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领英发布的《职场人转折点报告》中提到:
职场人的人生转折点在27岁到30岁之间达到小高峰,于31岁到35岁之间达到大高峰,近8成职场人的转折点发生在30至35岁这个阶段。
而35岁之后职场转折点的机会迅速下跌,直至接近于0。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没能在27岁到35岁之间抓住转折机会向上晋升的话,后面就要付出更多倍的努力和代价,才能获得本可以更轻松得到的机会,甚至可能是再无机会。
既然27岁到35岁这个年龄段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可以提高抓住机会的概率呢?
1 “知识充电型”转折
据报告,在诸多对职场转折影响较为突出的原因中,无论是三十岁之前,还是三十岁之后,“知识充电型”转折都占到将近50%。
也就是说,改变人生的不是高考、读研、读博、读mba等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这一系列学习的积累所带来的量变到质变的知识提升。
我们年轻时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都来自于自己前20多年的学习和生活,在离开校园的时候,我们都曾天真的以为学习生涯就此告一段落,孰不知,真正的修炼才刚刚开始。
就比如会计专业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学习了几十门财会相关的专业,真正步入工作才明白,实际应用时需将每个知识点庖丁解牛,细化到每一步操作,这个过程会暴露出许多知识漏洞,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职称越高,考证需要的工作年限越久。比如,初级会计职称在校大学生就可以考,但中级会计职称就要具备最少4-5年的工作经验,高级会计职称更甚。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将知识融入到工作当中,我们才能更全面更深层地理解所学专业技能。
有一种说法,人生中90%的知识都是工作以后学习的。因此,工作多年仍不忘考虑为自己充电,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新知识,是职场人必不可少的功课。
2
如何把握“知识充电型”转折?
有人说,我现在知道了,“知识充电”能给我带来很多改变。但我还是迷茫,具体如何实施?
# 寻找学习目标
有的人会说,我平常刷知乎、看b站、买音频课,每天也都有在学习知识,但我并没有感觉到对我的工作有多大的变化啊。
没有目标的努力,是盲目的。
仔细想想,你有没有什么梦想清单?基于自身行业发展,你有没有可以努力的方向?
所有知识的吸收和储备,都要围绕着一个清晰的目标而前进,可以是一个爱好,如画画、写作等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也可以是考一个证书的目标。
有了目标,才能围绕目标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 分割任务,合理利用时间
制定好目标,接下来就要按照时间的特点细化分割任务。
这点在考证上尤其适用,比如你拥有10至20分钟的时间,就选择做费时较短的题目;
而需要用大块时间进行计算的题目,就选择在中午或者晚上,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练习。
通勤时间,可以选择在地忒上看看视频或者拿出笔记本,对相关知识点做思考和回顾。
而工作时间,我们就要全心应对工作上的挑战,将知识落实到日常工作,进一步指引工作。
总结一句话,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 持续性努力,养成学习习惯
真正的努力是不间断地、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直到把它做好做精。
为什么间歇性努力效果没那么好,因为你的每一次重复都是一次新的开始,导致深入度不够,要花上很长时间去温习之前学的。
而在学新知识时,又会停下来一段时间,这样不断地重复,看起来似乎没放弃过,但却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学习的成果不会立竿见影,但知识的积累和裂变,效果是惊人的。
也许一开始坚持对你来说很难,但一旦坚持下去,也许点滴的积累和努力会让你蜕变成一个全新的自我。
职场重要的是修内功而非练招式,只有真正了解学习需求,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的持续性努力,才能获得“知识充电”的真正能量,助力职场的正向转折。
而职场真正的赢家,往往不是赢在起点,而是弯道超车,赢在了这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