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没有光鲜的履历,没有名校的学历,二本毕业的李涛,在这个西南二线城市,在无数小公司兜兜转转,做着随着可被替代的工作,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拿着微博的薪水,朝不保夕。
他不敢告诉父母他又换了两份工作,而薪资跟两年前相比一点进步没有。过年的时候,给亲戚小孩发完了红包,给父母买了点不值钱的礼物,再除去来回的车票钱,看看手机的余额,下个月的房租又只能求助于花呗,而此时此刻,李涛已经28岁了。
父母看着他便唉声叹气:“ 工作不稳定还不找对象,早知道当年就不花那么多钱供你念书,高不成低不就的,初中毕业就该出去打工,直接去厂里拧螺丝,跟同厂的姑娘早早结婚,现在我们孙子都该念小学了”。
父母的唠叨让他脑仁嗡嗡的,有种喘不过气来的窒息感,李涛只想赶紧买张车票逃离。
李涛家境不宽裕,父母文化程度不高,靠着一辆推车,在小县城里卖早点把唯一的儿子养大,供他念大学,对他的前途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有份稳定的工作,最好是有编制的,再娶个老婆,生个胖孙子。
但李涛从小受够了贫穷,他更想挣大钱,所以当他找工作的时候,都尽量投递那些看起来收入更高的销售类岗位。
当他逐渐发现市面上相当多的销售类岗位都是坑,甚至还有不少骗子公司,他碰得头碰血流。几年的摸爬滚打下来,李涛也有些心灰意冷。看着一毕业就进体制的同学,现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过得无比从容,他也开始认真考虑考公这件事。
曾经不屑于进的体制,这时候突然变成了温暖的港湾。就像费了老大劲还是追不到女神,蓦然回首,隔壁邻居家的妹子小花正倚在门口朝你甜甜的笑。
考上公务员,过往的一切辛酸都会被抚平。考上公务员,虽不能大富大贵,但稳定体面,父母安心。
考上公务员,就可以像大舅妈儿媳妇的表弟一样,那个县财政局的青年,从后备箱拿出单位发的米面油,在邻居羡慕的眼光中递到父母手里。爸妈会夸你,亲戚朋友称赞你,给你介绍对象的人踏破了门槛,你终于能够挺直了腰杆,做个合格的大人了。
想到这画面,李涛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李涛拿出了高考都没有的劲头,立志用学习改变人生。上班午休的间隙,争分夺秒的刷几个图形推理题,在下班的地铁上,眉头紧锁的背几个申论金句。回到家之后,吃饭完毕,便迅速关掉手机,掐着时间,限时做一套历年国考真题。
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两个礼拜,由于缺乏足够的休息,他很快就撑不住了。上班的时候精神涣散,屡屡犯错。下班回到家,手机里的综艺和新出炉的美剧变得无比诱人,在内心一番天人交战之后,终于打开了游戏,心里想着,我就打一局。
一局又一局,等回过神来,已经凌晨一点了,报复式享乐让他在刺激之后体会到了一阵空虚,他麻木地瘫软在床上,在愧疚中昏沉沉的睡去。
有些事情就像跑步,一旦停下来,就再也动不了了。接下来的好几天,李涛一边愧疚着,一边仍然打着游戏刷着剧。
过两天,他回过神来,开始痛恨自己的不自律,并从心里发誓从明天开始,一定要重拾斗志,一鼓作气。
还没来得及重新奋斗,公司接到一个大项目,让李涛作为销售助理去跟进,每天加班到十点多,赶上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洗完澡躺在床上再也不想动了,复习被迫中断。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复习进度时断时续,眼看着岁数一天天的变大,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
李涛决定破釜沉舟。
当他把辞职信发给领导的时候,余额宝里只有2万块积蓄。他平时花钱非常节俭,盘算着够 用小一年了。
他没有告诉父母,只有身边一两个亲近的朋友知道这事。
李涛每天坐公交车去距离出租屋3站的市图书馆,图书馆早上8点开门,他早早地就去占位置,晚上9点闭馆之后,便收拾书包坐车回家。
作为一个并不特别擅长读书的小孩,李涛当年认真学习也不过上了个普通二本,工作几年之后,更是连长时间坐着看书都变得很困难。看会儿书,便心浮气躁,每隔20分钟左右便会坐立不安,需要出去透透气,抽根烟,让自己不那么煎熬。
强迫自己学习了大概半个月之后,李涛的身体和大脑突然就适应了,开始沉浸在学习状态中
每天雷打不动七点起床,七点半出门,在路边买个包子油条之类的吃完就上车,21路公交车人不多,盛夏清晨的微风穿过车窗,轻拂在脸上,说不出的舒适,恍然间回到了学生时代。
远离了消息不断的工作群,没有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政治,再也不用看领导脸色,不用修改甲方爸爸没玩没了的方案。
