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由迈克尔·伦诺克斯执导的影片,是典型的"小制作,大演技"。本身预算有限,宣发受限,更由于涉及到同性恋问题,故而,影片在国内声名寥寥,鲜有人知。

影片主角人设大走极端路线,虽然极端的人设注定了极端的结果。其间的人性在两个人的较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该影片的拍摄手法平淡无奇,就是很正常的推进,但是胜在春雨润物无声,稳健有稳健的好处,至少没有成为失分项。
部分观众反馈影片剧情节奏慢,但其实影片前后很多细节紧紧相扣,节奏适宜,很多剧情在拍摄手法的配合下,已经在不经意间峰回路转。

再谈角色演绎,无论是超市保安对作家的执著痴爱,还是作家流露出的对普通阶层的傲慢与偏见,都很到位。尤其是保安这个角色,演员将其对作家的过分痴迷表现得恰到好处,没有继续发展成一个变态的人物形象,值得欣赏。
由于剧情的戏剧性,对细节的重化处理,使影片增添了些悬疑的味道,而影片最后两人一同离世的结局,更为影片笼罩上了莫名的悲戚氛围。

影片在为我们演绎一对同性人的缠斗的同时,更张观众揭开了一道阶层间的天堑鸿沟。两个阶层不同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以"挚友"身份打破阶层藩篱,介入到对方生活中,只能是一厢情愿。
关于这部影片,我们理应有更多的感悟,而不是纠结于它的同性恋话题。我们应该关注到薄雾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或者说,薄雾本身又暗喻着什么?薄雾不仅仅是存在于角色记忆里的白雾,它也象征着保安与作家两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阶层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