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世界上有很多人,很多事一开始并不能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而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和现实的磨砺,才能使其显现出真实的本质或者原来面目。
这样的事情,现实中可谓比比皆是,而且与此同时,在许多虚构的故事中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比如《西游记》中,便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那就是关于唐僧成佛的问题。
或者也可以说,唐僧最后能够成佛,其实并不意外,但是他在取经途中的表现却令人非常意外。如果说的再直白一点,那么很有可能是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看走眼了。
起初自信满满的唐僧,的确像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
关于取经人的名额是不是内定这个问题,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说过很多遍。《西游记》原著中种种迹象都可以表明,唐僧就是一个被内定好的取经人,从他一出生开始就注定了这一生的传奇经历。
而且原著中还提到过,唐僧本身也是天神下凡,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当初由于轻慢大教,故而被如来佛祖贬落凡间,经历十世轮回之苦,以磨练其内心和性格,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得道高僧,同时应该也是为将来成佛做准备。毕竟整个取经计划就像是为唐僧量身打造,目的除了往东土大唐传经之外,恐怕就是为了造就唐僧这个旃檀功德佛。
虽然观音菩萨寻找取经人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是公平选拔,要在东土大唐找一位高僧。但实际情况显然就是奔着唐长老去的,根本没有找过其他人。
那么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其实都非常看好唐僧。认为他经历了这么多次轮回的磨砺,一定能够在取经计划的完成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所以才直接把他选做了取经人。毕竟人家曾经是如来佛祖的徒弟,又在凡间修炼了这么多年,按理说完成这次任务应该不成问题。
尽管这时候唐僧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但是他所散发出来的自信的确非常有感染力,拍着胸脯向李世民打保票,说三年径回上国。而且当有人告诉他西天路途遥远,妖魔众多,一路艰难险阻无数的时候,唐僧也只是平静地回应了一句:“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
从这时候的态度来看,唐长老的表现的确十分到位,像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也可以称之为一个虔诚的佛子,总之就是一句话——让人很满意。相信如来佛祖如果听到了唐僧说的话,肯定也会笑的合不拢嘴,甚至还有可能会拍着自己的胸脯向别人炫耀:“看我的徒弟,就是有出息!”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往往都是开始得很美丽,但后来的过程却非常差强人意。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仅凭一个开头就妄下断论,未免言之过早。
因为唐僧在这个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面对什么样的境遇,更不知道在西天路上会遭遇怎样的危险,毕竟此时此刻,他根本无法想象那些妖魔鬼怪凶神恶煞的样子。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平静的东土大唐,还不曾有充满艰险磨难的西天之路。
其实在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曾经如唐僧这般,在一件事情开始之前表现的雄赳赳气昂昂,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可是真到面对现实情况的时候,却未必能够做到一如既往。因为大话谁都会说,然而却并不是谁都有那个能力。
当然,这里所说的能力,并不是指唐僧能够在路上降妖除魔大展神威。而是指他内心的承受能力,以及个人素质和对整个团队的领导能力。毕竟在取经的过程中,唐僧是整个取经团队的核心,也是这次计划的直接负责人。
所以说,唐僧应该具备合格的领导能力,以及高强度的心理素质。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凭借自己的能力,完美驾驭手下的几个徒弟,最终完成这次任务。
而这也正是如来佛祖想要看到的局面,如果事情发展顺利的话,他就只需要高做灵山,等待唐僧的到来即可。在这一路上,只要不遇到像金翅大鹏雕那样的变态妖怪,其余的事情凭借孙悟空的能力和人脉关系,基本上都可以应付的过来。不过前提是唐僧能够驾驭得了这位徒弟,彼此之间完美配合,确保不会节外生枝。
而且只要唐僧能够顺利到达西天,成佛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根本不会出现丝毫意外,这一切都是如来佛祖安排好了的。要知道如来可是佛教的一把手,他给自己徒弟安排一个正果,别人哪敢说什么意见。
不过唐僧到最后能够成佛,虽然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可是他在这一路上的表现,却实实在在地出现了不少意外,甚至让如来佛祖的老脸都可能有点挂不住。
唐僧在取经路上的表现,的确非常差强人意
虽然在离开长安城的时候,唐僧表现的是那么意气风发,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可是刚刚走到双叉岭上,他就被现实狠狠的扇了一个耳光。原著中有言,当时唐僧和两个随从连人带马掉进了妖怪的陷阱当中,结果两个随从被妖怪生吞活剥,只剩下唐僧在那里浑浑噩噩,连大气儿都不敢喘。
直到被太白金星救出来以后,他的内心依然是崩溃的,关于这段情节,西游记原著中写得非常明白:
“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左有毒虫,右有怪兽,三藏孤身无策,只得放下身心,听天所命。”
由此可见,唐僧在这个时候已经被吓破了胆,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就以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又怎么能够称得上圣僧二字?
因为这次劫难只是西天路上的一个开胃菜,以后随便跳出来一个妖怪,都要比双叉岭上这三个妖魔强的多。但即便是面对这三个最弱的妖怪,他的表现依然没有丝毫可圈可点之处。所以说唐僧此时的状态的确令人非常意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秒怂。
虽说凡人遇见妖怪都难免会心生畏惧,但唐僧可不是一般的凡人,他可是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选中的取经人,是大唐有名的圣僧,但是结果他却和没有与其他人表现出任何不同的地方,如此情形属实是个意外。不知道如来佛祖如果目睹这样的情形,老脸是否还能挂得住?
