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你会发现,过去所知道、所体会的全部都是颠倒。这种认知上的转变,会为你带来一个瞬间的同步或谐振,而让你突然明白,过去以为的颠倒,其实才是理所当然。
看到上面这段话,你会是什么感想?你会相信吗?或者举个例子?
我们通常理解的转折点,是人生或者事情的转折点,往往指的是重要的转机,无论变好或者变坏,是一个分水岭,分界线。
比如一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二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等等。
比如人的一生有7个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从小学生到少年;第二个转折点:从少年到成年;第三个转折点:从一个人到多个人;第四个转折点:从充满斗志到力不从心;第五个转折点:从理性判断到互相猜忌;第六个转折点:从为人父母又变回孩子;第七个转折点:越来越看淡一切。
《转折点》一书,观点却截然不同:
举例来说,就好像本来所有人都认定地球是平的,但就在一夕之间,所有人都接受了地球是圆的。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地球其实是绕着太阳转,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这也完美地解释了开头摘自本书的颠倒理论。
因为作者杨定一博士,被称为天才科学家,是《真原医》《好睡》《静坐》等多部现象级畅销书作者。
如果通古今之变,本书的思想与老子的“道”一脉相承,正所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都知道什么样子才可以称得上美的时候,也就知道了丑的存在;都知道什么样子称得上善的时候,也就明白了不善的定义。
原来我们看到的、以为的,正是颠覆性的反面。
01人类意识的彻底翻转,就是人类光明的黄金盛世
《转折点》是一本颠覆性的书,也是一本恰逢其时的书,一切都刚刚好。
这本书与你的相遇,没是偶然,也不是必然,它就是宇宙的自然安排,不早不晚。
本书介绍说的是:
个体在信息洪流时代的生存指南;
如何突破物理与物质的有限世界,活出生命的更多可能?
从认知到意识,重新审视世界,认识全新的自己。
按照作者杨博士所说,关键的少数,走出整体,醒觉。
有意思的是,他说的转变是这样发生的:其实一个缺乏规律的状态,只要有一小部分产生了某种规律,不知不觉,整体就达到了规律。
先达到规律的这一小部分,也就是这里所谈的“关键的少数”;而这个整体,可以是人类的知识体、文化,或某种集体的认知。
至于所谓的规律,最多也只是同步或谐振。
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苹果砸到了他头上,牛顿受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阿基米德有一天洗澡时,水溢出了浴缸,突然受到启发,他将皇冠和与皇冠同样质量的黄金分别放入水中,从而判断出皇冠不是纯金制成的。
两个巨匠,两位先知,关键的少数,走出整体,带领人们发现新的规律。
杨博士说,这种清醒,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那么,人类如果懂了这些,而透过关键少数的意识状态来带动地球的发展——人类即将从一种原始而落后的文明,进入真正的太空世纪。
马斯克接入脑机接口,准备明年让瘫痪重新行走。
facebook表示将在5年内转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
人们的意识在先知的引领下,逐步醒转,向元宇宙和太空发展,人类的光明黄金盛世很快到来。
02多重诠释的历史,不可能还原的真实
以前认为,世界史和各国的历史是真实可信的,如果从现在杨博士的整体观念来看,历史是多重诠释的,不可能还原真实。
真相只有一个。
但恰恰这一个,是人们得不到的,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不可能客观,说来就是按照每个人的理解,或者某个派别的需要,来合理填充一套说法和一整个故事。
杨博士举个恰当的比喻,后来的人可以重新诠释,新的诠释有时候反而变成潮流。
《三国志》正史的记载,原本是以曹魏为正统,但在一千年后,明朝的罗贯中融合了在民间流传的各种故事写成《三国演义》,反过来把蜀汉作为正统。
这个意思和阿德勒心理学讲,如果是中国制定的平面地图,会以中国为中心;如果是美国平面地图,会以美国为中心。
这是横向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从纵向看,无论怎么看,都不可能真实,因为真实只是当时人们看到的侧面,不可能全面;而后来推翻三国归晋,必须按照胜利者《晋书》来作为正统,现在可能明白了,除非当年你在现场,完全不带立场,现场写出场景而不加评判,但这几乎不可能,每个人都有立场。
这就是人类的限制。而这种限制,我们往往不自知。
比如秦朝统一六国,用焚书坑儒的方式,统一思想,用文化统领,但经历不到两世,即倒台为汉朝替代,历史又重新诠释秦朝。
讲到这里,其实杨博士所写“全部生命系列”也一直是从一个颠倒的角度,希望颠覆你我过去对意识层面的认知。
甚至,如果你能读得进去,就会发现,《转折点》所谈的并不是意识层面的颠覆,而是这个现实层面的推翻。
你我眼前的现实,它的基础已经不再稳固,而被突然撼动了。
这种发现,这种角度,可能真是你我这一生可以得到的最大的恩典。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在广袤的宇宙中,回望地球,以及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还有自己,这可能才是无限接受的真实。
03这里所想表达的“转折点”,才是你这一生可能有的最大的恩典
转折点的力量,我们大多数时候忽视它。
我们绝大部分时间,受思想和世界的固化,转折和改变太不容易。
从东北到海南,有航线、航运和高速公路通行,如果我们不考虑经济因素,我们一定选择最近最快的方式。
如果我们有转折点,这种认知的全面转变,让我们无法躲闪,再也没有任何理由不去面对自己、面对真实。
我们用互联网目前的精彩纷呈的状态,来形容和比喻最为合适。
时代风云突变。
比如某南怒怼某想七宗罪,形成了两种派别,有支持,有反对。这就是现实。
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每个人得到的信息不同,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这是事实。
用杨博士的话来说:
信息的透明和便利,让每个人对样样现象都可以找到一个不同的诠释、得出不同的真相,而是人类整体挡不住的转折点。
如果从这个维度和角度看,某南和某想的对峙,会很快解决,但应以理性、平和和法治的形式。
把危机转成机会,向真相无限的靠拢。
如果我们退出自己看自己,退出事件看事件,甚至退出地球看地球,退出物质看意识,无疑,这是最大的幸运。
差别就在这里,而只是看你是不是让注意自然从一个小角落,转向整体。
就象本文写到这里,我也只能从我的角度,尽可能的理解《转折点》的内容,从一个角度,转向整体,而这个整体无限大,因为人的意识无限大。
我也只能做到此而已,但思维的变化,也就是《转折点》的变化,由此开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