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十八世纪末,在英国伦敦一条古老的巷子里,一个神秘的女药剂师正在密室里摆弄着她的瓶瓶罐罐。她精心调配着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只用来对付那些不忠、残暴、卑劣等品行不端的男人……
时间穿越到21世纪,一个美国女子在伦敦泰晤士河参加了一个旅游项目——清沟活动。在河床中,她找到了一个蓝色的小药瓶。一场探秘活动拉开了序幕……
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叫《消失的药剂师》,是一本现实主义女性题材小说。读这本书时的感受是,故事曲折,悬念丛生,欲罢不能,只想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条发生在1791年,一条发生在21世纪。
书中讲述的女药剂师奈拉因受过男人的伤害,身心俱残,从此走上了一条为女人们制作毒药,去报复那些该死男人的道路。而美国女子卡洛琳同样遭受了男人的背叛,她在寻找小药瓶背后故事的同时,走上了一条自我救赎、重生的道路。
这本书的作者叫莎拉·彭纳,美国人,是历史小说协会和妇女小说作家协会的会员。《消失的药剂师》是莎拉·彭纳的处女作。书籍一经发表,便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受到了《书目》《图书馆》等专业机构的高度评价和读者的喜爱。
这本书以女药剂师奈拉、小女孩伊丽莎、美国女子卡洛琳三个主人公的视角出发,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整个故事的发生。
相似的遭遇,让她们有了相同的心路历程
书的开篇是一则“药剂师古训”。其中有两句话是这样写的“……我永远不会把别人告诉我的秘密泄露给他人……永远不会给任何人下毒……。”
奈拉从小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是一位药剂师,专治各种妇科病。在耳濡目染和母亲的教导下,奈拉精通各种药物的属性。
奈拉21岁时,母亲去世。迷茫中的奈拉,遇到了一个男人,并爱上了他。可当男人知道奈拉怀孕后,不仅溜之大吉,还下药导致她流产,并终身不孕。从此,奈拉心如死灰,恨透了天下所有的负心汉。
“对于我的遭遇,世界上根本没有解药。”
最终,奈拉用毒药杀死了那个男人。而她的药房,也成了城里女人们偷偷流传的,可以解除女人痛苦的地方。
“我帮助无数的女性解决了她们的问题,但我自己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二十年了,我痛苦依旧。”
“整整二十年的悲恸,若不是痛不欲生,我怎么会走上复仇之路,怎会让复仇之火燃遍论断的大街小巷,怎会一辈子背负别人的秘密艰难地前行。”
卡洛琳在结婚十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发现了丈夫出轨的证据。面对丈夫的背叛,卡洛琳痛不欲生。崩溃的她,独自一人来到了伦敦,她想好好清静一下,想想她和丈夫的婚姻与未来。
卡洛琳结婚后,为了家庭和丈夫,放弃了学业深造和热爱的历史专业,在父母的农场干着安稳,但并不喜欢的工作。她和丈夫的婚姻生活也一样,一成不变。
如今,婚姻出现了危机,卡洛琳不知道何去何从,她怨恨命运对她的不公。
人性是相通的。面对爱人的背叛,奈拉和卡洛琳的愤怒与悲痛是一样的,即使相隔了200多年。冥冥中,命运用一个小药瓶将他们联系了起来。
不同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她们不同的话语权和自我觉醒的能力
在十八世纪的英国,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依然存在。妇女们更多地是承袭传统角色,处于附属和边缘化的地位,没有独立的女性地位。当时,投毒的案例屡见不鲜,而投毒者中,有很多是母亲、妻子或女仆。
在奈拉的密室里,有一本登记薄,那是母亲留给她的。那里不仅登记着各种药方,还登记了买药人、被害人的名字。
对于奈拉来说,它意义非凡,不仅是母亲留给她的回忆,还承载了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更重要的是,这是卑微的女人们在世界上留下痕迹的一个见证。
“这些女人们不是什么皇亲国戚,没有显赫的身世,她们都是普通人,她们的名字永远也无法出现在精致的家族谱系图中。……这恐怕是她们存活在这世上唯一的痕迹了。”
在这样的社会中,奈拉和女人们的痛苦被视而不见,她们呼救声微乎其微,无人倾听。
于是,奈拉和药铺的存在成为了可能。投毒,成了女人们脱离苦海,解救自己的一种极端的手段。
卡洛琳受过高等教育,大学毕业后,虽说为了婚姻放弃了自我,但在面对家庭危机时,还是会有更多的思考能力和疗愈方式。
她有稳定的工作,经济独立,依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可以向丈夫表达自己的愤怒,可以离开,可以分居,可以离婚,她依然有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
她身边有一样的朋友,无论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盖尔娜,还是闺蜜罗丝,都可以给她建议,帮她分析。
面对药瓶和药剂师之谜,卡洛琳焕发了曾经的热情,还做出了夜闯熊巷的疯狂之举。而在揭开真相之时,也让她看清了自己,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河里挖出来的不是小药瓶,而是曾经的自己。”
“人类必须揭开尘封的古老的真相,并赋予它新的意义。”
心底最后一点淳良,让她们惺惺相惜互相救赎
“奈拉的脸上流露出痛苦而疲惫的表情,我感觉繁重的工作已经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
“她的额头上长满了皱纹,整张脸瘦的脱了相,看着十分可伶。”
书中,伊丽莎的出现,让奈拉这个人物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花儿一样的伊丽莎来自乡下,她是10岁时到安维尔太太家当佣人的。那时候,英国有一种“放养”的习俗,非常流行和普遍。很多年轻女孩被父母送去做女佣,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而教育大多由女主人完成。伊丽莎也一样,安维尔太太教会了她读书写信。
伊丽莎是为了帮助安维尔太太拿毒药,才认识奈拉的。因为安维尔先生对她心怀不轨、动手动脚。而安维尔夫人承受的这种痛苦,早在伊丽莎来到之前就开始了。
在奈拉的药房里,伊丽莎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包括瓶瓶罐罐、各种药物和奈拉。而奈拉,觉得伊丽莎像她还没有出生就死去的孩子,也像自己小的时候。她心底的爱和善良被唤醒。
“这孩子在一开始,就在冥冥之中挖出了真实的我。”
奈拉的命运和伊丽莎绑在了一起。为做毒药,伊丽莎帮助奈拉抓甲虫,因错送出一个有地址的小药瓶,招来了警察。在警察追来时,伊丽莎冒充药剂师跳入了冰冷的泰晤士河。伦敦系列杀人案告破。
写在最后:
一直以来,伊丽莎对魔法充满了无限幻想,渴望有一天破茧成蝶,并按照魔法书的配方做了药剂,渴望为她和奈拉摆脱厄运。
书中,伊丽莎和奈拉都没有死,她们还在一起。我们无从得知她们是如何逃生的,但从此,伦敦没有了奈拉的药房。
对于卡洛琳来说,小药瓶是她人生的分界线,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最残酷的真相永远不会停留在事物表面。”无论是婚姻还是人生,只有看清真相,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把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