李涛几乎断了自己的一切社交,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他甚至开始享受着这种与世隔绝的孤独,和沉浸在学习中的宁静体验。
如果不是银行卡余额在不断地倒计时,李涛觉得,这种日子他甚至可以一直过下去。
5个月之后,李涛迎来了国考,他的专业不算小众:市场营销。但国考绝大部份的岗位都偏向应届生,他只得报了一个偏远地区的三不限岗位,报名人数高达上万,他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此时已经是12月,李涛只能期待来年的省考。但辞职之后,钱花得比想象的快,他有点担心口袋里的钱支持不了太久。
他继续紧锣密鼓的筹备考试,然后给家里说公司外派出差做项目,时间紧,过年期间可能回不了家了。
他不敢回家,回家可又是一大笔开销啊。
这是李涛从小到大,第一次离开父母过年。也是第一次,独自一人过年。
大年三十的晚上,李涛给自己炒了四个菜,再开了瓶啤酒。手机里各种祝福消息和群消息此起彼伏,朋友圈里一派欢乐祥和。
窗外,不远处的市政广场开始放烟花,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李涛想找个人打电话,翻看了一圈通讯录,突然就落下泪来。
***
二月份,省考报名开始。
这次李涛报名的岗位是所在城市周边乡镇,预计600多人参考,招两个。看上去胜算比之前要大得多。
三月份,上海疫情爆发,紧接着,原本定在三月底的省考也因此推迟了,官方消息是具体开考时间等通知。
憋了几个月的那口气不知道为啥一下子就泄了,7个多月的高强度学习,也让李涛的体力和意志力几乎到了极限。
他停止学习,在床上躺着,每天依靠外卖和短视频度日,偶尔起身,在电脑上打两把魔兽。
不学习的日子,钱似乎花的特别快,当银行卡里还剩下最后1000多的时候,李涛终于躺不下去了。
考试时间还没通知,而他已经快弹尽粮绝了。
经济压力把他迅速的拖回了现实,让他意识到全职考公这件事情是有代价的。在躺了七八天之后,李涛重新翻开了书本,顺便点开了借呗……
6月份,省考终于重启,李涛走进了考场,每天的掐时间训练已经让他对答题流程驾轻就熟,特别是申论,得益于还不错的语文功底,他一气呵成的写完了作文,考完下来,觉得神清气爽,自我感觉相当不错。
考完的日子里,李涛找亲近的朋友吃了几顿饭,有时候做点儿发传单之类的兼职,因为他的借呗已经负债好几千了。
一个月之后,分数和排名出来了,行测72,申论71,排名第7。李涛刚好与面试失之交臂,第二名只比他多4分。
他觉得自己已经几乎发挥了所有的潜力,却始终少了那么一点点的运气,可这看似不起眼的一点点,也许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 考公一年比一年卷,无数名校毕业生都争相进体制,我这个学渣本渣,又拿什么跟人家争。” 李涛苦笑。
***
没有多少时间去伤怀,养活自己才是当下的第一要务,职场中断了接近一年之后,李涛必须重振旗鼓出去找工作。
李涛觉得自己还会继续考试,但不会再全职备考了,沉没成本太高,李涛认识好几个全职备考的同学,呆在家里连考几年上了不岸,一不小心就沦为了家里蹲,再也没有勇气面对社会。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结果,也不是所有的破釜沉舟都能得到超额的回报。
但李涛觉得自己不后悔。至少这一次是认真地尝试过了,也努力过了。
考公的经历,也让他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
没有任何一条路是容易的,这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什么救命稻草。考公本是一种正常的职业选择,而不应该成为一种逃避。
之前频繁换工作,潜意识里都是因为坚持不下去,想换个地方重新开始,然而,不断地换工作,相当于将自己的积累不停清零,几经折腾,导致自己从来没有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里面深耕。
就像打井一样,每次快出水之前,就已经放弃了。
只有就像《士兵突击》里面的许三多一样,把握住每一次微小的机会,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做个别人眼中的“ 傻子”,才有机会逆风翻盘。
青春易逝,李涛清楚,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去试错了,半个月后,一份无论从薪资还是工作平台不错的销售工作向他发出了面试邀请,李涛决定,要好好抓住这次的机会。
把握当下,把每一步走踏实,走稳了,生活才会一天比一天好,未来才会在无数踏实奋斗的日子里,日渐明朗。
文/一两有余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