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提到古代的戎装,大多数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西方骑士一身铁罐头似的板甲,又或者滥觞于各类游戏、动漫、影视剧中造型夸张的日式大铠。
而提到中国古代的军戎服饰,大家往往第一时间眼前浮现出本世纪初红火一时的清朝电视剧中歪歪扭扭的避雷针和破破烂烂的号衣。
但是,作为早在数千年前就能够“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的中国古人,征服四夷、总齐八荒之际又岂能会没有一身重犀披彩的好盔甲?下面从近到远,简单盘点中国历代的典型盔甲形制。
清代(1636-1912年)
在甲胄上,清代主要承袭自明代。但到清代中期以后,火器的日益发达使得铠甲纯粹变成了摆设(主要指明甲、暗甲等铁甲),作战时普遍只穿号衣或绵甲(即布面甲内不缀铁质甲片,仅敷压实的棉絮)。
明代(1368-1644年)
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以南统北而定天下的朝代,火器和铠甲制作水平非常先进,种类很全,包括:齐腰甲、柳叶甲、长身甲、鱼鳞甲、曳撒甲、圆领甲、链甲、棉甲等。
明代早期主要以铁面甲为主,颜色主要为黑、金、银等,后期随着火器技术的发展,逐渐代之以布面铁甲,并发展出了以棉花压实而作内里的绵甲,被清代沿用。
元代(1271—1368年)
蒙古人号称上帝之鞭,纵横欧亚大陆,在盔甲上吸取了所征服地区的特色,择优而取,形制却十分混乱,铁甲、皮甲、布面甲混用。
宋代(960—1279年)、辽、金、西夏
宋代承袭唐末五代十国之后周,虽然自从宋太宗赵光义高粱河之战葬送开国精锐之后一蹶不振,被各路异族政权吊打,但在铠甲上,却走上了一条规范化生产厂的道路。现存宋代文物上,铠甲的形制基本是相同的。
唐代(618—907年)
盛唐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唐太宗在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 。羁縻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宗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国,可谓万国来朝。
因篇幅所限,仅简单盘点到唐宋元明清,欲知商周秦汉两晋事,烦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