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竹青
(乌鸦变仙女)
鱼客,湖南人,忘其郡邑,家贫。
[鱼客]下第(科举落榜)归,资斧(路费)断绝。羞于行乞,饿甚,暂憩吴王庙(三国时吴国大将甘宁的庙,他因鼓动神风,帮助漕运,有功,在宋代被封为吴王)中,拜祷神座。
出卧廊下,忽一人引去见王。
[那人]见王,跪白(跪着报告)曰:“黑衣队尚缺一卒,可使补缺。”
王曰:“可。”
即授黑衣。
[鱼客]既着身,化为乌(乌鸦),振翼(展翅)而出。
[鱼客]见乌友群集,相将(彼此照应)俱去,分集帆樯。
舟上客旅,争以肉向上抛掷,群于空中接食之。
[鱼客]因亦尤效(模仿),须臾(一会儿工夫)果腹(吃饱)。翔栖树杪(读“秒”,末梢),意亦甚得。
逾二三日,吴王怜其无偶,配以雌,呼之“竹青”。雅(甚)相爱乐。
鱼每取食,辄驯无机(不机灵),竹青恒劝谏之,卒不能听。
一日,有满兵(清兵)过,弹之中胸。幸竹青衔去之,得不被擒。
群乌怒,鼓翼扇波,波涌起,舟尽覆。
竹青仍投饵哺鱼。
鱼伤甚,终日而毙。
[鱼客]忽如梦醒,则身卧庙中。
先是,居人(当地居民)见鱼死,不知谁何,抚之未冷,故不时令人逻察(巡视)之。至是,讯知其由,敛资送归。
(原图配诗:穷途无奈秀才饥,多谢吴王赐羽衣。分个雏鬟为匹偶,从今双宿永双飞。)
后三年,[鱼客]复过故所,参谒(读“叶”,拜见)吴王。
设食,唤乌下集群啖(读“旦”,吃),祝(祈祷)曰:“竹青如在,当止(请留下来)。”
食已,并飞去。
[鱼客]后领荐(考上举人)归,复谒吴王庙,荐以少牢(羊肉祭品)。已,乃大设(大摆宴席)以飨(读“响”,宴请)乌友,又祝之。
是夜,宿于湖村。
秉烛方坐,忽几(矮桌)前如飞鸟飘落;视之,则二十许丽人,冁然(读“产然”,笑)曰:“别来无恙乎?”
鱼惊问之。
[丽人]曰:“君不识竹青耶?”
鱼喜,诘(读“杰”,问)所来。
[竹青]曰:“妾今为汉江神女,返故乡时常少。前乌使两道君情,故来一相聚也。”
鱼益欣感,宛如夫妻之久别,不胜欢恋。
生将偕与俱南(一同南行),女欲邀与俱西,两谋不决。
[鱼客]寝初醒,则女已起。开目,见高堂中巨烛荧煌,竟非舟中。惊起,问:“此何所?”
女笑曰:“此汉阳(湖北地名)也。妾家即君家,何必南?”
天渐晓,婢媪(读“必袄”,丫环和老太太)纷集,酒炙已进。就广床上设矮几,夫妇对酌。
鱼问:“仆何在?”
[竹青]答:“在舟上。”
生虑舟人(船夫)不能久待,女言:“不妨,妾当助君报(酬劳)之。”
于是,日夜谈宴,乐而忘归。
舟人梦醒,忽见汉阳,骇绝。仆访主人,杳无音信。舟人欲他适(去别处),而缆结不解,遂共守之。
积两月余,生忽忆归,谓女曰:“仆在此,亲戚断绝。且卿与仆,名为琴瑟(夫妻),而不一认家门,奈何?”
女曰:“无论(别说)妾不能往;纵往,君家自有妇,将何以处妾乎?不如置妾于此,为君别院(另安一个家)可耳。”
生恨道远,不能时至。女出黑衣,曰:“君向(以前)所着旧衣尚在。如念妾时,衣此可至,至时为君解之。”
[竹青]乃大设肴珍,为生祖饯(送行)。
[鱼客]即醉而寝,醒则身在舟中,视之,洞庭旧泊处也。
舟人及仆俱在,相视大骇,诘其所往,生故怅然自惊。
枕边一襆(读“扶”,包裹),检视,则女赠新衣袜履,黑衣亦折置其中。又有绣橐(读“陀”,袋子)维絷(读“执”,系)腰际,探之,则金资充牣(读“充认”,充足)焉。
于是南发,达岸,厚酬舟人而去。
[鱼客]归家数月,苦忆汉水,因潜出黑衣着之。
两胁生翼,翕然(读“西然”,奋翅)凌空。经两时(四小时)许,已达汉水。回翔下视,见孤屿中有楼舍一簇,遂飞堕。
有婢子已望见之,呼曰:“官人至矣!”
