定是个多情种。
热闹的晚宴背后,其实隐藏着杀机。
夜里,老爷被人谋杀了。
只是,身上被捅了一刀,怎么却没有流血呢?
这豪宅里的好几十号人凑到一起,开始玩抓凶手的游戏了。
嗯,封闭空间,人人有嫌疑,这有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味道了。
之所以要反复看这部电影,就是由于角色太多了,名字还特别长,要想把人和名对上号得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这才是烧脑片好吗?
另一个必须要看的理由,就是它明星阵容实在太豪华,英伦演技派云集于此,恐怕这辈子是见不到第二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