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中国之星》s01e08
“民族风”
这一期的主题是“民族风”,这个题目太热门,简直都成为音乐圈里的热血民族精神的代名词。就像一群高喊抵制洋货的热血青年满腔热情要研究出怎样生产比洋货更好更优质的商品一样。关键是,中国始终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从30年前wham威猛乐队首次进入中国进行演唱会的那天开始发展到有现在的音乐生态,已经是一种奇迹。本身流行音乐这样东西的根基就源自于大洋彼岸,咱们用自己的原材料凭啥要想着赶英超美?这极端不现实。当然,《中国之星》里的艺人们绝对不会那么产生那么二的想法,大家都非常大气和有正确宏大的音乐世界观。那种“咱们要让中国自己的流行音乐在世界上成为主流!”(例如小苹果惨败全美奖的尴尬事件)的想法也只是来自于一些无知又企图用钱去侮辱世界主流音乐审美的财团罢了。当然,节目的idea“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优秀流行音乐”是一个非常好而且也很实在的目标。
“民族风”的定义?
要谈这个话题,首先咱们要达成一定的共识,到底什么是“民族风”。最简单易懂的理解就是“含有明显的某个民族文化色彩风格的音乐元素”。按照这么看,民族风的范围就实在太广了,咱们国家有56个民族,假设56个民族都确立一种独有的代表风格,那么就有56种民族风格,这叫咱们音乐工作者怎么去发扬?光是能把全民采风取样的工作完成就已经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成就了。更别说推广让大众都认识,并且能影响出新一代艺人能把这些都发扬光大。这样想太不现实(咱们不是那个开挂的国度,宝莱坞电影里的音乐可是世界闻名)。更何况,节目组只是说“民族风”,根本没有规定是中国,完全可以是“世界民族风”。这么看来,我们只要理解成“含有或属于某种明显的的民族文化风格的音乐元素或风格”,就能非常切题。
对于我人来说,只要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的音乐特征就足以。
另外一点,要在音乐上呈现和推广某种民族风格,绝对不是把歌做成民族非主流,也不是单纯地加入某种民族乐器,而是要把民族风做成主流,跟主流音乐融合,是把某个民族风格的最显著特点(可以是节奏;可以是调式;可以是唱腔;可以是乐器演奏等等)融合到主流音乐形式上。这非常考验音乐艺人的功力,要做得既好听让人容易接受,又能清晰地呈现民族风格,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
那我们国内有没有做得比较好的,有本土民族特色的,又能成为主流的音乐?有,当然有,而且做得超级成功,但一直被人们忽视— 中国古装电视剧主题曲。大家想想周华健当年首首经典的金庸电视剧主题曲,想想《还珠格格》的原声带,想想《新白娘子传奇》的原声带,还有凤凰传奇的一些作品,脍炙人口,传遍大街小巷。仔细听听,其实没你想象的low。这些作品当中,其实很多的音乐基础风格就是摇滚(凤凰传奇更多的是r&b和edm
),但整个编曲做出的古风味道跟摇滚毫无违和感。这种音乐既是主流风格又富含中华特色,是咱们中国独有有的宝藏!
好,下面咱们看看《中国之星》大神们的演唱。
孙楠《大秧歌序曲》赢得漂亮!
《大秧歌序曲》是电视剧《大秧歌》的主题曲,2015年10月才发行的原声带,新鲜热辣。这就是一部关于抗战的电视剧,这种题材是不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是不是非常具有地域性,是不是很有民族情怀?绝对是,必须是!
这首歌的cd原版是一首pop/rock,就是所谓的流行大情歌。节目上的版本,把开头和结束的秧歌用地道的喊唱取代了原版的抒情吟唱,加快了速度,仅用两句就唱出了老百姓的融乐画面(应题加分!);主歌演唱部分用了我上面提到的“古风”编配取代原本的流行乐编配(应题再加分!);副歌和间奏部分,加重了摇滚的“硬度”,这对应了激情澎湃的歌词内容(加分!);最后,最加分的是,孙楠换了唱法!放低了喉头,增加了喉室和胸腔的共鸣,雄壮铿锵有力的声音有没有?我早上边刷牙边听的时候我还以为播放器出错了放了别的歌手的歌!除此之外,孙楠在前后的秧歌喊唱的部分丝毫没有转换音色的困难,整个过程就像仅仅是按了一个模式转换按钮,完全没有喉咙气息共鸣等问题,声音控制能力炒鸡棒;在整体雄壮的音色下,副歌处的“才算活着~~~”高音处回归了的孙楠的本质的明亮音色,这时这种音色显得特别有感染力和带动力,后面的“奋~勇抗倭”加入了摇滚的摩擦音色,这种细节处处铺陈表达的声音应用,才是唱将真正的功力呈现!最后还能加分的地方,就是孙楠改变了他让人发腻的话语感,就像完全进入了一种演员的状态,投入到完全不是自己,一个充满雄心壮志,勇敢拼搏的角色人物当中去演唱,听得人热血沸腾!
孙楠这次的演唱太成功,除了抢拍掉拍,整个演绎无缝可入,加分加到10086!
