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作者:孙华天
《红楼梦真事隐》闺阁昭传之第二十回(下):咬舌子的爱哥哥
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正值林黛玉在傍,因问宝玉在那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且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者手法更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前边用李嬷嬷象征纳喇氏,随之用贾环象征纳喇氏,这个情节又用林黛玉象征纳喇氏了。在李嬷嬷嫉妒袭人情节中,宝玉象征弘晈,贾环玩棋时,宝钗象征弘晈的三嫂富察氏。到宝钗对宝玉说咱们两个一起走时,宝玉便象征着弘晈了。而李氏在此则用湘云象征了。稍前花解语和李嬷嬷骂袭人时,袭人是李氏化身。玉生香时,黛玉象征李氏,玩围棋时香菱象征李氏,到此处又换湘云象征李氏了。这种频繁变换象征对象的艺术手法,使真相极难破解。不识此道者,永远被关在真事隐的大门外。
黛玉问宝玉在哪里来,宝玉回说在宝姐姐处来,黛玉便来了醋劲,开始歪派宝玉:“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回了一句,黛玉赌气就走,宝玉只好跟了来劝。这里有个普遍现象值得抓住,那就是不管谁象征纳喇氏,身上都有使小性歪派人的特征。我们抓住这个人物形象特征,就能识别出不同情节中谁是纳喇氏化身了。可见抓住人物形象特征找象征关系,也是极其重要的。
黛玉赌气回房,宝玉跟来相劝。林黛玉道:“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了身子呢。”林黛玉道:“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宝玉道:“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林黛玉道:“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宝玉笑道:“要像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
这个情节透出纳喇氏又生出新招术,用作贱身子来闹弘晈。而宁郡王弘晈则处处以关爱之情来迁就纳喇氏。正是脂批说宝玉:“情不情”。什么叫“情不情”?历来没人说得清,道得明。只有看清弘晈与纳喇氏的各自性情,才能悟出其中道理。纳喇氏只把自己的利益摆在首位,品行卑劣,把弘晈当成自己的个人财产,容忍不了弘晈与李氏相爱,及弘晈接触别的女人。更不顾丈夫弘晈的感受,所以纳喇氏实为无情之人。而弘晈对纳喇氏的不情,还是奈心解释迁就,并没有用刻薄的语言去伤害纳喇氏。也就是说弘晈用他的情去情无情的纳喇氏,这就是“情不情”的本意。但是长此下去弘晈面对纳喇氏的无情,最终以“绝情”同她分手了。
这时宝钗走来道:“史大妹妹等你呢。”说着,便推宝玉走了。这里林黛玉越发气闷,只向窗前流泪。没两盏茶的工夫,宝玉仍来了。林黛玉见了,越发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不料自己未张口,只见黛玉先说道:“你又来作什么?横竖如今有人和你顽,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作什么来?死活凭我去罢了。”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在这个情节中,作者还用宝钗来象征弘暾夫人富察氏。宝玉说:“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宝玉又说,:“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这正是纳喇氏先嫁弘晈,三嫂富察氏后到怡亲王府之情的真实隐寓。弘晈向纳喇氏表达了我们成婚在前,时间长感情深,怎么能见了三嫂富察氏而疏远你之理呢。纳喇氏听了弘晈这番真情实话,便无话可说了。虽强词夺理说了一句,便用别话岔开了。可见纳喇氏不但嫉妒深得弘晈之心的李氏,还不愿弘晈接触未婚守制的三嫂富察氏。
二人正说着,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林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这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这段情节很有趣,其中还藏着一个大秘密。湘云管宝玉叫“爱哥哥”,将“二”念成了“爱”。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这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那么湘云真的是咬舌子吗?或者是江苏某地方言呢?都不是!那么是谁这么发音呢?宝玉对此打开了一个缺口,暗示了答案。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宝玉的话透出湘云也是跟别人学的才咬舌子。湘云学谁发音才咬舌子呢?其实就是跟宝玉学的。湘云喊谁是“爱哥哥”,就是跟谁学的。
那么宝玉真的将”二”念成爱吗?不仅念成“爱”,有时还念成“厄”呢。且看湘云取笑黛玉之情。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说的众人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
原来是林姐夫发“爱、厄”的音,此处宝玉和黛玉象征着弘晈和纳喇氏,二人正是夫妻。那么宝玉恰恰就是“林姐夫”了。那么就是这个林姐夫象征的弘晈,将“二”念成“爱、厄”的。湘云象征的李氏,是学弘晈说话咬舌子。并非湘云真咬舌子或什么方言。湘云真的是咬舌子,全书也不会仅此一处。
宝玉和林姐夫在此同为宁郡王弘晈化身,而弘晈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满清旗人,那么旗人弘晈发“爱、厄”的音,有没有据可查呢?有的!
在互联网上有这样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合理阐述。
《红楼梦》里惊鸿一瞥的满语“爱呀厄的去”
(个人图书馆)17-01-31 作者:快乐老年... (摘录)
在《红楼梦》第二十回《林黛玉俏语谑娇音》史湘云和林黛玉斗嘴时,开了一句小小的玩笑,引起了很多学者兴致盎然的讨论。那么,这句话是什么呢?
林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 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 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呀‘厄’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对于“爱”和“厄”发音的形成,有人认为是史湘云方言所致。在江苏很多地区“二”与“爱”完全同音。因此曹雪芹让史湘云喊“爱哥哥”是有方言根据的。如果史湘云是因为自幼在江淮地区长大,染上的方言口音,那么《红楼梦》中明言在江淮一带长大的女孩子可不少,林黛玉,妙玉,王熙凤等等,还有贾母史太君,那可是史湘云的姑祖母,却是一个言谈极爽利的老太太,这又如何解释呢?
