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大中国,豫中腹地。
小寒(元月5日,腊月初三)刚过,就见朋友晒出一枝枝盛开的梅花。
还激情扬言——
“看,东风第一枝,春天真的来了!”
“明明暮冬初到,腊梅初绽!春天怎么就来了呢?”
初见,我忍不住在心里质疑。
忽又想,“东风第一枝”,不就是专以咏梅的吗?
那么,梅花、腊梅、东风、寒冬,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将信将疑,便寻思着查找相关资料,弄个究竟。
梅花、腊梅,只因同有一个“梅”字,会被不少人误认为是同种。
资料显示,梅花与腊梅,差别大矣——
在植物学上,腊梅与梅花既不同科,也不同属。
腊梅,为腊梅科,腊梅属,灌木;
梅花,为蔷薇科,杏属,乔木。
在颜色、姿态上,二者也差异分明。
首先,是花朵颜色不同——
腊梅,别名然黄梅、黄梅花,以蜡黄为主;
梅花,有白、淡粉、粉红、肉红、深红、紫红、乳黄、淡绿白等众多色彩。
再就是,花期不同——
腊梅在阴历年底的12月绽放,也即在隆冬时节开放,早于梅花2个月。
同时,腊梅均为直枝(后天人为造型除外),而梅花除有直枝外,还有垂枝。
腊梅,之所以被习称为“蜡梅”,因为黄色花朵表面有一层蜡质。
明朝的《花疏》中就有精准的注解___
“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河南郡陵,为我国腊梅的重要产地之一。
自宋代开始就有栽培,清代已有河南“郡陵腊梅冠天下”之盛誉。
梅花,通常在早春?开放,也叫春梅。
室内盆栽亦有冬天开放的。
而词牌名、曲牌名“东风第一枝”,原为咏梅而作,又名“琼林第一枝”。
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又从日本传播到西方国家。
梅作为美好、高洁、坚贞的象征,自古以来,颇得文人雅士之心,吟咏者繁复如沙。
王安石《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依据诗人所见的花色如雪,可推断为咏梅花,而非吟腊梅。
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从字面上看,可为咏叹早春梅花的绰约,亦可为吟哦腊月梅花的风姿。
眼前,尽是美景色!
然而看在眼里,却忧在心上。
可叹!
也可悲!
地球的温暖提升了,气候也随之变化了!
生态环境也变了,或者说乱了!
原来,中原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季节特征,也似乎随之变得无常了——
去年12月27日,母亲居住的小区。
迎春花,就盛开了。
元月10日,我家楼下小园。
一树树桂花,从七月初绽,到大雪纷飞,依然枝头,香如故。
去年12月12日,生态廊道里。
一树树梅,秋叶还在摇曳,花蕾已经初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