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很高兴老师推荐了这本我绝对不会主动去读的书,看题目就觉得很鸡汤,但是看完之后,它让我真正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我们可能每天都在想:我如何才能被人爱?我如何才能成为值得被人爱的人?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途径。如果我们是男子,我们会在所处社会地位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获得成功,尽可能地攫取权力、财富和声望。如果我们是女人,我们会偏爱塑造形体和服饰打扮来使自己富有吸引力。当然,还有一些共同的方式,比如得体的礼仪、有趣的谈吐、谦虚谨慎、乐于助人等令别人愉悦的举动,在现代,这些方式基本都属于人们常说的“情商”范畴。以上所有的方式,其最终的目的无外乎是要“赢得朋友和对他人施加影响力”。事实上,在我们这种文化中,人们所理解的“值得被人爱”本质上是广受欢迎和拥有性的吸引力这两种倾向的混合物而已。联系现代社会消费至上的商品化经济,我们这样做何尝不是把自己当成待售的商品,等待着别人的消费,同时也消费着别人。
这样的社会“潮流”导致我们只关注被爱,只关注爱的对象,却忽略了如何去爱。以及爱的能力的问题。正如当代的爱情一样,互相陌生的两个人相互接近,相许对方,因为性而融为一体,那合二为一的一刹那就成了最为美妙、最为心醉神迷的经历。但是这种爱情就其本性来说是不可能持久的,两个人越来越熟识对方,亲昵的关系失去了愉悦的特征,直到有一天失望和厌倦把一息尚存的原始兴奋都给抹杀了。如果把恋爱中如痴如醉的强烈程度当成强烈爱情的证据,这实际上不过是表明了这些爱情男女之前是多么地孤单、寂寞和无聊。这也正是爱情总是以高期望开始,但又以高比例的失败结束。那我们反省失败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检讨失败,继续寻找爱的真谛。
关于爱的理论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论证人为什么需要爱,这样的论证无法向像形式逻辑一样严谨,只是用主观的感受和历史的事件为依托,不再赘述。相对于此,爱的实践显得更加具体。但是爱毕竟是一种个人体验,只能由个人亲自为自己体验,而关于爱的艺术的实践方面的讨论能做到的不过是讨论爱的艺术的前提与方法,达到目标的步骤只能由个人亲自去实践。
真正的爱是放手让那个人用他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要求他变成你所希望的样子。那样的话,他就不是你的爱人,而是可以让你随意塑造、使用的对象。爱一个人就是要接受他的本来面目。“我爱你”不为别的,只因为你能够成为你自己,并且你也欣喜于这样的自我成就;“我爱你”因为你就是你,你一直是你所是。爱情是一种想象,一种疯狂,无药可救的毫无节制的想象。开始想象了就开始动心了,开始心不由己地胡思乱想了,那就开始爱了,当然也开始受折磨了。
写到这里,谈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及如何获得爱后,那我们为什么需要爱?为什么爱情是人生永远的话题?因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人最深切的需求即克服分离,从孤独中抽身。而爱情是人类克服孤独的唯一方法,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分享彼此的秘密,人与人结合,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也切记爱情与生活并不是脱离的,爱情依附于生活。鲁迅曾谆谆告诫:“不要只为了爱而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意义全盘疏忽了。人生的”第一意义便是生活,人必须活着,爱才能有所附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