杨乐大师级口琴表演震惊全场 160109 中国之星
杨乐《以爱名义》最让城里人引起共鸣的歌!
加分点一:这是一首传统的乡村蓝调音乐作品,是半个世纪前源自美国黑人的音乐。很纯粹,无论是开头的walking bass,编曲,旋律,还是歌词内容的特点,都很到位,这是蓝调音乐最原始的面貌之一。大家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教材了。上一回我听到华人作出这么地道的蓝调音乐还是在《中国好歌曲》上的《喝酒blues》和周三的《巴西太远》。
加分点二:杨乐吹口琴!好带感!这才是实实在在把乐器演奏出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感染力,一点都不虚!蓝调的标配!(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形容了~)
加分点三:歌词内容。还用我说吗?杨乐老师把要表达的内容写得如此诚实,直白,写实,城会玩的共鸣感!
“孤独 需要安抚
寂寞 需要按摩
问题 总得解决
欲望 总得绽放”
杨乐老师这炮约的是坦荡荡的!
这首歌上升成为整个《中国之星》目前我最喜欢的歌曲了。
许志安的武侠风 - 切题!
上面讲过了,武侠、古风、在我的概念里,全都属于民族风,而且是更现代更主流的民族风。这首歌的曲本身就是中国的古曲《将军令》,词则由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沾谱写的充满男儿英雄气概的《男儿当自强》。安仔这首歌选的是满分。
从另一方面,安仔给这首歌降了3个key(3个半音),为了把首歌放在自己的声音可控范围内,毕竟林子祥是华语乐坛最早的高音大神!不是谁都能唱他的key。这个调整让前面过低的旋律对于安仔来说有点不好使力,虽然很低,但要不让喉部参与唱出歌曲里字字铿锵的效果,还是需要很细致的控制力:既要将启动胸前共鸣,又不能要声音掉到喉咙里。本身安仔唱歌就习惯用声带的大部分,而不是现在咱们常说的比较先进的那种压缩声带,使用边缘肌肉发声的方式,所以难免唱这种效果的时候会有点力量被发散或者略做作的声音效果。但除此之外,正如各位巨星推荐人所说的,其实演唱没有什么问题,要放的地方放,要收的地方也能收得回来,是个不错的演绎。(高音区强混声咬字什么的那些就不说了。)
最后,二胡的加入和加重摇滚的感觉也是很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倾向:古风+摇滚。
(又是摇滚,怎么这几年满电视都是吵吵闹闹的摇滚,乱叫的还一大堆,真是够了。)
袁娅维《鸟人》是风格限制住了tia
这一期我先听了歌,再看的视频。听到这首《鸟人》的时候我有跟听孙楠一样的感觉:好像换了个人。因为声音的应用上有点不像tia,后面崔健跟林忆莲都异口同声针对了tia的声音演绎上做了评价,可见大家听tia唱歌都基本达成对声音高要求的共识了。
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呢?主歌的soul的部分,tia本色演唱,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是到了副歌的摇滚部分,tia那种富有动态的和弹性的声音一下子显得有点使力不足。本身摇滚的配乐,让歌曲加大了“重”量,这时用弹性和动态太强的声音去演唱,必定会被重型乐器音色掩盖,这时的歌曲需要更“硬”的声音,字字句句都扎根至深的稳定声音。
这首歌tia用的是乌拉多恩的原调,音域上是完全让tia能驾驭的(不包括tia自己添加的那些二度创作)。在重摇滚的部分,tia有种努力想让声音呈现张力和爆发力的意图,但无奈有一半的旋律对于tia来说都偏低,在低音既要让声音落在胸腔,引起胸腔共鸣,但又不能让声音掉进喉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忆莲说,tia声音一直吊在那里,意思差不多就是说她的声音还没完全放到胸腔,爆发力和声音稳定度并没有能很好的体现。这样演唱哪怕只是多5秒钟,气息都会失衡,被打乱(张靓颖一直都这么唱歌,所以唱功一直不长进),最后tia飙了一个高音g5,我听着是心惊胆战的,因为喉部已经开始给声音提供压力,最后我猜她是想hit出一个bb5,但无奈华丽丽地破音了。
but after all,tia的演唱是高水平的。上面说到的问题,对于她来说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仅有一周的时间准备(通常都只是录影前一晚才排练),身体技能很难短时间调整到这种状态。转换唱法还是需要多一些时间去进行调整的训练。
常石磊《潇洒走一回》得票低正常
扣分点一:石头这是玩新世纪音乐,还是实验音乐?本身民族风已经有点主流边缘的感觉,石头你还要把编曲搞得这么玄幻,这样的音乐观众buy不了啊。听前半部分的时候,i was like “石头哥,你究竟想点啊?”。
扣分点二:石头的声音演绎有点勉强。中间那段《焚心似火》的旋律吟唱,声音完全卡在喉咙里,尽管声带有很好的闭合音色和面罩共鸣,但整个声音托在喉咙上,完全没有空间感和动态感可言,重点是很尖很尖很刺耳。大家去百度高音吧听那些练sls,练咽音练歪的网友,就能听到不少这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