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去年,一部《你的名字》让日本动画电影在内地着实火了一把。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在有动画奥斯卡之称的「东京动画奖」2017年评选中,《你的名字》被另外一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佳作击败。
这部电影不仅一举斩获「最佳动画」和「最佳编剧」两个大奖,还在第4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中被提名最佳动画片——
声之形
聲の形
《声之形》改编自日本漫画家大今良时创作的社会类同名漫画。
讲述一位患有听觉障碍的少女西宫硝子和曾经伤害过她的少年石田将也的故事。
在看这部动画之前,小编曾一度以为这是一部典型的少女漫改作品,这也是制作方京都动画最擅长的题材。
但意外的是:
电影版并没有将主要的情节视点,放置在大众最爱的中二玛丽苏的纯爱故事上来。
而是更多地选择直面真实世界里的社会性议题和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心理状态。
光片名,就弥漫着浓浓的治愈气息:
以声之色,塑以花之形。
无声的交流,成长和救赎。
这是《声之形》要表达的内核。
但看似治愈的故事,却是从两个有些沉重的关键词开始的:
校园霸凌、自杀。
影片一开始,患有听力障碍的少女西宫硝子,刚转校到一所普通的小学。
因为生理缺陷,她只能靠着笔与同学交流,所有的话都要写在本子上。
但一个有听觉障碍的学生,在一所正常的学校当中。
她注定像个「异类」。
她的特殊让她始终与周遭的同学格格不入,继而引来同学的霸凌。
因为是听觉有障碍给班级合唱带来很大的不协调,所以很多同学对西宫硝子都有意见,处处的针对她。
在以往看到的女主被欺负都有一个帅气的王子来解救她,而这部电影当中却是逆转的。
反而是作为男主的石田将也,总是带头欺负西宫硝子。
班上同学对女主的霸凌也从冷暴力,升级为语言上的嘲笑,进而扩大身体上的欺负。
最后,忍受不了的西宫硝子转学了。
同时,西宫硝子被迫转学的原因也在学校被传开了。
而石田将也作为对主要西宫硝子的主要施暴者之一,因为校园欺凌的事件受到了其他人的孤立和欺负。
在学校将也的境遇也遭遇了大反转:
平时他欺负别人,今天被人欺负。
他从一个施暴者,变成了一个受害者。
在同样的遭遇切身体会之后,他才感受到之前硝子的心情和对她的的愧疚。
然后五年过去了,两人在不同的环境各自成长,各自救赎。
一直饱受煎熬的石田,因为这段青春里的「黑历史」导致他逐渐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原本他计划以“救赎式自杀”的方式来赎罪,直到重遇西宫硝子。
两人再次相遇,在经历了青春的阵痛之后。
彼此都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学会接纳别人,也学会与自己和解。
作为《你的名字》后又一部现象级动画电影,画风同属清新唯美,两部影片不可避免地会被放在一起较量。
不可否认的是,从影片制作层面来说:
两者唯美的画风、细腻的情感以及对细节的用心雕琢,都的确堪称动画电影的品质标杆。
但在小编看来:
除了在画风上都追求极致维美之外,在影片风格和主题内容乃至画面表现力上,二者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
如果说《你的名字》是一幕充满奇幻感的现代都市童话,而《声之形》却是用唯美的画风掩盖了让人心惊的社会现实。
相较于《你的名字》中架空现实的设定相比,《声之形》的设定、剧情更加写实。
无论是硝子患有听觉障碍的角色设定,还是少男少女的青春期情绪,《声之形》都更加贴近观众的现实生活。
每个人都能在故事中看到自己。
此外,《你的名字。》更侧重于情感,强调关系的羁绊;
而《声之形》则更侧重人物的内心世界,探讨一种“无声”的沟通方式,也更关照当下社会。
影片的日文片名是《聲の形》。
但是“声”没有用日语中常用的汉字“声”,而是用了这个由“声”、“耳”、“殳“(一种可打击乐器的器物)”组成的「聲」字。
原著作者正是希望用这个字表达“传达心意的方法不一定只有声音”这个概念。
