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大胆发言:今年没有比这更现实的剧了。
这部由《我们与恶的距离》原班人马制作的新剧《做工的人》,现实彻骨,让人窒息。
《做工的人》改编自同名畅销书,作者林立青从事工地监工工作十年,他用文字记录下了他所见的底层之苦,也因而这部剧展现出了底层人员的切实之痛。
我们来看看这部剧是如何将赤裸的现实血淋淋地摆在大家眼前。
什么是"做工的人"?在内地的语境下就是"打工的人"。
这部分人日常被忽略,群体数量巨大如蚁,生活却是疲于奔命。
这部剧讲的就是这个群体。
揭开《做工的人》的喜剧外壳,它的内里其实是在展现打工者生活境遇的辛酸。
他们在工地受伤,不愿去大医院,因为害怕大医院会报警,那这样他们工作就没了。
本来工资就不多,还得忍受包工头的克扣,也不敢吱声。
生了病也不敢去治,担心进去就出不来了,还怎么赚钱?
没有固定的薪水,自认没有尊严。
在阶级金字塔的重压下,工地里做工的人,付出了劳力建起豪宅却买不起,努力工作还要被看不起,这就是现实。
比这更现实的是,做工的人,也是做梦的人,而我们多数人与他们并无差别。
铁工兄弟阿祈、阿钦,板模包工商昌哥,挖掘机司机阿全,这一群在工地上的兄弟,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先说说阿祈、阿钦两兄弟。
他们的父亲有过非常辉煌的铁工事业,可惜后来家道中落,如今两人都是子承父业在工地上干焊接。
继承父亲的工作也就代表延续了"做工的人"的身份,子承父业,阶层难越。
哥哥阿祈经常会弄一些奇奇怪怪的副业赚钱:比如抓娃娃机、卖保健品。
一次次做着致富美梦,一次次又落空。
普通的人找发财的捷径,总是逃不过被割韭菜的命运。
阿祈没本事赚钱,但他不想让后代继续做工,希望家人生活的好一点。
所以他既做着工地上的工作,还要不断尝试不切实际的发财方法。
弟弟阿钦的焊接手艺好,能挣到一些钱,只是性格有点闷。
如果哥哥是极度不切实际,那阿钦就是极度妄自菲薄,他是对工人身份最有自觉的人。
当哥哥问他,有100万会想干什么,他说:"是给那些有未来的人想的"。
他自认他这种做工的人是没有未来的。
阿钦二十多岁的时候交过一个女友,那时候他们家庭条件还算不错,但女方妈妈介意他工人的身份,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勤恳工作还被瞧不起,努力拼搏很难改变未来,还要承受身份的束缚。
板模包工商昌哥总是苦恼于拖欠尾款的产商,他怕发不出工人的工资。
他喜欢买彩票,幻想中大奖。
把梦想寄托于"一夜暴富"听起来不够实际,但确实很多人跳出困局的唯一指望。
昌哥是个不想给人添麻烦的人,比如他进便利店时都要先把在工地里踩过的泥鞋脱了。
这个细节常在社会新闻里出现,被认为是值得弘扬的风气,却很少有人看到这其中透露地的底层之苦:他们活得很小心。
开挖掘机的阿全,没日没夜工作,身上只有几个钢镚,穷到住在车里。
没读几天书的他对交通法规视若无物,赚的钱被交通罚单罚没了。
越底层的人越容易陷入无知的困局。
但再多的困苦,一杯酒下肚也就消减了大半。
劳累一天后,这几个哥们最喜欢喝酒解乏。
今朝有酒今朝醉,想得再多也是徒劳。
《做工的人》之所以很现实,是因为做工的人也是会做梦的人。
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做着荒诞的发财梦。
阿祈、昌哥、阿全的这三个"憨憨"一直在用非常魔幻的方式寻求赚钱的机会,并且自得其乐。
阿钦很羡慕这三个人,他说:如果做梦会过得比较快活,多做点梦又何妨。
他们真的很缺钱,所以什么发财路都想尝试。"憨憨三人组"第一个赚钱的尝试是"神像加盟",他们想买四面佛,建庙赚香火钱。
于是他们花大价钱请了"四面佛",盛装去机场接佛像,却接到卖家电话说佛像被海关扣押,要他们再汇款赎回来。
很明显,这是一个骗局。
阿祈深信不疑,抵押了家里的地契换了钱去银行汇款。
三人被银行工作人员拦下,等给卖家打电话打不通了,才知道被骗了。
他们够蠢吧,因为认知上的局限,免不了被宰割的命运。
一次被骗不要紧,发财梦还在,秉持"只要生活有希望就好",三人迅速开展下一个事业。
他们第二个赚钱路子更扯了,"憨憨三人组"想要把在工地偶然发现的鳄鱼养大,把鳄鱼皮做成包包赚大钱。
你看这世界多奇怪,奢侈品店的鳄鱼皮包包可以是一个人的装饰品,也可以是一群人发财梦的寄托。
"憨憨三人组"把鳄鱼当成宠物养在浴缸里,买肉喂它,不断投注着发财的希望。
喂多了鳄鱼,阿祈发现在废弃浴缸里挣扎的也是自己。
他们就像鳄鱼,不管困在哪里,都想离开那个环境。
一个夜晚,被困住的鳄鱼终于出逃成功,但它选了一条歹路,从工地高处掉落摔死了。
第二天大家发现了没了呼吸的鳄鱼,以及没了希望的发财路。
鳄鱼命数已定,"憨憨三人组"命数还未知,鳄鱼的死也还不足以让热情死。
网络直播里的鉴宝节目,又让他们找到了新的快速暴富路。
他们拿着阿全开挖机挖到的瓷瓶上了鉴宝直播。
专家仔细核验,鉴定他们的花瓶有六十万。
他们要翻身了?
可是还没开心几分钟,就有观众来电说这个瓶子是自己中学仿造的美术作品,专家也说自己判断失误。
瓶子根据节目规则被砸掉了。
锤子砸碎了瓷瓶,也没砸碎发财梦,"憨憨三人组"还是没倒,他们又做起来收废品的生意。
这三个人还真是有打不死的"阿q精神"。
只是很现实,刚想大赚一笔的他们,收废品的车就被偷了。
发财梦再次破碎,悲哀吗?真实吗?答案是是的。
因为一个又一个倒霉的故事,告诉我们发财不是他们的出路。
发财梦不过是他们为了安慰自己,所打下的一针又一针的麻醉剂。
被困境困住的从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他们拼着一身蛮力,不敢生病,想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所以他们总是会被骗。
因为在思想、认知上的局限,阿祁、昌仔、阿全的笑料百出的行径,透露出他们是三个只会做白日梦的"憨憨",这就是现状。
然而这部剧的残忍并不仅于此,它的残忍之处在于,哪怕我们不是做工的人,但未必会比他们更幸运。
大多数人其实面临和他们一样的状况:想发大财、过上好生活,但因为自身局限,很难找到一条对的道路。同时,个人的努力也被社会环境稀释的越来越厉害。于是我们疲于奔命,于是我们平庸老去。
看剧时也许是隔岸观火,其实没想到自己也是剧中人。
这就是这部剧现实之处,镜头下不是个体命运轮转,而是群像的宿命投射。
好在剧里面的角色没有认命,选择用乐观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迷津,他们还有满腔热情。
而这份"热情"成了我们唯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