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东哲先生现在打算怎么办?
把这件事有关联的人都……杀掉!
《嫌疑人》讲的是朝鲜特工池东哲为妻子和女儿报仇的故事。
池东哲执行任务回到朝鲜后发现妻儿被带走了,他一路追查到妻子落脚处,看到的却是妻子和孩子的尸体。
杀害她们的人逃到韩国,池东哲偷溜到韩国,给妻儿报仇。
对于复仇的题材大多提前宣告了结局:悲剧!而且东哲这种白转黑的身份,意味着
- 个体与组织的对峙;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 偷渡与合法的对峙,既被韩方追捕,又被朝鲜当作叛徒通缉;毫无容身之地
- 私仇与规则的对峙,为私仇就杀人,无视法纪;法不容情
从身份、地位、还是报仇的理由来看,他挑战的是权力、法则,池东哲的结局似乎已经写好。
他能报仇吗?
如果仇人没找到他就凉凉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吞》里,秦理为了给黄姝报仇,为了让警方重新重视黄姝的死亡真相,他隐忍10年。在掌握了所有证据后,却选择了自杀。
《彷徨之刃》父亲一路追查奸杀女儿的元凶,在手刃凶手扣动扳机时,父亲却被警察击毙。
《协商》里,闵泰久也是用近乎自残的方式展开了复仇,
踏上报仇之路,似乎与暴乱分子结局无二差别。
- 警方认为以个人行为搞死他人是不被允许的,管你是不是有深仇大恨,都不得行
- 民众认为,国有国法,私仇终究不可能成为主力
- 舆论导向也不提倡复仇
……
最后,复仇就是一条孤立无援之路。
- 如果,是你的家人被迫害
- 如果,是你的女儿被凌辱
你会怎样呢?
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冤相报何时了?
一个初为人父的爸爸说,我抱起女儿的时候,我的一只脚已经踏在了监狱的门栏上。
干他!
可,仇恨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仅仅只为解一时之气吗?
《嫌疑人》同样是复仇题材,看后却大呼过瘾:该!该!该!
国家or家
大与小,如何掂量轻重
在朝鲜的秘密特工组织里,只有3%的人能通过考验,池东哲是其中之一。他被派往海外进行各种暗杀和绑架。
在闪回里讲述了池东哲的过去,他执行任务回家后,妻子不见了,他被扣上叛徒的罪名,受尽酷刑。最后被丢上断邢台的时候,执行人给他看了一张报纸,写的是逃亡中有他妻子。
池东哲的罪名被装得莫名其妙,由于政权变动,原本是一个很好的武器突然成了定时炸弹,必须除掉。
在所有的行动中,池东哲都是面无表情的,他行动利索,手起刀落没有一丝犹豫,善于算计。唯独在面对妻子时,他就像一个普通男人。
在妻子眼中,池东哲就是一个拖拖拉拉的男人,宝宝都要出生了,需要爸爸买的东西迟迟没买。
妻子一边做事一边抱怨:等宝宝生出来了,我要向他告状。池东哲站在晾衣架旁,笑着看妻子,样子和执行任务时的狠辣无法对号入座,整一傻样。
妻子说下次你再回来孩子都已经生了,可是,当他再回来的时候,家也不再是家。
没有大家何来小家,这句话说出来就是啪啪打嘴。
国家是责任,家是爱,一边是冰冷,一边是柔情。池东哲要为国家牺牲吗?
