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走进教室,那块破而未碎的玻璃引起了我的注意:打玻璃的人肯定是奇才,它破得实在太美丽了!
我的沉默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但焦点很快从我的脸部转移到了那块玻璃——我的视线起了导航作用!
“老师,那是张金凤打烂的!”有人开始发言。
“这不重要,我没问这个。”我仍然看着那块玻璃。
“老师,它破得很美!”又有人开口了。
“是,很美!怎么个美法?”我追问。
“维纳斯式的美,残缺美!”那个声音继续补充着。
“好一个维纳斯式的残缺美,有创意!”我对着那个声音竖起了拇指,但眼神一直没有离开那块玻璃。
可能是那个竖起的拇指一下子激活了同学们思维的灵性,他们简直妙语连珠了!
“老师,它像一把美丽的雨伞!”
“不,像菊花!”
“像蜘蛛网”
……
最后,打破玻璃的张金凤慢慢站了起来:“老师,我也想说说,想说说创造美的那个瞬间的感受。”那个幽默的 疯丫头开始发言了——
“‘砰’的一声,我的头与玻璃零距离接触了!由于窗纸的作用,我没有听到那稀哩哗啦的声音。但,玻璃毕竟开花了!
我不知所措的回到座位上,在脑袋嗡嗡的叫声中,我死死的盯着那块玻璃!
那破裂的痕迹像一个丑陋的蜘蛛网,千丝万缕的丝线缠绕在我的心头:剪不断,理还乱,是百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慢慢地,慢慢地……
那丑陋的蜘蛛网开始闪光了,他在我的心里刹时美丽起来!像一轮金灿灿的太阳,道道光线直射我的心间,驱走了所有的粗心与莽撞,照亮了一个全新的我!”
还没等张金凤的话音落下,教室内霎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天哪,这个疯丫头今天怎么了,简直妙语连珠了!
多么美丽的感受!
多么美丽的“玻璃花”呀!
接下来,我让学生把刚才的想法写成片段,题目就叫做《美丽的“玻璃花”》。当学生争先展示他们的作品时,我又一次惊讶于他们的想象与表达。没想到,一块破碎的玻璃,竟然激发了这样美妙的思维火花!给了我这么多的惊喜!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是准备上文言文的,而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一切就那么自然的发生了!我没有按原先的备课上课,而是就地取材,临场发挥,有意识的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训练了他们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这节课,我觉得收获颇多,感慨也很多。
平时我们一般认为指导学生作文必须按计划在作文课上进行,很少注意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所以,当生活中的素材源源不断地涌现时,学生不是看不见,就是抓不住,缺乏应有的敏感;结果往往是作文课上学生“无米下锅”,把写作文变成了“挤牙膏”。
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浪花,只要善于捕捉,它就属于你了,反之,它就会稍纵即逝。如果教师能够提醒学生、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瞬间,就地取材,及时指导学生随机作文,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