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此书为李娟近两年开始写作并发表在《文汇报》笔会的专栏——“遥远的向日葵地”的最新文字结集。本书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推荐人:沈倩
《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推荐理由
艰苦却惬意,贫穷而闲适,李娟用她明亮而幽默的笔调向我们讲述了戈壁滩上同命运抗争的一家人的生活琐事。
她的遭遇也许会让你同情,她的努力也许会让你汗颜,她的小情绪也许会引起你的共鸣,她的文字会让你在不经意间热泪盈眶。
她用她的积极乐观告诉我们,活着就会有希望,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要强一点点,因为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
推荐人
听听主人公阅读后的内心感悟↓↓↓
怀着对世间另一种生活的好奇心看完了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那荒芜的戈壁、贫瘠的土地、恶劣的气候、质朴的人民,还有那金黄又脆弱的向日葵地,李娟用她细腻、明亮又轻松的笔调,将我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对戈壁也是有一些认识的,2017年5月,我有幸去到了内蒙古阿拉善盟,和李娟在书中描述的一样,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长着稀松干枯的骆驼刺,开车前行在高速上,偶尔会看到小小的沙丘,偶尔会看到正在掉毛的骆驼,方圆百里很难见到一个人影,到了市中心的商业区,也仅仅只有一条街,街道两边绝大部分是卖石头的店铺,唯一一家宾馆是接待贵宾使用的,正如李娟所写的那样,仿佛是被历史进程所遗忘的角落。荒漠里的天空很冷清,也很干净,昼夜温差大,空气特别特别干,还没呆两天,嘴上就已经开始起皮,手也变的粗糙了,仿佛再不需要几天,脸上也要开始有沟壑了。这空旷、沉默的荒漠,让人的心也变得平静起来,好像那些思绪和杂念,都随着水分一起,被干燥的空气给吸走了。
不知道是不是生活在恶劣环境里的人们与生俱来就要多一些韧劲,李娟笔下一家人的生活,艰苦中有几分惬意,贫穷里又有些闲适,虽然不能洗澡,每天的伙食也仅仅是白米饭、饼这些,但是有狗、兔子、鸡鸭成群的生活竟然也令人产生了一丝向往。
李娟的母亲结过很多次婚,最后一位就是书中描写的中风后去世的叔叔,母亲像个孩子一样,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不是那种保守传统封建的女子。母亲会赤裸着上身在葵花地里干活,会骑着摩托车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荒漠里,会对着寂静无声的天空说脏话,生活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变成一个沉默寡言、怨天尤人的人,而让她变得更加洒脱和自我。我想,李娟的性格应该也是遗传了妈妈的一些基因,不然也不会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能用诙谐幽默的笔调来描写自己一家人在戈壁滩上的“惨痛”经历了。
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一面。“突然间好羡慕除我之外的世上所有的人,隔壁的职工,村里的酒鬼,甚至是我家雇佣的短工。他们生活稳定有序,行事从容不迫。在这些人眼中,我又是怎样的存在呢?戴着眼镜,整天穿着干活的脏衣服,做着明知不可能做到却仍努力为之的事。又倔强,又脆弱。我放弃了。”
原来倔强的她在生活的磨砺中也会羡慕别人,也会脆弱地流泪,也会想要放弃和离开;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被生活打磨的面目全非,还要在筋疲力尽时微笑着迎接明天;原来伟大的作家也有如此孤独和无助的时候;原来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当我们抱怨命运对我们不公,当我们厌倦了日复一日枯燥无味的生活时,还有人正在羡慕着我们的稳定和表面上看起来的从容不迫。在宇宙面前,在生死面前,在土地面前,每个人的喜怒哀乐真的很渺小。
人生就好像是种向日葵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或大或小的向日葵地,当你决定开始种植向日葵的时候,就开始了一段无法预知的旅程,你无法预知天气,无法预知收成。
运气好,或许可以多赚点钱去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运气不好,再去祈福祷告,呼天喊地也不行,干旱就是干旱,病虫灾害就是病虫灾害,要么就像李娟的妈妈那样打起精神再种个一遍两遍三遍的,要么就放弃,另寻出路或者放任自流。
活着就会有希望,“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要强一点点”,李娟是这么说的。我们努力地生活,是因为心中仍有希望的火光,即使微弱但也强过一片漆黑,虽然到最后都会归于尘土,但希望的种子总是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就像《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的封面一样五彩斑斓、绚烂夺目。
狂风暴雨地震海啸或许会将我们的努力付之一炬,但有希望,一切都会延续下去,因为,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