而且唐僧的差劲表现也并不止这一次,基本上每次遇到妖怪之后都是一副怂样,要么吓得不敢说话,要么一个劲的在那里吹嘘自己的大徒弟是齐天大圣。堂堂如来佛祖的二弟子居然沦落成这副模样,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此外还有他对待整个取经团队的态度,以及对待取经计划这件事情的负责任程度,其实都与理想中的状态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因为上文已经提到唐僧的责任和义务,并不是斩妖除魔,而是做一个合格的领导,带领取经团队一路前行。
不过根据取经路上实际发生的事情来看,唐僧这个领导做的显然并不合格。他先是听信猪八戒的闲言碎语,误解了孙悟空,并且将之逐出师门,后来好不容易将孙悟空又请了回来,但是结果唐僧依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并没有从内心里真正接受这个徒弟,在很多时候都不拿对方当自己人看。
比如有一次孙悟空为了保护他打死了几个强盗,可是唐僧却对天祈祷说冤有头债有主,如果这两个强盗的亡灵到地府去告状的话,那么只告孙悟空一个人就好,可千万不要牵连到自己身上。这就是整天吵着要求取真经,普度众生的唐长老,他连自己的徒弟尚且不愿意同甘共苦,难道会真心去普度众生吗?
除了上述这些缺点,唐僧的性格缺陷还远不止于此,因为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他其实并没有做出过任何一次英明的决定,反倒一次又一次拖了整个团队的后腿。如果不是他总是一意孤行,不听孙悟空的劝告,那么他们这一路上也不至于惹出这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每当遇到麻烦的时候,唐僧除了会磕头求饶之外,就只会用紧箍咒去威胁孙悟空。
也正因如此,他们师徒之间的关系才会一次又一次的闹僵,为此,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都做过中间人去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大神们从中照顾的话,恐怕整个取经团队早已经在唐僧的带领下分崩离析。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取经过程中的很多次劫难都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夺命之劫。因为他们一路上所遇到的大多数妖怪,都是来自于天庭或者佛教,这些妖怪只是为他们凑数,并不是真的想要吃掉唐僧。
可是即便如此,唐僧依然在这些劫难面前表现得一塌糊涂。由此不禁使人想问上一句,倘若所有妖怪都是铁了心想要他性命的话,那么唐僧还能走到西天吗?
毕竟他这一路上就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别人替他操心,就像观音菩萨,还特地安排了六丁六甲、四值功曹等一众天神,专门负责在暗中保他。不过唐僧在取经过程中动用的外部力量越多,反而也就更加能够证明他自己的能力,不足以确保取经计划顺利实施。
所以从整体来看,唐僧不仅缺乏勇气,同时也非常缺乏领导才能,不具备相应的格局和魄力。特别是师徒四人登上灵山的时候,唐僧不敢过凌云渡上的独木桥也就罢了,甚至连接引佛祖的无底船都不敢上,还得让孙悟空和猪八戒在后面推他一把,这才被迫登了上去。
身为观音菩萨亲选的取经人,都走到灵山脚下了居然还表现的这么差劲,这是真不给佛祖长脸啊!发生这样的事情,想必如来佛祖本人应该也是始料未及,毕竟当初选择取经人的时候,唐僧的言谈举止是那么给力,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符合预期。可是谁又能想到,原本被他们看好的大唐高僧,竟是一个外强中干的角色。
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原本是为了给他足够的磨练,使其在现实的磨砺中达到成佛的标准和资格。可结果这九九八十一次劫难非但没有成为磨刀石,反倒成了让唐僧原形毕露的照妖镜,将其性格中的缺陷全部暴露了出来,再也无法掩盖。
如此一来,也真应了那一句古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十万八千里长的取经之路,的确让人非常清晰的看清了唐僧的真实能力,同时也毫无保留的暴露出了他的内心境界。
事实就是如此,有人可以在磨难中成长,在困境中浴火重生,走向真正的人生巅峰。但是也有人经不起现实磨难的考验,在途中留下各种各样的缺憾,无法为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也就是说,唐僧最后虽然毫无疑问地成了旃檀功德佛,但是如果仔细评断起来,他其实并没有把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甚至并没有真正具备成佛的资格。而他最后之所以能够修成正果,无非是佛祖想让事情有一个圆满的结果罢了。
而至于唐僧在途中的种种表现,恐怕他一开始也没有料到。毕竟对方在下凡之前就已经是修行多年的佛门子弟,谁能想到经过十世修行之后,居然会修成一个各方面能力都不合格的脓包。
结语
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事都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其真实的本质,与最初看到的表面未必会进数相同。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一个人究竟有几分能力,不是凭借几句空话或者刻意营造出来的气质就能证明,而是需要经过现实中的种种考验才能断定。
我们所处的世界,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则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着大浪淘沙般的磨砺和洗练。能够经得起现实与时间的冲刷,方才可以显现出真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