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第二章 露西发现了什么 (下)
上节小任务答案: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的好与坏,对于展现人物性格关系重大。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因此,优秀作家都极重视人物肖像的描写。
好句解析:
1第三十自然段:可是半羊人继续哭泣,好像心都要碎了似的。露西走过去用胳膊搂住他,还把自己的手绢借给他,他都没停下来。他只是接过手绢,擦了又擦,湿得不能用了就用双手拧一拧,所以没过多久,露西脚下就湿了一片。
(这里用了极其夸张的笔墨,极力表现出半羊人哭出的眼泪之多,用“心都要碎了”这种比较常用的描述,和眼泪很多来表现半羊人的伤心。但是,在这种奇幻的故事里,这种夸张并不离奇,也是故事设定中可能发生的事情。)
2. 第六十一自然段:“没问题!”露西说,然后拼命甩动两条腿,飞快地朝那片亮光跑去。不一会儿,掠过她身边的不再是粗糙的树枝,而是一件件毛皮大衣,脚下也不再是嘎吱作响的积雪,她感觉到了木板。突然一下子,她发现自己从衣柜里跳出,又来到了那个空荡荡的房间,整个探险经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她回身把衣柜的门紧紧关上,一边呼哧呼哧地喘着气,一边左右张望着。外面还在下雨,能听见其他人在走廊里说话的声音 我在这里,”她喊道,我在这里。我平安地回来了。”
(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露西从纳尼亚回到现实世界的过程。从纳尼亚跑回来的过程运用了诸多动词,如:甩、跑、掠,表现了露西跑的速度之快,也反映了她内心的恐惧。文段中也从露西的感官角度表现了从纳尼亚到现实世界的不同,使读者的观察视角与露西一起,十分有代入感。最后的环境描写与进入纳尼亚前相呼应,渲染了人间气息。)
词语解析:
1. abb型词语:慢吞吞、空荡荡
2. 呼哧呼哧:释义: 1.亦作"呼嗤"。
2.象声词,多形容哭声﹑气喘声等,如剧烈运动后的喘气。
3.泣不成声:释义: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近义词:泣如雨下 涕泗滂沱
反义词:兴高采烈 笑容满面
知识拓展:
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一切艺术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但童话的夸张有其独具的特点。
首先,童话的夸张是强烈、极度的夸张。对环境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小说即便用最夸张的笔调,也还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不会离开真实生活太远,而童话则不然。它出奇、大胆的夸张正是为了表现那种虚构的幻想境界。
第二,童话的夸张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的夸张。在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上有时也采用夸张的手法,但童话的夸张却是普遍、大量的,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环境气氛的描绘,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无一不是极端的夸张,童话里的人物也是稀奇古怪的。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观念等等都可以充当童话的角色,并在童话展开的幻想世界中自由活动。即便是人类,只要在童话中出现,也变得异乎寻常。
第三,夸张是表现幻想的必要手段之一,同时,夸张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夸张还能增强童话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如果童话缺少夸张,就会失去光彩。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博得读者的笑声而滥用夸张,那样只能陷于浅薄和庸俗。
小任务:
思考和总结一下夸张的作用
参考答案: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