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是一部让人看了血脉喷张的电影,尤其在沙尘暴和最后返回堡垒的两段更是紧张刺激,没有一秒能够喘气。精彩的飞车画面和高难度追车戏码,因为导演乔治·米勒厌恶蓝幕特效,为了追求真实感,均是到非洲拍摄。
时年70岁的澳大利亚籍导演乔治·米勒,在2015年将他的经典「疯狂麦克斯系列电影」,再现大屏幕。
1979年他拍了《疯狂的麦克斯》,成了是最卖座的澳大利亚电影,随后1981年的《疯狂的麦克斯2》、1985年《疯狂的麦克斯3》都有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30年后,主角麦克斯从梅尔·吉布森改为汤姆·哈迪饰演,《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可视为这系列的第四部。
但不是每个影迷都看过前3部,所以《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保有经典的飞车元素,时空环境仍是战后无政府的反乌托邦世界,开启一个新的故事,没看过前3部的影迷,无需担心无法融入剧情。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电影一开始就简单交代故事的背景,世界充满了暴力和杀戮,发生热核武战争,大地变癈土,成了弱肉强食的世界,一句话也定义了疯狂,「随着世界瓦解,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崩坏,很难辨别谁比较疯狂」。电影故事叙述不复杂,却成功地刻画每个角色。
麦克斯原是公路巡警,但身处这个崩坏的世界,他无法执行他的正义,内心一直被救不了的灵魂所纠缠,在无力执法的世界,只好尽力苟活。他被西方堡垒的军阀所抓,因为是强效O型血的人,变成战争男孩的供血者。
她年幼就被拐走,一次利用加油补给的机会,带着五名不死老乔的妻妾离开堡垒,寻求记忆中的绿洲,也因军阀大队追捕她,公路车战一路进行,她想带着她们寻找希望,寻求救赎,当她好不容易找到幼时的成长地,才知大地被酸化,已没有绿洲。
查理兹·塞隆跪地大哭的表演,令人对弗瑞奥萨寻找的希望破灭而难过,或许在那样的世界,本不该存任何希望,就像麦克斯说的,「怀抱希望是个错误」。
故事中的军阀,把人当物品,把人当奴,因为掌握水源,控制了人民。他想繁衍后代,残忍地利用种母,想生下健康的继承者,在反乌托邦的世界,他就是独裁的象征。
纳克斯是剧中最有转折的角色。他原是不死老乔「战争男孩」的一员,被不死老乔的教育洗脑,很像神风特攻队,因为他核爆的关系,身上长有两个肿瘤,一心想要风光的死,利用所剩的余命,为不死老乔牺牲,希望能葬在传说中的英灵殿。
很有意思的电影描绘只要「战争男孩」自杀前,都会有个往自己嘴巴喷漆的仪式,他抢着成为飞车驾驶人,去完成追捕弗瑞奥萨的使命,他一心想表现给不死老乔看,但在路途上,遇到5个种母中的一位,让他感受到爱和存在的价值,他决定协助弗瑞奥萨,最后他为自己的生命,做出更有意义的牺牲。
5个种母在剧中的表演都有戏,其中安格海菈(罗茜·汉丁顿-惠特莉饰演)是领导,戏份最多,她是不死老乔最爱的一位。「种母」在逃离堡垒后,脱下不死老乔给她装上的「贞操带」,就可以知道不死老乔是如何把她们当成工具,当成他的财产。
当麦克斯和弗瑞奥萨一群人再回到堡垒,为可怜的游民洒下泉水,似乎为这些人带来了希望,弗瑞奥萨和种母重新回到了家,但麦克斯并没有留下,他选择继续流浪。似乎就像电影说的,「我们在荒地游荡,该何去何从,才能找到更好的自我。」
麦克斯代表着一个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在这样的乱世,该如何安身立命?存在主义在维基百科的解释: 人存在的意义是无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存在主义关心的议题即是,人应该如何安身立命。而《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通过反乌托邦的世界,省思人该如何生存。