此前,影片已经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的讨论,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故事的主题——
它是一个基于校园霸凌的故事。
可能每一个经历过校园生活的人,多多少少都应该经历过或者旁观过校园霸凌。
但《声之形》并没有将所有的故事放在对校园霸凌的批判上来,而是试图探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问题。
影片最让人心疼的:
并非听障、校园霸凌本身,而是无法传达的心声。
在《声之形》当中,校园霸凌只是一个引子,它只是一个背景,让角色之间建立关系。
导演并未有意放大“校园霸凌”的负面情绪,而是更侧重于是角色的疼痛青春的救赎之旅。
因此,在影片里,情感线被一笔带过。
取而代之的是,两人各自的“自我救赎”。
毕竟,相比于霸凌行为本身而言——
作为霸凌者和被欺凌者的他们,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明白当初的错误行为和走出这段阴影。
女主角硝子的敏感和自卑,让她一直希望以好的一面而不是残缺的一面示人,所以她总是不停向人表达感谢和对不起。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让她在同学之中,变得更加不真实。
她在无意识之中成为了一个讨厌的自己,给别人带来麻烦,需要人照顾甚至怜悯,却又因为失语而只能发出无声的呐喊。
但实则是麻痹自己的心声,压抑自己的渴望,封闭自己的情感,是她自己关上了让别人了解她的大门。
而作为男主角的石田,他看不懂少女“想和你做朋友”的手语,反而屡次伤害对方。
两人存在着想表达却无法表达,想让对方听见心声,却难以传达的困境。
将也因此与硝子产生隔阂,孤立并伤害了硝子。
女主角虽然性格软萌,却也因此遭遇了校园霸凌。而男主角则是因为曾作为女主角的施害人,被其他人孤立。
某种程度上说,两人都是受害者。
善良的硝子认为正是自己的存在,才给周围人带来了不幸。所以满怀愧疚地选择极端方式,结束所有的伤害和痛苦。
这一选择除了令人震撼,更引人深思:
当面对孤独,面对绝望,面对自己的缺陷,面对自己和别人都讨厌的自己时。
我们该如何走下去?
在原作漫画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谁都没有改变
也不想改变
然而
人们依然可以向前迈进
每个人都要要学会坚强,学会接纳自己。
人生都是有痛苦的,但正因为有那些痛苦,才让我们努力去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影片中的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
因为有想传达的想法
因为有想告诉人
所以我们才会生存在世上!
这段台词揭示了影片的主题,一语道破了自我和外部世界间的矛盾。
导演山田尚子一名女性导演,对于影片的情感处理是极为细腻的。
电影保持了京都动画的细腻唯美校园青春画风,温暖柔和的色调搭配上感人但不哀伤的配乐,让影片带着一种旧时光的氤氲感。
男女主角之间从隔阂到心动,从排斥到接纳,将也和硝子之间的情愫既含蓄却又沉重。
所以当曾经的被霸凌者西宫硝子,同意曾经的霸凌者石田将也“做朋友”的请求的那一刻,他们的生活才从学生时代的时间断层里开始继续向前。
正如影片的导演山田尚子所言——
这部作品触及了人性中不那么美好的部分,但是更多地,是温暖的部分。希望大家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来欣赏它,引发自己内心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进内地之前,《声之形》已在海外揽下诸多赞誉。
电影在imdb网站上评分达到8.3分,在烂番茄上新鲜度高达94%,metacritic上的众多影评人也一致给出了80的高分。
就连《你的名字》的导演新海诚更对《声之形》赞不绝口:
充满了认真细致的构思,画面、色彩和情绪都呈现得很唯美。
电影已经于9月8日正式在内地公映。
无论你是被影片里人性的柔软治愈所感动,还是被展现的现实的灰暗致郁所动容。
小编觉得这都会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