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有众多实力强大的妖魔,其中六耳猕猴的实力绝对名列前茅。他不但有着孙悟空独一无二的武器:如意金箍棒,一身的神通法术更是跟孙悟空一般无二。那么问题来了,这六耳猕猴神通法术是怎么来的?难道他也是菩提祖师的弟子吗?最后如来给出了答案。
在灵山,如来收服六耳猕猴之后的讲法,道出了实情:这六耳猕猴其实就是孙悟空的另一个面,而跟唐僧取经的那个孙悟空其实是“向善”的一面,而六耳猕猴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孙悟空“向恶”的那一面。而孙悟空只有克服了另一面,才能完成陪同唐僧取经的任务,对他自己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修行,并不仅仅是陪同唐僧修行,孙悟空从最开始的表现,到最后到达雷音寺时,其实已经完全脱胎换骨,跟出发时已经判若两“猴”。
六耳猕猴,云里来,雾里去,即便玉皇大帝用照妖镜,都没有办法辨别出他的真实来路和本相。地藏王菩萨的座下神兽谛听,虽然参破端倪,却「不可当面说破」。因为真正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攥在「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的手中。
其一,「二心竟斗」说。六耳猕猴是孙悟空隐藏在心灵最深处的潜意识,是一个立体感强、形象逼真的孙悟空的全息影子。因为是孙悟空的真神出窍,便在「不真为真,真为不真」中拥有了和孙悟空一样的法力神通。
其二,六耳猕猴是周天之内不入五仙五虫等十类之种,作为混世四猴之一,却拥有「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的超能猴子,原本就是一个无姓无名的长着六只耳朵的猕猴,只不过,在和孙悟空阴差阳错的缘分中,长成了「与真悟空同象同音」。
标准答案从来就不一定是唯一的。但如果一个权威声音给出截然相反的两个答案,势必非黑即白,如果「二心说」成立,那同样出自如来佛祖口里的「六耳说」就不成立。
事实上,玄虚散尽,「六耳说」成为最终的真相。
因为当如来佛祖道出六耳猕猴本相后,这厮在紧张中突感血压骤然升高,毛骨悚然,「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然而,走,是走不掉了。
如来佛祖的金钵盂早就准备停当,而当他在金钵盂中现出本相时,也就注定成为孙悟空的金箍棒下的冤死鬼——六耳猕猴用自己的肉身,帮助孙悟空驱走了内心阴暗的二心心魔,这是如来佛祖想要的结果。
六耳猕猴被孙悟空一棒打的很彻底,「至今绝此一种」,他也死的很纯粹,一了百了,带走了所有如来佛祖关于「二心」和「六耳」论断中暗含的所有玄机。
但是,六耳猕猴为什么会有和孙悟空一模一样的一根如意金箍棒?要知道,孙悟空一直以来就是因金箍棒「打遍三界棍无双」引以为傲的。
其实,六耳猕猴的那根棒子,并不是如意金箍棒,而是另一件叫做随心铁杆兵的神器。难道《西游记》中存在两根不同的所谓的金箍棒吗?
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另一面,孙悟空在同六耳猕猴的打斗,之所以无法分出胜负,其实就是自己无法战胜自我的意思。他们无论是走到唐僧面前、观音面前、虽然说谛听知道的非常清楚,却不敢说出来,因为他无法确定悟空的那一面会占上风,所以干脆推说不清楚,而孙悟空属于“当局者迷”,也不知道而已。
我们经常说“英雄也是普通人,只有克服了恐惧,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才成了英雄”,其实孙悟空也是有双面性,他有向善的强烈愿望,但是身上的野性也是一直存在,这也是人们经常称它“泼猴”的原因,其实就是说他野性未除,而他自己不是很清楚而已。当六耳猕猴出现,其实就是他的“善恶”临界点的时候,有可能沉沦下去,继续为恶,也有可能克服自己的恶念,继续陪同唐僧取经,进行自己的修行。
事实上孙悟空在如来面前,把六耳猕猴打死,其实就是克服了自己的“恶念”,开始一心向善,从那以后,孙悟空对待各路妖怪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开始那样,无论是谁都是先打死,而是采取更加温和的态度,看似四处求援,其实是“好生之德”,不希望通过纯武力解决问题。在大家的眼中,尤其是小朋友的眼中,觉得孙悟空能力不如以前了,其实效率要比过去高,而且在仙界获得好人缘,也对取经项目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扩大了取经的影响力。
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对他们师徒四人来说也是一场修行,最后他们的结局也是非常完美的,也间接证明了这个团队的合理性,唐僧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孙悟空的攻城拔寨能力,猪八戒的团队气氛,还有老实肯干的沙和尚,当然没有毛病的白龙马恢复了龙身就是最好的奖励。
《西游记》虽然写的是鬼怪神仙,其实讲述的就是人间的人情世故,对于小孩子来说,是看个热闹,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其实还是能从中汲取很多东西的,至于六耳猕猴,其实对于孙悟空来说,就是克服了自己的“恶念”,战胜了自我,最后他才有机会成就战斗圣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