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北京买房子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家境一般,后期完全靠自己打拼的一个小博主,内心最真实的一个想法。我几年前游走于北美和国内的生活方式在2021年之后因为抱着“落叶归根”的心态,选择回国长期生活后已经改变了。我在今天之前,基本一直生活在山西的家里,当然了,就是在太原和临汾这样的二线城市以及四线城市之间游走。在经济上还勉强说得过去,没有那种危机感,至少咱有地方住,有家人的陪伴。但是直到这两天,来到北京之后,计划在北京生活的想法直接就被打消了,请大家再次允许我聊一聊北京的消费。
我抵达北京西站之后,下了动车就看到了熟悉的画面。北京我以前总是路过,就是从加拿大回国的时候或者从美国回国的时候,或者从北京坐飞机飞往国外之类的短期停留。顶多在宾馆里住上一两天就离开了,当然,我也并没有觉得在北京住宾馆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普通宾馆300人民币起步,稍微好点的600多人民币,有一天和朋友聊天说北京有一家宝格丽酒店特别好。好家伙,我就是随口一问,说一晚上3800元人民币,我说得嘞,一个月工资没了。当然,一般来说当地人没人会住这样的酒店,所以就当一乐吧。
我从北京西站打车去酒店的途中,大约下午的六点多,那个堵啊,堵得我的心都快碎了。我一路望向车窗外,看着天空从黄昏色渐渐暗了下来,城市灯火通明的气氛也逐渐浓郁了起来。其实全程就13公里,但是一路上开了大约一个小时。记得当时在美国去华人区吃饭,开车大约42公里,但是只需要35分钟,这就让我感觉到在北京生活的拥堵其实就是造成幸福指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前郭德纲相声里的段子说北京堵车,其实自己开车还好,你坐着网约车堵的时候,心里不仅滴血,钱包也是烧钱一样。最后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支付了车费100.34块钱,是的,精确到几分钱的计算。其实在乘车途中我就有在手机上看过如果长期住在北京倘若在北京租房子住,现在在北京的一个租金价格。这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以后有点绝望了。
我一直在想我们大家多数人的收入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以前看到过一组数据,就是如果月收入在1w2以上的人已经超过了我们全国98%人口的收入水平了。可是我看到的就是在望京附近的房租大概住在一个50平米的房子里,租金平均竟然达到了8000元左右的水平,这个让我觉得无法理解。我从不怀疑生活在北京的富人的资金实力,但是我平时遇到的普通人的收入平均的一个月5000左右,已经是一个非常正常不过的数字了。我两年前来北京和朋友吃饭,我记得一个酒店的服务生月工资2000,不过是包吃包住。一些餐馆的招聘信息中很多工种都是2000加提成,好点的3500加提成。说到提成,实话讲,能高到哪里去?
曾经我说过一个我很喜欢的城市,成都。当时也是普调之后被标榜为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后来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居住在成都,如果说到消费,真心话,并不高。我记得那时候我还没有想过租个月租房,我那时候住的是民宿,一天140元就可以居住。放到北京,2-3倍左右的价格,一般来说380到450之间属于正常的民宿。在成都居住的体验更好,至少是一个带电梯的公寓。我在成都吃一碗酸辣粉8块钱已经属于正常水平了,在北京就会贵了很多。后来我仔细琢磨了下幸福指数这个数字是被什么影响最深的,现在觉得,其实就是生活的开支比和带来的生活感受是否是一个更佳的比例。在成都生活月收入3000是可以过得还挺好的,因为多数正常的月租房1700左右就差不多可以住个60平米的房子了。当然了,我并不是成都人,也并没有长期生活在那里。
北京的城市拥堵是我觉得对幸福指数打分也很大的一项。我很惧怕忽然间朋友约吃饭,因为你内心中非常希望朋友很碰巧的选择了和自己比较近的地方吃一顿饭。我也知道很多还在北京打工的朋友们,为了省一些房租或者说为了赚的钱能够支付得起房租之后还能有些剩余。一般都会租住在离工作地点大约30-40公里的郊区。这样来回通勤仅仅用在上班上的时间就已经超过了4个小时。我其实不想说什么时间就是金钱,时间成本过高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是无可奈何之后才做出的选择。我可能是因为年纪的原因,对时间比较重视,这几天在北京的生活下来,路上的时间实在是花去了太多。也不能不出门,出门如果想更有趣一些,跑得远一些是自然的事情。再加上昂贵的打车费用,省时间就要多花钱也成为了北京的一大特色。我之前有考虑过开车来北京,至少省点路费,可是朋友一句你知道你的外地车在北京有些地方不能走,走了的话扣分罚款吗?我基本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查了下,北京的常住人口是2200万左右,比洛杉矶多了好几倍,堵车肯定成为了必然。在一个大多数人赚的钱有可能不够交房租的情况下,时间成本又相对来说非常的高,这两点注定了很多人生活的幸福指数没有那么高。
以上的这些抱怨却并非是坏事,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到,其实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抱怨是因为我们有时候太容易跟风走了。自己的路时不时地被别人影响,这一点可能短期内无法被更改,我在文章的最后其实想说这些。现在有很多新的二线城市的发展速度也非常的快,有的时候这些城市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可是我们之前的观念就是发展和生活就应该去一线城市,久而久之这样的念头让超级都市形成之后让一个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的提升。城市之间的发展变得非常的不均衡,二线城市的人才流失甚至是人口的净流失让这种恶性循环不断的扩大。父母们都希望孩子们去大城市发展,一方面是给自己的张张脸,某一天能和街坊邻居说一句,我们家孩子现在在北京工作呢。
此刻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面对着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我们可曾想过离开我们熟悉的地方去另一个城市奋斗呢?现在看来这其实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趋势。我们如果可以认知到,现在我们全国很多其他城市已经全面开始均衡发展的时候,我其实更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更加愿意去二线甚至是三线城市发展,因为超级都市的过于集中并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在讨论生活质量的时候,其实应该略微思考一下,生活在大都市在有着高消费和高支出以及对应的并不高的收入时,我们真的幸福吗?倘若生活在二线城市,我们可以将幸福指数提高,大家会选择吗?
对于我来说,我愿意选择在三线城市生活,因为我觉得平平静静过日子,少一些拥堵和忙碌,我也没有野心,活得开心就好。其实,这就是升华之后的价值观。
钱,赚多少是个多少啊?其实没个够,珍惜每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