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一转眼,俄乌冲突进入第25天。
回首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各国政要“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乌克兰局势纷纷做出自己的回应,可国际格局看似泾渭分明,实则清浊混乱。
在这其中,既非北约成员国,也不是政治大国的日本,却偏偏“跳得最欢”。
当地时间19日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虽然计划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但当晚便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了首脑会谈。
看来,日方对于会谈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这也和印度政府的对俄态度密切相关。据日本透露,岸田此行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说服莫迪对俄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但这谈何容易?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的态度还是比较清晰的,先是在联合国决议中3次投出弃权票,后又考虑从俄罗斯进口更多的石油和产品,显然是不打算和欧美同行。
而说回本次印日首脑会谈,主要有3个观察点值得深究。
其一,这是日本首相时隔4年半以来,首次访问印度。自疫情以来,日本政府历任3届首相,岸田政府作为可以预见的稳定政权,当然重视这场会晤。
果不其然,双方会晤时间长达110分钟,谈论的内容虽然有所侧重,但依旧涉及到了不少地缘议题,可见交流还是十分深入的。
别忘了,今年还是印日建交70周年,双方按照外交惯例加强合作也是应有之意。
其二,日本对印度的“拉拢”很明显。在会谈中,岸田承诺未来5年向印度投资5万亿日元,并向印度提供3000亿日元的政府开发援助贷款,并在能源等领域合作。
在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的当下,日方的投资可谓是“大手笔”,绝不仅仅是出于对经济收益的考量,关键在于让印度不要脱离同美国、日本合作的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当初访问印度之时,也带来了价值3.5万亿日元的投资。可见,日本对于投资印度的兴趣不减反增,这毕竟是一个近14日人口的庞大市场。
只不过,投资需谨慎,尤其是“奇葩”的印度市场。近些年,先后退出印度市场的通用汽车、哈雷摩托和福特汽车,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其三,就是各方都密切关注的乌克兰局势。可以肯定的是,日方的施压并没能取得预想的成果,双方的共同声明既没有谴责俄罗斯,也没有声援乌克兰。
不难看出,即便同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成员,印度也不打算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只是强调了“和平解决纷争”的态度。
但需要指出的是,日本首相的到访还只是第一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还将于21日同莫迪举行视频会晤,美国副国务卿纽兰也将在下周访印。
三国政要先后接触印度,莫迪一时间可谓是风头无二。只不过,华盛顿想要成功“公关”新德里,恐怕没那么容易。
对此,简单分享3点看法。
第一,印度并非是北约成员国,尽管同美日澳组成了“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但该机制主要聚焦印太地区,美日澳借此敦促莫迪政府,完全产生不了约束力,印方大可以不加理会。
第二,尽管美印近年来关系升温,但这是建立于双方在印太地区的共同利益之上。相比之下,俄印合作更久更牢靠,印度坚持购买俄s-400防空系统一事,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第三,莫迪政府绝不会放弃“大国梦”,如果因为美方的施压就转变态度,那又如何体现印度外交政策的独立性?莫迪的主要支持者就是民族主义分子,他当然不会做自毁根基的事情。
至于日本,不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才会在乌克兰问题上“刷存在感”吗?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日本从未放弃改变“政治小国”现状的努力,而俄乌冲突就是日本眼中的机会。
只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日本最近也没少受苦。
一来,由于日本紧跟美国步伐,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俄海军近期共10艘军舰分批穿过了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甚至在日本海区域试射导弹,给了美国和日本一个“下马威”。
二来,日本政府此前决定对来自俄罗斯的水产品进行“制裁”,可在19日又突然“变卦”,原因是大量依赖从俄进口的大马哈鱼、鳟鱼和鲑鱼等,是寿司店等商家的重要原材料。
如果强行推进所谓的“制裁”,对部分日本居民的工作生活将产生不小的影响。而岸田政府的“出尔反尔”,难免让人感到好笑。
三来,日本外相林芳正在20日下午,通过线上方式同阿联酋内阁国务部长兼工业与先进技术部长贾贝尔举行会谈,提出希望阿联酋可以为“稳定国际原油市场”做出贡献。
不难看出,俄乌冲突对油气能源价格的助长,让日本政府也有些吃不消了。而林芳正的言下之意,就是希望阿联酋能够增产,从而压低油气的价格。
毕竟,日本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随着俄乌冲突的发展,说不定就要受到牵连。作为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日本内心的忧虑可想而知。
说到底,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人希望生活在战争的乌云之下,这对国际秩序的破坏是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所以,还是希望战火能尽快平息,所有人都能重归安宁和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