无何,竹青出,命众手为缓结(解开衣服),觉羽毛划然尽脱。
[竹青]握手入舍,曰:“郎来恰好,妾旦夕临蓐(读“林入”,分娩)矣。”
生戏问曰:“胎生乎?卵生乎?”
女曰:“妾今为神,则皮骨已更(更换),应与曩(读nǎng,以前)异。”
越数日,[竹青]果产,胎衣厚裹,如巨卵然,破之,男也。
生喜,名之“汉产”。
三日后,汉水神女皆登堂,以服食珍物相贺。并皆(全是)佳妙(美人),无三十以上人。俱入室就榻,以拇指按儿鼻,名曰“增寿”。
既去,生问:“适来者皆谁何?”
女曰:“此皆妾辈(姐妹们)。其末后着藕白者,所谓‘汉皋(山名,在湖北)解珮(美玉送才子)’,即其人也。”
[鱼客]居数月,女以舟送之,不用帆楫,飘然自行。抵陆,已有人絷马道左,遂归。
由此往来不绝。
积数年,汉产益秀美,生珍爱之。
妻和氏,苦(烦恼于)不育,每思一见汉产。
生以情告女。女乃治任(打点行装),送儿从父归,约以三月。
[汉产]既归,和爱之过于己出(亲生儿),过十余月不忍令返。
一日,[汉产]暴病而殇(读“伤”,夭折),和氏悼痛欲死。
生乃诣(读“义”,到)汉告女。入门,则汉产赤足卧床上。
[鱼客]喜以问女。女曰:“君久负约。妾思儿,故招之也。”
生因述和氏爱儿之故。女曰:“待妾再育,令汉产归。”
又年余,女双生(生双胞胎),男女各一:男名“汉生”,女名“玉珮”。生遂携汉产归。
然岁(每年)恒三四往,[鱼客]不以为便,因移家汉阳。
汉产十二岁入郡庠(读“俊祥”,县办秀才学校)。女以人间无美质(美女),招去,为之娶妇,始遣归。妇名“卮娘”,亦神女产也。
后,和氏卒,汉生及妹皆来擗踊(读“匹勇”,致哀)。葬毕,汉产遂留。生携汉生、玉珮去,自此不返。
(原为《聊斋》“卷十一”第二十一篇,归入“王本聊斋”之“神仙集”)
老王感言:这个故事,说好听的,是“人神之恋”——穷书生鱼客娶了“汉江神女”竹青。就像清朝评论家方舒岩所说的:“鸟亦为神,神亦生子,男婚女嫁。此其所以为慈鸟”。
说难听的,这是落魄书生在外地“包二奶”的故事。鱼客家中有妻,姓和。虽然她没有小孩,但这也不能成为鱼客在外包养美女的理由呀!
但由于此事是“吴王怜其无偶,配以雌”,所以其性质不同于野合,其结局也就相当美满:竹青从乌鸦变成了“汉江神女”,本事越来越大;鱼客一夫二妻,两儿一女,还获得大笔资产;到最后,和氏去世了,大儿子也结婚了,鱼客带着一儿一女,飘然而去,跟着竹青一起做神仙去了。
由此看来,只要讨得当权者喜欢,世界上就没有不合法的事。
老王想到:贪官们为什么特爱求神拜佛?因为神仙确实无所不能。鱼客的一切幸福,都是他“拜祷神座”、“参谒吴王”、“荐以少牢”的结果。
从故事描写来看,人变鸟、鸟变人,梦亦真,真亦梦,蒲松龄的想象十分奇特,能让人产生无尽遐想。“胎生乎?卵生乎?”这种闺房中的玩笑,更令人叫绝。
就事论事,“人神之恋”确实是蛮有味道的!
想领略“原味聊斋”,又怕看不懂的朋友,请关注“老王聊聊”。
本微信公号为红庙老王个人所有,与所在单位与所任职务无关。主要聊《聊斋》,也聊别的文史话题。自2014年10月开通,基本做到每天一篇。
欢迎关注!欢迎转发,禁止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