而且,《红楼梦》所言的“咬舌儿”只是史湘云独有的语言特征。脂砚斋曾经评曰: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今见“咬舌”二字加之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这也是曹雪芹描摹人物的惯用手法,意图就在于刻画史湘云特征,意思就是说史湘云说话时有这么个毛病,至于这个毛病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咬舌儿”并不重要,既然她发出的音类似于“咬舌儿”音,不妨就将史湘云将“二”说成“爱”称为“咬舌子”。
另外,大家基本认同“爱”和“厄”都是“二”的变音。从音韵角度看,咬舌人常咬不真er这个音, er和ai的音相近, 一讲“二(er)”常会变音为“爱(ai)”,史湘云便如此, 要说“爱呀二的去”,不敢将“二” 讲成“ 爱” , 顺着林黛玉刚说过的er音一咬, 结果掉了韵尾r , 变成了“e厄”。这就出现了“爱” 呀“厄” 的去了。但是这种说法并不符合语音学的常识。er是单韵母,虽然由两个字母构成,但发音仍然是一个单独的音素,r并不是韵尾,怎么会掉了呢?
仔细思考湘云的玩笑,林妹妹若是“现在”湘云“眼里”需要如下条件:
1、 林姐夫必定是咬舌的。
2、 林姐夫要时时刻刻‘爱’‘厄’的。
这两条属于必要条件。如果将“爱”和“厄”都理解为“二”的变音,意思就是说将来的林姐夫要时时刻刻说“二”这个音。“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呀‘厄’的去”,而林妹妹并不行二,咬舌的林姐夫又何须时时刻刻‘爱’、‘厄’的呢?
结合以上两点思考,你就会觉得这句话一点也不好笑。
史湘云意思就是说,你林黛玉现在笑话我,将来找一个咬舌子老公,天天对着你说“二”,这并不是很容易实现的事情,而且有点无赖了。试问一个并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怎么可以达到回击黛玉的效果呢?何况众人和黛玉的表现都非常强烈的,充分说明了湘云回击的高妙。
近来看到了一位熟悉满洲语文的人说道:旗人说话,是最爱咬舌的,汉人听起来尤为刺耳。
看了这则解释,原来史湘云的意思是保佑林黛玉嫁一个满洲贵族。
那么首先这个说法是很合适的。作为世家小姐和满洲贵族联姻应该是符合世家们意愿的事情。例如经过红学家考证,曹寅一女,嫁与镶红旗王子,就系康熙指婚。这就说明汉人和满洲贵族联姻是一种荣耀。那么史湘云保佑林黛玉将来嫁一个贵婿~满洲贵族,当然比保佑林黛玉找个咬舌的郎君更加有分寸,更加无懈可击,也是更有可能的了。其次因为旗人说话咬舌是常态,不一定非要说“二”,其它发音也会发出“爱”的音,因此才可以符合“时时刻刻”的条件。而且“爱”和“厄”是说明旗人说话经常发出的声音,都属于汉人听起来很刺耳的咬舌音。
难怪众人都笑了……
快乐老年这篇文章,将湘云取笑黛玉的谜底揭开了。原来林姐夫的咬舌特征,正说明他是满洲贵族旗人化身。这与我揭示的宝玉和林姐夫在此处象征着满洲贵族宁郡王弘晈的身份完全契合。快乐老人揭示出“林姐夫”咬舌的旗人特征,而我则揭示出林姐夫象征爱新觉罗·弘晈。这段解读,堪称内证外证完美的结合。哈哈,原来弘晈咬舌子。
笔者将【快乐老年】的这篇文章发到《红学主流在民间群》后,群主白晓彤先生当即对满人咬舌现象给予了确认。他说:“华天兄,现在也说,零几年我在秦皇岛,手下小孩很多口头禅,那里有满族自治县。”
这个情节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服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
那么湘云说的宝姐姐是谁的化身呢?这得看怡亲王府中有几个主要女人。允祥长子弘昌妻妾的身影一直没索隐到,此处可忽略。其余就是允祥嫡福晋兆佳氏,弘暾夫人富察氏,弘晈继妻纳喇氏和妾李氏。弘晓此际还没到娶妻年龄。这样宝钗此处象征的人选,只能落在弘暾夫人富察氏身上。富察氏的品格从各方面来讲,都是纳喇氏比不了的,因此,此处黛玉象征的纳喇氏,才不敢挑宝钗象征的富察氏。这一回,能不能索隐出弘暾夫人富察氏的身影非常关键,她也是作者要闺阁昭传的重要人物。还有一个富察氏,既弘历嫡福晋的身影也在这回冒出来,这两个富察氏的人物形象特征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认真加以区分,不可忽略。
这个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着重隐寓的是纳喇氏对李氏强烈的嫉妒心和对弘晈三嫂富察氏的防范。纳喇氏这种对弘晈病态的霸占欲心理,使其频频对李氏恶语相加。更是对弘晈时时耍小性,毫无一点妇徳,不随她心,就闹个没完,使弘晈一刻都不得安宁。假故事上,李嬷嬷、贾环、黛玉之事各不相干,但真事隐中却是弘晈继福晋纳喇氏一人之事。由此反照出弘晈真是好脾气。
这回另一个重点在于作者用咬舌子之情,暗示出林姐夫是满洲贵族化身。他锁定了《红楼梦》真正作者来自哪里的准确范围,至关重要。
《红楼梦真事隐》闺阁昭传之第二十回:完
孙华天
20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