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黑河是一座文化多元的城市,在这里,本土文化与外来外化、汉族文化与土著民族文化、中国与俄罗斯文化相互碰撞、交汇融合,无论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
在黑河中央街,有一座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塑像,表达了黑河人民对俄罗斯文学的热爱。同时,还有一位有着黑龙江和瑷珲情结的俄国文学巨匠曾来到黑河,这个人就是契科夫。
契诃夫,俄罗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成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在课本里学过契科夫的《万卡》、《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等短篇小说,都是他的杰作。但契科夫在一百多年前曾经来过黑龙江,到过古城瑷珲,并且用优美的文字写下了他对这条大江、对瑷珲和这里人民的感受,了解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2014年布拉格为申斯克市江畔广场1890年7月到9月,契诃夫只身一人从黑龙江上游的石勒喀河乘船顺江而下,来到政治犯流放地萨哈林岛进行实地考察,萨哈林岛就是我们所说的库页岛,此行契科夫写下了伟大的经典非虚构作品《萨哈林旅行记》和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在此行途中的6月27日,契诃夫曾弃船登岸,在大黑河屯对面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小憩,当天契科夫给友人写信描述黑龙江的风光:“这就是阿穆尔河(即黑龙江)。
清末民初时黑龙江北岸 2014年黑龙江船行拍摄 清末布拉格维申斯克市契科夫此行与很多中国人相遇,他的笔下多有记载。契科夫曾与一位中国人共餐,这位文质彬彬的中国人给契科夫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信中写到:“我邀请一个中国人到小酒店喝酒。他在喝酒之前,先把酒杯举向我和酒保以及仆人,说:请用!这是中国的礼节。他不像我们一饮而尽,而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每喝一口之后吃点小菜。喝完酒后为了向我表示感谢,赠送我几枚中国钱币,真是礼仪之邦。
李金镛李金镛,字秋亭,号翼御,江苏无锡人,由于善于处理中俄交涉事务,1887年(光绪十三年),李金镛被任命漠河金矿总办,负责筹办漠河金矿,他积极募集资金,招聘矿师,购买机器,筹运粮食、军火、招募矿丁,于1888年抵达漠河创办漠河金矿,设立了漠河、奇乾河、洛古河三个金厂,收复了被俄方占据的金矿。俄方见李金镛勇而多谋,颇为敬畏,称他为“一只虎”。
对于1890年李金镛的事迹,《北缴纪游》有着详细记载:“先是,光绪十三年,公奉檄由墨尔根入山,堪路来漠,行无人之处三十六日,备极劳苦。堪路回,又复驰赴都门津沪及山东之平度等处,奔驰万里,筹办一切矿务事宜。及十四年冬,来漠开办,正值天气严寒,施工非易,而开务成物,无一事不倍形其艰,加以界逼强俄,边防交涉尤贵得宜。公内外兼筹,勤身焦思。昕夕不遑,心力已为憔悴。
不辞劳苦、至死犹谈国事,为黑龙江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更是研究中国边疆史、中俄关系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如今,在漠河县,建有气势恢弘的李金镛祠堂,还有老金沟、胭脂沟等诸多遗迹和关于李金镛的故事传说,可以说,黑龙江人民不会忘记李金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