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邮包搭在身上,它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这是电影《信者》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在送信途中,即便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甚至遭受生命威胁,也依旧坚守岗位,从未停止送信的故事。影片的结尾也展现了新时代的邮政人不仅是“信者”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使者”。
日前,由北京孔氏兄弟影业出品,冯文杰担任制片人,兰城序担任导演,阿坝州籍演员尼玛颂宋领衔主演,卓杰泽仁、乌兰托雅·朵、央金卓嘎、洛桑群培共同主演,索朗旺姆、拉旺罗布特别出演的真人改编电影《信者》发布即将上映的信息。
以“信”为契机 用坚韧书写初心
在云南大山深处有一位独行者,她瘦小的身躯,背着几十斤重的邮包,每次送信都要走上三百多公里的山路;每次送信,她都要冒着生命危险,身系绳索“溜索”过江为农民送信,甚至怀孕九个月还在送邮的路上。当这样一个不屈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时,全国人民都为之动容。这讲述的正是电影《信者》的原型人物——尼玛拉木的故事。
1999年,云南的深山还未通路,更没有现代化的联络方式,尼玛拉木成了山里山外联络的唯一纽带。为了守护这一份信任,她在8年的工作时间里,在雪岭峡谷间徒步20余万公里,从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这接近十个红军长征的路程并没有让她动摇,她说:“把邮件送到村村寨寨,看到乡亲们就像捡到金子一样高兴的笑容,我很开心,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首映式上播放的幕后花絮,透露出影片拍摄过程中的艰辛,拍摄团队既要克服高原反应,又要涉足人迹罕至的雪山和荒野密林,特别是尼玛央珍身系绳索“溜索”过江为百姓送信的片段,脚下就是奔腾的澜沧江水,对演员及拍摄团队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但他们克服困难,体现了电影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也是在以此向平凡而伟大的邮政人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信者》参演演员全部来自藏族,且大部分是学院派专业演员,阿坝州籍演员尼玛颂宋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索朗旺姆、央金卓嘎、洛桑群培均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正是这些藏族本土科班出身演员的参与,才在银幕上塑造出鲜活而生动的藏族人民群像。当问及当初为何参演这部影片时,演员们表示,自己是被尼玛拉木的事迹以及温暖人心的剧本故事所打动。
电影以“信”为契机,以“送信”为行动线,以“信念”灌注于角色的内在精神,再以人物为引导,逐步展开,通过女主人公送信过程中与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呈现出藏族这个古老民族,在当下以及面对时代变迁的朴实生活画卷。
助力家乡乡村振兴 努力呈现时代情怀
《信者》以写实风格,谱写出一曲令人感动的凡人赞歌。通过对第一位登上万国邮联讲台的乡村女邮递员尼玛拉木的真实事迹进行艺术创作改编,生动呈现了邮递员为将邮件及时送到藏区群众手中,为架起大山深处百姓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十年如一日溜索跨越澜沧江,行走在香格里拉坎坷邮路上的感人故事。
在本片中,主演尼玛颂宋通过精湛的演技,将乡村女邮递员朴实坚毅的一面生动地呈现在大银幕之上,生动地诠释出邮政人坚守信念、不畏艰难、恪尽职守的“信者”形象。尼玛颂宋表示:“饰演拉木阿姐的形象对我压力很大,生怕不能演好。开机前,制片人带我与拉木阿姐见面,向她请教邮政工作中常遇见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经过和拉木阿姐的深入接触,我才一步步进入到这个角色,同时我从小生在阿坝高山村寨中,所以剧中很多环境也与我的经历相关。”
首映式上,尼玛拉木与主演深入互动。当主演尼玛颂宋向身着邮政标志服的尼玛拉木献花时,台下爆发出了最热烈的掌声。尼玛拉木还向现场观众介绍了邮路上的新变化,以及现在通过邮政“普遍服务+农村电商+快递物流+金融”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助力家乡乡村振兴的情况。
为了还原尼玛拉木走过的路,电影《信者》采用了在云南实地拍摄的方案。摄制组重走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用吊索横渡澜沧江、走进随时可能迷路的原始森林……每一个成员都在亲身体验过后,都产生了更强的敬畏之心。主演尼玛颂宋表示:溜索、爬雪山时很怕,但只有亲身投入到那种情景里,才能真正融入角色,才能释放出她的真实和魅力。
《信者》区别于传统的人物传记电影,在塑造关键人物的同时,也刻画出邮递员群体“人民邮政为人民”的职业精神。在祖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延伸到每一个偏僻乡村,无论天涯海角、边关哨所,无论山川高原,大漠戈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中国邮政的邮递员。
制片人冯文杰则表示,选取这样的一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是因为她的身上凝聚了太多这个时代所具有的情怀。他们默默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苦难,都迎头克服,这充分展现了每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无穷力量。他说:“每一个人都能从尼玛央珍这个角色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俊之扬据中国邮政报等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