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近期,科幻电影《沙丘》正在热映。
该片被网友评价为“在融合各种创造力和视觉奇观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新的科幻语法,靠高超的剪辑和音乐设计让作品有了可怕的‘通感力’”。
“科幻语法”见仁见智,而“视觉奇观”,应是毋庸置疑。

片中花瓣一样的沙丘
从《边境杀手》《降临》《银翼杀手2049》,到今年的《沙丘》,荒芜空旷、颇具异世界氛围的场景,是维伦纽瓦电影一贯的选择。
沙漠、雪地、黄土、无人的城市等,凭借震撼人心的美感与寂寥感,为片中的赛博朋克情节、末世情节等赋予了别样的况味。
而在电影中呈现出美感的沙漠,实际上却也是人类生存的一大威胁。
有观众留言说:“《沙丘》小说中弗雷曼人的终极理想,是让厄拉科斯生态逐步恢复,而现实中中国人靠着一代代的不懈努力逐步治理了肆虐的黄沙!”

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全球荒漠化进程加快的趋势,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无情挑战。
将沙漠变成“沙海云天”是人类的共同理想。
领略过电影中的沙漠之美,让我们来看一看治沙为主题的剧集,认识一下里面可敬可爱的治沙人。
《五月花开》
2013年在cctv-8播出的电视剧《五月花开》,是我国首部以沙漠治理为题材的电视剧。

该剧由著名导演苗月执导,马跃、白凡、剧雪等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通过描述几代人共同治沙,体现人类为环境保护作出的努力,为观众带来了许多感动。
剧中的治沙队伍穿行于沙漠中,忍受着痛苦,为生态环境建设、为治沙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在剧外,这支队伍是真实存在的。剧中的李翰阳,也是以治沙队伍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型的。

这群满腔热血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选择了沙漠,与漫天飞舞的黄沙作伴,他们的热情和理想,在沙漠中燃烧。
《最美的青春》
2018年在cctv-1播出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减少京津冀地区的风沙危害,一群造林人在河北承德境内高原荒漠塞罕坝建立机械林场,抵御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南侵。

剧中,以冯程、覃雪梅等为代表的第一代造林人,克服种种困难,在荒漠上营造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 。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塞罕坝人一刻也未曾忘记自己的使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
冯程和他的伙伴们同进退、共患难,在工作与生活中,彼此体贴、爱护、帮扶,由最初的战友情,同志情,慢慢蜕变成了友情和爱情。

一代年轻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热血”的奉献精神,这一题材对于很多当下衣食无忧、热衷网剧的年轻人来说,是陌生而新鲜的,要他们理解并认同这种精神,其实并不容易。
不少网友却表示“本来是陪着父母看的,结果自己也看得停不下来”。
《最美的青春》表现了年轻人的个性、热情、梦想,表达了对青春的理解、对青春价值的感悟和思考,肯定了他们的奉献、进取和责任担当。他们用青春浇灌沙漠,让沙漠上长出了生命的绿洲。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2018年,由制片人思斯、导演习辛、编剧高伟宁联手打造的防沙治沙题材电视剧《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播出。

剧集讲述了宁夏60年发展变迁的时代大背景下,普通百姓在那段艰苦岁月里,与自然和命运抗争的故事。

宁夏人民治沙的成就被联合国评为“世界环境保护区500佳”,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据记载,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
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曾经的“魔鬼城堡”沙坡头,如今却变成了aaaaa级景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该剧先后在中卫固沙林场、中卫火车站、沙坡头旅游景区、金沙海景区、鼓楼、高庙、金沙岛、云天产业园、以及北长滩民俗村等地拍摄,拍摄足迹遍布整个中卫市。
剧集填补了国内“防沙治沙用沙”重大现实题材影视创作的空白,也为今后防沙治沙留下可供借鉴的历史资料。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家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经过了几十年的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仅让沙漠变成了绿洲,还创造了数以亿元的生态财富,累计带动了沙区10多万人彻底摆脱贫困。
我国的沙漠治理,是所有治沙人艰苦奋斗的成果。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都纷纷加入了治沙队伍。
我们坚信,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绿洲终有一天,会让荒漠停步。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cctv电视剧”
央视频、微博、抖音官方账号
解锁更多台前幕后精彩故事!
监 制丨张雪梅 杨春果
主 编丨王彩臻
责 编丨习 超 蒋璇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