在他被推下邢台,脖子上的绳子不断勒紧时,他想到了妻子,复仇之火被点燃,他逃了。
为国家拼尽全力,为家全力一拼。
在《嫌疑人》里无数次的争论“大与小”的问题。
闵世勋是韩方特工,他被青瓦台紧急召回,抓捕池东哲。他的首次参与追捕就差点捉到池东哲,电影过半,闵世勋和池东哲有了面对面的较量,
他将池东哲的车逼进巷子里,2人在巷子里飙车,把池东哲的车打成了马蜂窝。
当时在池东哲车上还有另一个人,闵世勋视若无睹,该撞就撞,该打就打。青瓦台的命令让他缉拿,他就不会手软。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他身上随身携带着和妻子女儿的照片,他的车里也贴着1家三口的照片。
短暂的镜头交代了家的重要性。
不是因为常不在家,它就不重要了,反而它就像是一个平安福,闵世勋将它放在属于自己的空间内:钱包,车。
一部以打斗为主的电影中,重在凸显男性的力量和果敢,但仅仅有此人物就会显得单薄。
导演用镜头捕捉到强硬下的柔情:比如全家福。从侧面暗示了在权力和杀戮中男人的自省,这样的照片闵世勋有,池东哲有。
看似一部复仇的悲剧性电影,在这里却透露出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国家让人有了立足点,而家却能给予前行的方向。
池东哲最初想的就是报仇完成后就自杀,影片中有2次他在生命垂危时想到了妻子,这是他复仇的根源,也是活下去的动力
命令or忠诚
外与内,如何辨别真伪
如果这部戏自有池东哲,就算孔侑爆发200%的演技,也支撑不起这部电影。
《嫌疑人》的助力是由无数个配角汇集而成的。
媒体
在2个男主活力pk的时候,这部电影中有一个女性角色,是一个记者。
她在电影里没有和任何一个男的有感情戏,她象征的是真实的声音。
池东哲首次曝光在媒体下是他的雇主被杀,屎盆子扣在了池东哲头上,这就是作为黑户的悲哀:人家想咋说你,你都得受着。
受上方压力,警方把矛头对准池东哲,媒体报道也指向池东哲,除了女记者。
她因为报道脱北事件被电视台开除,越贴近真相越危险。这个女人被激怒了,她更加疯狂地跟进脱北事件,追着池东哲不放。
在她的报道里有韩国上层暗地里的交易,有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屠杀。
是要保工作还是要保良心?或者这2者可以兼容
同伴
池东哲的恨在于杀死他妻子的人是他的好兄弟,电影在快结束时,他终于找到李光祖。两人的打斗中,李光祖被杀,死之前他告诉池东哲,他的女儿活着,被卖了。
面对曾经的好兄弟,一起执行任务的战友,现在的背叛者
李光祖咽气之前说他这么做只是为了活着。
为了活着,他们接受命令,完成任务。相应的韩方实现承诺,让他们在韩国有一个立足的空间。
但从此如丧家之犬,只能听之任之。
说到最后
《嫌疑人》里最刺激的场景就是飙车。
东哲的行踪被发现后,一大批特警和东哲在老街区展开了车轮战。
画面上能看到两边直挺挺的墙,狭窄的路,俯拍视角呈现出这一片密集的房屋,狭窄的路,转来转去的分岔口,无数的楼梯。
在这个场景里充分展现了韩国车质量杠杠的,不仅能走街窜巷,还能爬楼。短短2分钟,老城追击的刺激绝对甩出高速路飙车n条街。
手持的摄影效果,随着车子转弯,撞翻两边的障碍物,爬楼不停地晃动,身临其境的感觉100%。我看到最后也晕车了,直想吐。
但是,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高潮东哲与凶手金石浩正面交锋的场景。
东哲在知道女儿没有死,被卖掉后,找到卖掉他女儿的金石浩,他说:求你,告诉我,我女儿在哪里。
东哲面部没有任何情绪的起伏,手死死卡住金石浩的脖子。但他说的话并没有动作那么硬,甚至有些哀求之意,镜头把这个情感点给到孔侑的面部特写,孔佑将情感都放在眼睛上:他的眼神有恍惚,泄露了他的情感:着急,害怕,担心。
孔侑把这个冷酷男人内心戏演得太深了。
金石浩被卡住了脖子,依然猖狂。他笑呵呵地说:你的女儿一定生不如死。
他传递了一个信息:你女儿活着,她在受苦,而我知道她在哪,你杀死我,她就得继续受苦。
简言之就是:我啥都知道,就是不说!
这简直是作死的节奏。
金石浩的猖狂在于
- 握住了东哲的命脉,相信他不敢杀自己
- 他有钱有资源,上面会保他
是杀还是放?
这样的疑问不仅在东哲,在闵世勋的心中也一直在问。
他最后把东哲拘上车
是“杀”还是放?
真结尾
这部电影的结局色彩艳丽,带有梦幻。在一大片麦地里,东哲找到了女儿。有人说这是东哲的想象,他已经死了,但我宁愿相信他们都活着。
女儿是东哲的希望,而麦子是口粮,同样暗示着希望。
不同于复仇的悲剧收场,《嫌疑人》在最后给了我们希望。
- 找到女儿的父亲
- 重新开始的生活
《嫌疑人》里所有的坏人都死了,被迫成为坏人的人得到了忏悔,而受难的人得到了圆满……爽!
《彷徨之刃》中一直有一个人悄悄向父亲透露凶手的消息,父亲一边跟着线索为女儿报仇,一边躲避警方追捕。
警方在追捕父亲期间于心不忍
“他也是受害者呀”
组长说“他杀人了!”
最后父亲被击毙,而给父亲传递消息的人正是组长。
回过头来看,《嫌疑人》不只在说复仇或者放弃,而是在说选择。在欲望与自我之间选择,在法与情之间权衡。
而意义,在于内在驱动:
对家人的爱,是对真相的忠诚,还是对欲望的渴求……这些选择都决定了最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