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正如地球上有很多人迹罕至的神秘之地,我们身体内部也有让人难以想象的隐秘之地。跟随腔镜的光芒,我们通过小孔踏上人体秘境的寻觅之旅,我们将偶遇什么样的景致?又将见证什么样的命运变迁?
看似越来越远的跋涉,往往是我们回家的方向。
为了治病,大年三十,老董一家从东北来到北京。姐姐做饭、姐夫送饭、妻子陪伴、姨夫拿主意……我们亲自见证了这个几十口人的东北大家族在“万癌之王”——胰腺癌面前高度迸发的团结和勇气。

作为世界上做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最多的医生,刘荣总希望用最小的代价为患者赢得最好的疗效。面对老董的病情,他选择深入血管丛林,艰难探索。他想为老董争取多保留一个器官。
人,是大地的主人,却也是肠胃的奴隶。
眼眶里打转的眼泪,捂在腹部的双手,病床上的呻吟。当我们蹲守在中山六院,我们才更加了解什么是胃肠之苦。而当这种痛苦,因直肠癌而起,患者甚至还会面临失去肛门的可能。

医学上,80岁以上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医生建议关闭肛门,开设造口(人工肛门)。温州到广州,一千多公里的奔赴,86岁的张姊妹只为了一场保肛手术。

像这样的患者,67岁的汪建平并不陌生,他已经不再担任大学校长和医院院长的行政职务。但汪建平依旧是一名外科医生,他依旧相信: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病人捍卫生命尊严。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容易,除了长胖。
调研过很多科室,但是像肥胖代谢病外科这样快乐的科室,还是让我们开启了新体验。

第一次去肥胖患者家随访。身高一米八,体重五百斤的患者看着体重管理中心的医护人员,特别无奈:“怎么还有医院做手术追到家里?”王存川院长形容减重手术,这是一份快乐的事业。而医生和患者成为朋友,确实是这个科室里最常见的风景线。

32岁的陈佳琳正处于“三十而腻”的人生阶段,他走进减重中心,寻求一场生活上的蜕变,从泉州到广州的这条征途,正成为他新生活的起点。
一台胰腺手术,我们在血管丛林里艰难跋涉。
一台保肛手术,我们跨越肠道的广袤森林。
一台减重手术 ,带领我们遨游于脂肪的星际。
正是这样一台台的手术,组成了腔镜微创技术在中国发展的三十年。外科医生们手执腔镜器械,为了将创伤降到最小,迎接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而身体里的每一次震动,小到植入一根管子、大到修整一个器官,也影响着个体命运的沧海桑田。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范士广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